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乃立身之本 福运之源

作者:成竹在胸  于 2012-10-22 09: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作者:宇真

自古以来人们把道德修养看的极其重要。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人有道德,德是人的立世之本。《大学》的首条要求人修明其德,而且是先修己德,再是由自己的修德理性推及于人,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至庶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的经世济民学说和修身传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这种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开创、维系和平、祥善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基本保障。

在儒家看来,德是人的行为标准,属于精神理念范畴的东西。孔子提出了以德配天,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行事。孟子更加具体的指出做人应有的四种德行: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此四端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皆具有的善德渊源,也是人性的价值所在。历史上的贤德之士都是修身自省的典范。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是古代圣人,他们都是经过严格修身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他们的道德践行又建树了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功业。使民风淳厚,是人心向善的结果。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要想做一个道德高 尚的人,每天都要省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起心动念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修正自身的品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因此, 先贤们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迷失的善良本性。每个人都有善恶两种因素,抑恶扬善就要严以律己,绝不能随波逐流。通过教化或自律,善性是完全可 以回归的。因此,君子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唤醒人们找回良知本性,使他们回到正道上来。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忍让,因此,要倡导 多读圣贤书,修去个人私欲和一切不正的因素。修持身心,方能兼济天下,经国治世,造福于民。

其实,德是一种非常微观的物质存在的东西,严格地说,我们所说的道德修养,不仅是指一种修为准则,而是指在这种修为当中所积累的这种特殊的超常的物质。真正修炼有素的人,终可以有一天能看到德这种物质的存在真相。

德既然是一种物质存在,他有什么用处呢?过去老人们常说:积德,积德的。德不但是一种被誉为立身之本的行为准则,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且是真正的物质存在,是人们获得幸福命运的资质和源泉。

以前曾听患病的老人说:自己哪辈子杀了老牛了,今天才遭这个罪。 佛教中也强调报应的因果关系: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就是说人做了好事或者坏事不会做完就此了之,而是要承当善恶报应的。即古 语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早或迟,昭然不爽。在史书中,记载的善恶报应的真实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例如王华坚拒邪淫积阴德,金榜题名做状元的实 例,林积拾金不昧还珠救人,天赐福报位列三公的事迹等善报福果感人肺腑;再如殷纣王残害百姓屠戮大臣失德丢江山损性命、庞涓背信弃义阴毒害人在马陵道被乱箭穿身而死的下场更令人怵目惊心。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值得大力弘扬;血的教训发人深省,必须引以为戒。这也是人们重视学习历史典故的必要所在。

既然德是立身之本,我们该当勤修之,做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好人。既然德还是福运之源,我们理该重德行善广积之。如此则平安幸福有望,锦绣前程可创。再推而广之,人人都重德行善,则国泰民安、百业繁荣的和谐社会必能真正实现在即。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其它[网络文摘]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12: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