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眼惊见祖产改为“毛泽东下榻处”(实图叙史) [2015/07]
- 惊讶!洛杉矶小东京怎么了?我做了一件事情(多图) [2015/05]
- 女人也好色,女人应该好色 [2012/11]
- 巴西的浪漫结果和半裸行人(多图) [2016/08]
- 惊叹!在阿根廷品味世界最牛的牛肉(多图) [2015/05]
- 加州海滩上的自然人性美(多图) [2013/09]
- 请来加州海岸观赏惊人的和谐场面(多图) [2013/10]
- 浮光迷离的圣彼得堡,有太多的看不懂(多图) [2016/05]
- 见识巴西里约最豪华餐厅(多图) [2016/08]
- 我是高学历的女人,却想为男人说话 [2012/10]
- 回国探亲样样可忍,只有一样无法承受。。。 [2012/12]
- 两次迥异的大闸蟹食用经历 [2012/12]
- 我所了解到的关于靖国神社的实际情形 [2012/10]
- 强忍的泪水最终流了下来(2) 参加舞文弄墨组的比赛 [2012/07]
- 华人妈妈自得其乐,自营雅趣。。。 [2013/01]
- 海外家居,无为胜有为(多图) [2013/06]
- 好稀奇!好美妙!我收秋实果,引来孔雀临(组图) [2012/10]
- 在巴黎美食时的奇遇 [2013/07]
- 您在爱哪个国?!(我的大家族成员中有不同的居住身份) ... ... ... ... ... ... [2012/11]
- 我领悟中国传统美学的历程(组图)——上篇 [2013/02]
- 一起营造海外生活的美好 (插花篇----组图) [2013/04]
- 海滩上的禅意 ( 多图) [2013/03]
我本人是中国水乡生,水乡长,不久前游了崇明岛芦花荡。这芦苇在我们水乡到处可见,生长在河沟池塘,大多成片生长,有时一眼望不到边。那一天很冷,风嗖嗖,一阵风过,枯黄的大片芦苇低头摇曳,或晃动细长的薄弱躯干,发出淅淅飒飒的声响。但芦苇的习性是大片群居,互相的依靠,不管风是如何强烈,气是如何寒煞,依然不倒,来年春夏,繁衍更旺,生生不息。芦苇叶,是包粽子的素材,清香碧绿,尤其是那芦苇的根,交错难拔,很难割断,质地如玉而又清凉,止咳润喉,还可入药。
那天还顺道拜访了搞中国古汉语和文化的一位教授朋友的家,看到他新近不惜代价购买和收藏了不下千册的线装书,忽然回想起以前我们家中的线装书藏书楼,被文革小将花了几个小时而烧毁,幸亏有一部分研究价值很高的部分藏书已经捐献给上海图书馆,免于灾难,今日突然睹物伤感,心中一阵凄凉的来袭,犹如寒风中的低头芦苇,不堪回首。。。
又欣赏了他出示的纪晓岚平生与朋友的信札手写影印本的卷册,几十位当时的名家文人的修养和才气跃然于书法的字里行间,真是赏心悦目,感叹如斯。。
在餐馆里,特地要了一碟芦花荡的湖泊炒螺蛳,满足了对童年舌头上的记忆,那一种美国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河鲜味。。。
看了一幅又一幅的照片,突然心有感触:中国大地苍茫犹如这芦苇荡,百姓如风中芦苇,顽强生长,代代相传,强风一阵阵吹过,在长年累月中孕育了几千年文化和艺术,有人试图放一把火烧了这芦苇荡,但也许你可以烧掉上面干枯了的芦苇,但你烧不掉那顽强交错的盘根,如果我们再一次心浮气躁,不加甄别,再放一把大火烧了芦苇荡,其结果会是怎么样?!
1.芦苇低回头,河荡埋根茎:
河浜弯曲转,小舟难直行:
强风又吹过,何时腰可挺:
流水无声去,滋润散有形:
回首千万次,赤脚玩水情:
归乡寻旧路,不知何处名:
2.寒冬的苦莲,其根深藏污泥之中,等待的还是发芽繁衍:
3,朋友家前的蜡梅,也特显中国人在恶劣环境下求孤傲不屈的意志:
3.教授朋友家中带着心血收藏的线装书:(所谓的书香)
4.用兰花青瓷来表达清高优雅的气质:
5。有名的淮扬菜馆绿杨村餐厅,设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有一盆炒螺蛳就够了,克林顿夫妇的到访用餐的照片在我看来是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