- 【四格照片】城管也怕新疆人 [2014/03]
- 【四格照片】扮盲人扮老人 [2015/09]
- 【四格照片】总有你沒见过的小便器 [2013/12]
- 【四格照片】可怜的老鼠 [2014/04]
- 【四格照片】换扇玻璃门偷看电视 [2014/04]
- 【四格照片】屙西金 洛佳 米尔维奇 [2014/04]
- 自制盆景 [2014/04]
- 卖玉如卖菜 [2014/11]
- 【四格照片】我们不需要双重国籍 [2014/09]
- 袋鼠 袋鼠 [2014/03]
- 【四格照片】象牙制品当街卖 [2014/03]
- 【四格照片】玉如肉 [2014/09]
- 【四格照片】山寨小发明 [2014/08]
- 【四格照片】吕洞宾度人 [2014/01]
- 用千斤顶扶正围栏 [2014/04]
- 【四格照片】翻新棉被 [2014/08]
- 【四格照片】1961元旦 [2014/09]
- 【四格照片】我所认知的中医 [2014/05]
- 广州白鹅潭(手机拍) [2015/02]
- 【四格照片】鲤鱼不捞白不捞 [2015/04]
- 【四格照片】国际悲歌歌一曲 [2014/12]
- 凌空绽放 [2014/03]
- 【四格照片】露宿者的情趣 [2015/03]
- 【四格照片】未煮的鸭子 [2014/11]
- 【四格照片】旧饭碗作门轴承 [2014/12]
- 【四格照片】隔壁的樱桃 [2014/12]
- 【四格照片】向往民主 [2014/10]
- 【四格照片】 意像宜简不宜繁 [2014/03]
- 【四格照片】老洗衣机生老渍 [2014/12]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新城内靠近珠江的两广总督部堂被摧毁,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天主教法籍会士明稽章在驻广州法国海军总兵的军事支持下,将两广总督行署基址租用来兴建天主堂。并以教堂为中心,逐步建立起孤儿院、育婴院、圣心书院、明德女子中学、日新小学、圣方济各小修院和中华无原罪圣母女修会等等附属设施,形成教徒群集区和华南的天主教传教中心。
教堂建筑师是来自法国南锡的Léon Vautrin,在法国洛林一带有不少他的作品。来自南锡的Charles Hyacinthe Humbert和巴黎的Antoine Hermitte作为执行建筑师,两人亲赴广州,指导教堂的具体建造工程。石室教堂的正立面是仿照巴黎的圣克罗蒂德教堂而建,而中殿和半圆形后殿的内部则是参照法国的图勒大教堂,整座教堂而言是属于19世纪兴盛于欧洲的歌德复兴式风格。两位法国建筑师后来因不懂如何连接天花上尖拱肋,在开工两年后提前解聘回国。后来由一位到工地探望同乡的广东揭阳县坪上镇尖田村客家石匠蔡孝留下担任总管工,蔡孝有建造石拱桥的经验,他在两根拱肋中凿孔,用钢筋穿入锁死,再以熔铅灌封,用中国方法解决了洋难题。
一块取自耶路撒冷的石头和取自罗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于大门两边两块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而兴起于西方之罗马之意。两块奠基石上分别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样。
由于教堂全部使用花岗石建成,而广州并不出产花岗石,教堂用从香港九龙的牛头角及茶果岭开采出来的大麻石,用木帆船运至广州,再用人工打凿,吊装,粘合。建造过程经历重重艰难,最初由两位法国建筑工程师指挥,由于与本地工人语言不通,加上中国人从来没有建造哥德式教堂的经验,工程开展数年,仅垒起几尺高的石块。后来由蔡孝担大旗,前后历时25年,终在1888年完成。单单是开采用石,就已用了8年。这石刻的“耶路撒冷1863”几个字,是被红卫兵用锤敲烂的,看上去比没被破坏的罗马1863那块更有看头、更有沧桑感。
教堂的门窗均以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抗日战争期间,广州遭受日军的猛烈空袭,其中一架日机撞上塔尖的避雷针,撞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后爆炸,堂内的彩色玻璃损失过半,西塔的时钟亦被震停;国军在1949年撤出广州时炸毁邻近的海珠桥,导致教堂的玻璃绝大部分被震坏;文革期间,石室受到严重破坏,所有宗教油画被撕掉,剩下的部份彩色玻璃和花窗悉数被打碎。
历年来规模最大的维修工程于2004年夏季动工,维修的重点是解决屋顶漏雨问题,更换玻璃窗98扇,共600多平方米。新的玻璃窗从一间菲律宾公司订做,上面描绘圣经中的故事以及圣人的画像,下方带有英语的文字说明,有别于原来法国玻璃窗的拉丁文和法文说明。
通常教堂的排水口为西式龙形怪兽,据说这是蔡孝用中国石狮造型代替。广东福建一带庙宇瓦脊上有不少雕塑,屋檐狮子就有顶呱呱的意思。破四旧时红卫兵想爬上去破坏那狮子,结果摔死了一人,终止了破坏。
这是教堂正立面中间的圆窗,从窗顶大小不一的石头,不大圆滑的曲线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变通能力及精细情度。另外,窗外新加的一圈钢筋及正中一横钢筋,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不知有何作用?只能希望20年后,它们自动消失于氧化锈蚀中。
这些斜撑外墙的引水渠,叫飞扶垛,像城墙上的箭垛那样,每一段距离凸起一个。其作用是抵消因室内取消横梁由斜屋顶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力。那上面一个个小亭子,其实是压重块,没有了它们的镇压,这墙壁会被屋顶从里面向外撑塌。
十年前的大修要解决屋顶漏水问题。那蔡孝从垒石几米高接手后,用的是糯米红糖代替石灰水泥,不能说是纸扎饭糊,但肯定是饭粘的。从客家围屋看,饭粘胜过石灰三合土,但渗漏问题就难说了。于是大修时在水道里加一条塑料管,不过不懂得如何隐藏好,亦没有把白色塑料管漆成近似石头的颜色。
明明新挂有一石雕画,却不晓得用来隐藏喇叭,还任由电工随意在石块上钻孔,真是捉到鹿不知如何脱角。要知道这是国家级AAAAA级文物。
从石室的屋顶可以看到,蔡孝把广东的瓦脊用在了教堂上面;另外,教堂的地板,也由原来设计的大理石改成广东的常用的多孔能吸水的大阶砖,避免潮湿天气中地面凝结露水的现象。当然,蔡孝只是建议,决定权在明稽章手上。从任用蔡孝,到采纳他的种种建议,也反映出洋大人唯才是举的作风。
从前,石室教堂的拼花玻璃与广州古老的满州窗一样,是透明的进口彩色玻璃。后来用了国产的不透明的彩色玻璃,与西北角残留的几块旧玻璃相比,是又暗又哑。这次修复的一大重头戏就是全部换上专门从菲律宾定制的98扇特殊玻璃,这些玻璃比其他如德国的厂家报价便宜了许多,但仍然是“价比黄金”,700平方米共耗资430万元,但也是不透明的彩色玻璃。通常这种铅镶拼花玻璃,是按图案颜色把彩色玻璃尽量切成小块,再用铅框镶嵌起来,像中国套色剪纸那样。只是当人物面部不能切割镶嵌时,才用颜料在玻璃上作局部彩绘。而这次菲律宾来的低级玻璃则是大面积彩绘,象征性地在边沿镶嵌,从室外也可以看出弊端。从百多年前土石匠敢改洋设计,到现在教授上了土番当,可以看到:书是不是会越读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