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格照片】城管也怕新疆人 [2014/03]
- 【四格照片】扮盲人扮老人 [2015/09]
- 【四格照片】总有你沒见过的小便器 [2013/12]
- 【四格照片】可怜的老鼠 [2014/04]
- 【四格照片】换扇玻璃门偷看电视 [2014/04]
- 【四格照片】屙西金 洛佳 米尔维奇 [2014/04]
- 自制盆景 [2014/04]
- 卖玉如卖菜 [2014/11]
- 【四格照片】我们不需要双重国籍 [2014/09]
- 袋鼠 袋鼠 [2014/03]
- 【四格照片】象牙制品当街卖 [2014/03]
- 【四格照片】玉如肉 [2014/09]
- 【四格照片】山寨小发明 [2014/08]
- 【四格照片】吕洞宾度人 [2014/01]
- 用千斤顶扶正围栏 [2014/04]
- 【四格照片】翻新棉被 [2014/08]
- 【四格照片】1961元旦 [2014/09]
- 【四格照片】我所认知的中医 [2014/05]
- 广州白鹅潭(手机拍) [2015/02]
- 【四格照片】鲤鱼不捞白不捞 [2015/04]
- 【四格照片】国际悲歌歌一曲 [2014/12]
- 凌空绽放 [2014/03]
- 【四格照片】露宿者的情趣 [2015/03]
- 【四格照片】未煮的鸭子 [2014/11]
- 【四格照片】旧饭碗作门轴承 [2014/12]
- 【四格照片】隔壁的樱桃 [2014/12]
- 【四格照片】向往民主 [2014/10]
- 【四格照片】 意像宜简不宜繁 [2014/03]
- 【四格照片】老洗衣机生老渍 [2014/12]
广州早有六脉渠,基本是南北走向通珠江,除了大东门外护城河东濠涌外,全部都变成臭涌。变臭涌的原因是大粪排入下水道。从民国起,广州开马路,建洋房,但最初的瓦顶洋房也没有抽水马桶化粪池,一般是后期的平天台洋房才有。早期与后期洋房除了看款式来分辨外,还可以看门口台阶高低,因街道每次翻修就填沙,越填街越高,令清朝建的室内有水井的瓦顶房比街道还要低一两级,民国初年的瓦顶洋房与街道持平,30年代后的平天台石屎楼则高岀路面两三级,但解放后建的只高半级。
大粪这种农家肥,其实是城市肥,农村人口不多,一个县管理的人还不如城市一个区的人口多,所以城市不但生产工业品,也生产大粪。粪车晚上收粪基本是免费的,三年经济困难时,也有家有抽水马桶的人家收集尿液给农民,中秋节也收到农民回赠的槟榔芋。文革时,常有农民用单车载一大木桶,入城到公厕偷大粪,粪水上面要浮一把大禾草,这稻草可以破坏水面的振荡激波,不然溅得全身臭。据说曾有户人家花¥10块钱从香港买了一艇粪,结果在里面捞出$100元港币大钞(¥31.50人民币) 和一块手表。听得大伙顿感那冲天香气不再透长安,恨不得也到香港买一艇屎回来捞捞。
人人都不知道“倒夜香” 是从哪朝哪年开始的,不过知道:倒屎车的消失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关。随着日本尿素进入中国,农民也不再要大粪,害得许多人每天的任务是用竹刷把大便捣碎,用水冲到阴沟,直到后来所有旧房子都加装冲水蹲坑和化粪池为止。从此,珠江开始发黑兼发臭,自来水慢慢有股阴沟味,特别是海外回去的人最能感觉到。
当初本地农民不要大粪,弄臭了一江水,而今治污还是要请外地的农民工。广州的截污工程是沿江边建一渠箱,渠箱顶是人行道或亲水平台,渠箱直通污水厂。江边的渠箱装完后,臭涌也装渠箱也截污,再在渠箱壁上贴花岗岩,希望将来六脉渠都能跑游艇,摸鱼捉龟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