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英文著作的中文书介:《重观中国:游记和跨文化理解》

作者:水穿石  于 2016-11-21 14: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关于写作|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8评论

关键词:重观中国, 游记, 跨文化, 何伟, 张彤禾

Re-Orienting China: Travel Writing and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中文

定中名:《重观中国——游记与跨文化理解》

作者:陈蕾蕾

出版 加拿大瑞加纳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Regina Press

出版时间:2016111

 

《重观中国——游记和跨文化理解》代表近四十年西方学术界兴起的游记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往游记研究文献大都从后殖民理论视角,批判该文类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强调西方旅行者和陌生地的对立感。对西方游记描述中国的有限研究,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西对垒。《重观中国》通过六个北美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游历的实例,展示游记代表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新景观。加拿大著名英语文学研究学者Pamela McCallum和西方游记文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Stephen Clark都在书的封底对《重观中国》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价值给予很高的评价。

该书虽属学术专著,却没有理论术语的堆砌。自序和结语两部分是作者对自己的跨文化经历的回顾,行文亲切自然。通过对自我经历的总结和对英语游记的研究,作者认为,旅行不仅是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这种空间变换引发的对自我和他者的思考,对母国和异国的重新认识,以及这种思考和认识对自我中心主义、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批评态度。作者希望通过对跨国游记文类的新的解读,引导读者想象跨文化交流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重观中国》不仅为学术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的研究视角和宝贵资料,对于渴望了解西方文化,以及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形象的大众读者,也提供了切实有用的第一手信息。

      该书结构清晰,依照目录,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致谢辞

地图

自序:出发

绪论:关于中国的游记

第一章:何伟长江边的顿悟

第二章:Jock Tuzo Wilson的跨文化理解视野

第三章:黄明珍西式翻译中国及突破

第四章:Hill Gates中式翻译中国

第五章:张彤禾的合璧视野

第六章:段义孚还乡记中的“世界家园”

结语:到达

“自序”简述作者离开她工作的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应邀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语系攻读博士学位的跨文化经历,以及她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和加拿大的重新认识。作者联想加拿大女作家Margaret Laurence对旅行经历的思考,由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引出《重观中国》的论点:跨文化游历让行者重新认识自我和他者、故土和异乡的对立关系,它们不仅对立,也相互关联;行者在这一跨文化空间里,认识到二元对立认识模式的局限性。

“绪论”首先提纲挈领地梳理了西方学术界对游记文学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中国游记的点评,展现游记文学的复杂性。在西方作家、记者、政府官员及夫人对中国自建国以来的旅行记录中,中国和西方并不总是天壤之别、完全对立,二者之间的可比性和相同点不断出现。接下来,“绪论”简介书中的六个案例及其代表性,明示本书的理论背景。

第一章:美国作家兼记者何伟的中国游记三部曲包括《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作者聚焦《江城》,分析何伟在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经历,展现行者在跨文化游历过程中的学者态度。旅行之于何伟不仅是对异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也是对以自我为中心认识模式的重新思考。何伟呈现的是对异国陌生的语言文化的开放心态,以及对自己原有的关于美国和中国的认识上存在的局限的细致反思。

第二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Jock Tuzo Wilson第一次到访中国,正值大跃进和反右时期,中国和加拿大还未建交,中国因其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在西方遭受排斥。但是,在这样中西对峙的大背景下,Wilson仍看到中国和加拿大文化相同的地方。在参观中国公社、大学图书馆等地的过程中,他对北美媒体产生批判态度,提出“更博大的人文精神。由于他的中国经历,他回国后,在科学领域主持多项和中国的合作项目,大幅度提高了中加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章:黄明珍曾是 《环球邮报》记者,她在加拿大出生长大,是来自广东台山的第三代移民。作为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又懂中文的加拿大记者,她在西方被视为关于中国的权威发言人。本章着重分析她的《红色中国布鲁斯》和《北京内幕》,展示她以注重西方读者需要为出发点的文化翻译模式。黄明珍眼中的中国,反映出西方媒体对第三世界新闻报道的传统格调,但细心的读者仍然可以看到,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黄明珍对于西方媒体的批评,以及她对多元文化共存不争事实的接纳。

第四章:Hill Gates是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家,她的《寻找成都》记录了她在中国做研究时的经历。她在翻译中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强调不能忽视产生某种语言和文化现象的历史及社会背景。例如,板蓝根用于改善风热型感冒,就不能把“风热型”翻译成“wind heat type”,只有充分解释“风热型”这一中医理念,才能做到真正的翻译。Gates在中国的游历让她体察到自己在跨文化空间里对自我认识的变化,同时对游记文类和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

第五章:张彤禾的《打工女孩》反映了她作为美国《华尔街报》记者在跟踪东莞打工妹过程中对中国以及她自身文化身份的重新认识。她通过近距离接触中国的打工女孩,发现了自己和她们的共同之处。她的游历不仅让她了解到一个具体的中国的具体社会群体,也让她通过在中国寻根,找到了她一直刻意疏离的中国文化身份。

第六章:段义孚是美国卓有成就的人文地理学家。他自幼随家人漂泊海外,由于父亲是国民党高级翻译的身份,他一直没有回国。直到他年逾古稀之时,应邀回国讲学,才第一次踏上故土。《回家记》是他在中国短短二十天旅程的结果。这本游记不仅记录了一位老华侨眼中的母国,而且融入了他“宇宙家园”的哲学概念。“家园”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安全舒适,却也封闭和限制着人们的自由;“宇宙”是存在于“家园”之外的其它“家园”,代表着自由和多个不同家园共生的状态。“宇宙家园”是对自我和他者、故土和异乡二元对立在哲学层面的拆解。

结语:回顾在加拿大十年苦读,作者总结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跨国游历对行者认识自我和世界的重大意义。行者在游历中懂得谦卑,懂得考虑他者的文化历史背景。这种个人的重要变化,说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平共处不是梦想。

该书已在全球发售:https://www.amazon.ca/Re-Orienting-China-Writing-Cross-Cultural-Understanding/dp/0889774404/ref=sr_1_1?ie=UTF8&qid=1479708660&sr=8-1&keywords=leilei+chen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6 回复 农家苦 2016-11-21 21:40
您也在Regina吗?
5 回复 苏小白 2016-11-22 02:57
祝贺!
6 回复 水穿石 2017-5-25 13:20
农家苦: 您也在Regina吗?
我在爱德蒙顿。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复。
5 回复 水穿石 2017-5-25 13:20
苏小白: 祝贺!
谢谢!
5 回复 农家苦 2017-5-25 13:42
水穿石: 我在爱德蒙顿。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复。
呵呵,没关系的。我可以加入你们吗?
6 回复 水穿石 2017-5-25 14:30
农家苦: 呵呵,没关系的。我可以加入你们吗?
欢迎!
6 回复 农家苦 2017-5-25 14:32
请问怎么联系?
5 回复 水穿石 2017-5-25 14:38
email:lchen@ualberta.ca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11: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