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墨子号"量子卫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赞

作者:老来醒  于 2016-8-17 09: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量子卫星也让一位中国古代名人为世界熟知。台湾《中国时报》称,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叫“墨子号”,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要用这位2400年前的古人命名? 他跟量子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其实,墨子曾提出某种意义的粒子论,以他命名正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报道称,作为政治思想家为人熟知的墨子,其实还有另一个 称号叫作“科圣”,被誉为中国科学家的始祖。他在科学思想方面,提出了中国最早的宇宙概念、数学论述、物理观念等,在机械制造领域也负有盛名。

香 港《南华早报》称,该卫星起名为“墨子”,不仅是因为它符合实验的开创性本质,而且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赞。在古代,中国就是“创新的乐土”,发明了黑 火药、纸、印刷术和指南针。现在,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培育出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一些掌握一流的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硬件 装备。中国准备通过雄心勃勃的工程重新恢复其过去的荣光。中国科学家说:“量子通信卫星任务是其它任何国家还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跟 在其他人的屁股后面。量子通信卫星是我们在太空技术领域里领先其它国家的第一步。”

是什么让中国拿到了这项世界第一呢?很多外媒认为是国家 的支持。《华尔街日报》说,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科学家们都在竞相探索量子这一亚原子粒子,它不仅神奇,而且有可能蕴含着推动科技进步的巨 大力量。但研究人员说,在获得国家支持方面,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世界其他国家科学家很难有中国科学家这么幸运。在今年3月公布的中国五年经济规划中,推动 量子技术发展被列为战略重点。中国政府没有披露它为量子研究以及建造此次发射的这颗量子卫星花费了多少钱。但中国2015年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达到 1010亿美元,远远高于2005年时的19亿美元。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就用于量子物理领域。

澳大利亚新闻网称,尽管其它国家的太空机构一直在实验这项技术,但是没有一家机构获得像中国这家机构那样,北京提供了那么大的金融支持。日内瓦大学量子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基辛说:“这再次表明中国有能力实施大型和雄心勃勃的工程,而且能够将其变成现实。”


“中国科学家的努力获得欧洲、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同行的尊敬和赞誉”,《南华早报》说,奥地利科学院院长、欧洲量子卫星工程领头人蔡林格表示,“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发射将造福每个人,“它将首次证实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量子通信是可能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8 03: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