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格照片】城管也怕新疆人 [2014/03]
- 【四格照片】扮盲人扮老人 [2015/09]
- 【四格照片】总有你沒见过的小便器 [2013/12]
- 【四格照片】可怜的老鼠 [2014/04]
- 【四格照片】换扇玻璃门偷看电视 [2014/04]
- 【四格照片】屙西金 洛佳 米尔维奇 [2014/04]
- 自制盆景 [2014/04]
- 卖玉如卖菜 [2014/11]
- 【四格照片】我们不需要双重国籍 [2014/09]
- 袋鼠 袋鼠 [2014/03]
- 【四格照片】象牙制品当街卖 [2014/03]
- 【四格照片】玉如肉 [2014/09]
- 【四格照片】山寨小发明 [2014/08]
- 【四格照片】吕洞宾度人 [2014/01]
- 用千斤顶扶正围栏 [2014/04]
- 【四格照片】翻新棉被 [2014/08]
- 【四格照片】1961元旦 [2014/09]
- 【四格照片】我所认知的中医 [2014/05]
- 广州白鹅潭(手机拍) [2015/02]
- 【四格照片】鲤鱼不捞白不捞 [2015/04]
- 【四格照片】国际悲歌歌一曲 [2014/12]
- 凌空绽放 [2014/03]
- 【四格照片】露宿者的情趣 [2015/03]
- 【四格照片】未煮的鸭子 [2014/11]
- 【四格照片】旧饭碗作门轴承 [2014/12]
- 【四格照片】隔壁的樱桃 [2014/12]
- 【四格照片】向往民主 [2014/10]
- 【四格照片】 意像宜简不宜繁 [2014/03]
- 【四格照片】老洗衣机生老渍 [2014/12]
波楼得名的百年气象信号台,被称为“波台”。这座预报台是粤海关为来往商船而建的天气预报信号台,因要在信号台上悬挂风球(BALL)而得名。信号台原为木结构,建于1885年以前,1908年遭台风破坏,1910年重建时改用钢架结构。建造此台耗银8000两,成为海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塔顶的平台只有几平方米,显得十分简陋,昔日信号员们就是在此指挥江中的船舶和发布天气信号。据记载,当时没有其他建筑的遮挡,从这里用高倍望远镜最远可以眺望到珠江口的虎门!波楼所在的这条小街也以“海天四望”得名。
100年前,波楼北面就是珠江岸边的滩涂。它当时是珠江南岸最壮观的建筑物。底层做验货厂,楼上为俱乐部,其余为宿舍格局,供单身外籍关员居住。当初建造所需一切物料,包括铁钉,全部从英国运来,清政府埋单。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5),中国政府在开放海禁的同时,设立了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作为国家征收进出口关税的机关。粤海关之下设有省城(广州)大关。
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事隔一年后,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补签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英政府凭借这些不平等条约,将输华货品关税压为“值百抽五”(5%)。以极低的关税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海关管理权完全丧失。清政府以中国海关收入作担保,向英国和德国借款,借款偿还期间,由英国人担任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职务——总税务司。这样,中国海关的领导权,便被英国人夺去,从此完全丧失了对海关的管理权。
当年,英国人李泰国把总税务司职位弄到手后,立即来到广州行使其领导权,把清政府原先设于五仙门(今海珠广场西侧)的粤海关监督署衙门撤销,另建新关于长堤(今沿江西路),并交由其税务司管理,关内主要职务都由英国人担任,从而全面控制了粤海关。
其后,由于海关内洋人众多,需要设置一处供他们玩乐的场所,于是便看中了珠江南岸的洲头咀,并于1910年在此建成装饰豪华、设施完善,俗称“波楼”的俱乐部。
虽然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政府的疏忽保护,如今的波楼暸望台被拆除一半,只剩铁架,而且铁架没有得到保护,锈迹斑斑,几乎成为危塔。某日有一班工程队伍正在拆除暸望台,幸好有街坊发现并打电话报料给当地媒体,在舆论干预下停止了拆除,但如今只剩下一半的波楼暸望台,以波台得名的波楼其实也就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