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格照片】城管也怕新疆人 [2014/03]
- 【四格照片】扮盲人扮老人 [2015/09]
- 【四格照片】总有你沒见过的小便器 [2013/12]
- 【四格照片】可怜的老鼠 [2014/04]
- 【四格照片】换扇玻璃门偷看电视 [2014/04]
- 【四格照片】屙西金 洛佳 米尔维奇 [2014/04]
- 自制盆景 [2014/04]
- 卖玉如卖菜 [2014/11]
- 【四格照片】我们不需要双重国籍 [2014/09]
- 袋鼠 袋鼠 [2014/03]
- 【四格照片】象牙制品当街卖 [2014/03]
- 【四格照片】玉如肉 [2014/09]
- 【四格照片】吕洞宾度人 [2014/01]
- 【四格照片】山寨小发明 [2014/08]
- 用千斤顶扶正围栏 [2014/04]
- 【四格照片】翻新棉被 [2014/08]
- 【四格照片】1961元旦 [2014/09]
- 【四格照片】我所认知的中医 [2014/05]
- 广州白鹅潭(手机拍) [2015/02]
- 【四格照片】鲤鱼不捞白不捞 [2015/04]
- 【四格照片】国际悲歌歌一曲 [2014/12]
- 凌空绽放 [2014/03]
- 【四格照片】露宿者的情趣 [2015/03]
- 【四格照片】未煮的鸭子 [2014/11]
- 【四格照片】旧饭碗作门轴承 [2014/12]
- 【四格照片】隔壁的樱桃 [2014/12]
- 【四格照片】向往民主 [2014/10]
- 【四格照片】 意像宜简不宜繁 [2014/03]
- 【四格照片】老洗衣机生老渍 [2014/12]
广州大佛寺在北京路西边的街道里面,坐北朝南与北京路平行。门前有众多卖香烛的、算卦的和乞丐混迹其中。
据说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有个契此和尚,圆润丰满,坦胸露腹,手持布袋,满口堆笑,圆寂前,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于是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从此,中国庙宇山门前的就有了一个人称为笑佛、欢喜佛的大肚弥勒佛迎客。
东方持国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正法,故名增长天尊王。尊王可以令善众增长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慧剑能断诸烦恼,增智慧。护持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冑,为群龙领袖。手缠一赤龙(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冑,右持宝伞(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大概广州天气太热,蚊虫太多,故四大天王、弥勒及韦驮菩萨,纷纷躲在玻璃箱内,不知隔着玻璃功力如何?
在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一般被安置于大肚弥勒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韦驮体格魁伟,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韦驮杵如果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韦驮杵如果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韦驮杵如果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年间。南汉开国高祖刘信佛,又好建官殿。在广州城四个角各兴建七座佛寺,共二十八寺,以对应二十八星宿。现今的大佛寺的前身就是当时的二十八寺里的新藏寺,当时位于广州城的西南角。
宋代时,新藏寺同二十八寺中的寺庙一道逐渐荒废。元朝时被扩建为福田庵。
明朝朱元璋时,福田庵又得以扩建,更名为龙藏寺。明朝末期,佛教式微,大佛寺也香火不济,结果改建为巡按御史公署。
清朝顺治七年,平南王尚可喜攻陷广州,大肆屠城,作为巡按御史公署的大殿也毁于火灾。尚可喜晚年常常感到“不祥之兆”,手下有谋士建议,皈依佛教,兴建佛寺,以还屠城罪孽。当安南王莫敬耀,偕子莫元清上京朝觐,经广州时,尚可喜设宴招待。席间,真修和尚请求安南王资助木材,安南王一口承诺,捐助了大量优质的楠木;尚可喜随即亦表示愿自捐王俸,重修寺庙,真修大喜。重修工程于康熙二年(1663年])动工,新寺庙在次年落成。大殿高、深、宽各30米,供奉三尊铜铸佛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阿弥勒佛、弥勒佛,佛像高约6米、重10吨,故名大佛寺。
康熙六年(1667年),尚可喜之子成为驸马,与固伦公主一起回广州省亲。当时尚可喜迎请了第五世班禅喇嘛及四十多位藏传佛教高僧来到广州,举办“无遮大会”,持续四十九天。
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向全国佛门降谕旨,整顿沙门。广州知府选择在大佛寺宣读谕旨,并在大佛寺建了“宣谕亭”。这时的大佛寺达到其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占地超过三万平方米。住寺僧人众多,香火旺盛。乾隆年间扩建,成为广州五大丛林之一。
大家知道,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观世音菩萨一般安置在大雄宝殿的后门。
观世音菩萨的身后,供奉了众多新近亡灵的牌位,均不是尚可喜屠城时的冤魂。
1921年,六榕寺、海幢寺、大佛寺和光孝寺的住持鉴于当时社会“世风日下,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而社会道德水准降低,联合三十多人在大佛寺内成立“广州佛教阅经社”,借弘扬佛法来影响社会。孙中山为此赠阅经社以“阐扬三密”匾。
时隔一年,1922年,时任广州市长的孙中山之子孙科,将大佛寺大殿附近空地没收充公并拍卖,以筹措北伐所需的军饷。
1924年,市政府又计划将全寺充公拍卖。当时的大佛寺住持敬胜和尚,连同阅经社的名人出面,向广东省政府请愿。广东军阀陈济棠认为大佛寺历史悠久,有文物价值,遂将大佛寺大殿、毗卢殿、禅堂、库房、方丈堂、僧舍、斋堂等保留下来。
1926年周恩来曾在此举办高级培训班,为北伐培养军政人才。
抗战期间,寺中的僧人大都离开,只留下三个人看守。广州沦陷后,日伪政府的邮电部门占用了大佛寺部分地方,以堆放电信器材。抗战结束后,原来寺中的僧人陆续回到大佛寺。
1949年后,大佛寺又被借用,举办邮电员工训练班和邮电工人子弟学校。这时的大佛寺僧众稀少,香火零落。1956年,邮电工人子弟学校迁出,越秀区教育局占用大佛寺大堂作为惠新西街小学的课堂。
在文革中,红卫兵将三尊佛像及观音菩萨像“清出”大佛寺,肢解后送到西村五金厂仓库,准备冶炼,因周恩来及时批示,大佛像得到保留。1972年尼克松访华,六榕寺是其中一个景点,广州革命委员会又将被肢解的铜像搬出来,焊接复原后移供到了六榕寺。1982年再由政府出资修复原状,到1984年大雄宝殿落成后迁移进去,并由信徒捐资贴金。今天供奉在大佛寺的三尊大像,是仿照原型重新铸造。搞来搞去,搞到佛都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