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的读者 [2012/09]
- 怀念外婆 [2019/04]
- 守拙 [2015/05]
- 物质女人和精神女人 [2012/10]
- 爱德蒙顿非虚构文学节十周年庆典 [2017/05]
- 春节游历墨西哥 [2015/02]
- 也说中国的“剩女现象” [2012/10]
- 英伦之旅一——初到牛津(一) [2015/07]
- 要不要做全职太太 [2012/10]
- 中国好声音!(一) [2012/09]
- 英伦之旅一——初到牛津(二) [2015/07]
- 和孩子一起成长 [2015/01]
- 莫言演讲《悠着点,慢着点》 [2013/07]
- 人人都能当作家 [2014/09]
- 文学的意义——从莫言的《蛙》想到的 [2012/11]
- 我英文著作的中文书介:《重观中国:游记和跨文化理解》 [2016/11]
- 也说孤独 [2014/10]
- 女性的角色 [2012/07]
- 英伦之旅——初到牛津(四) [2016/02]
- 易经讲座纪实 [2015/05]
- 颜色和性格 [2012/07]
那个女子把我迷倒了。她美,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她隐身于世,坐在自己的深处辟邪;她善良,把误解她的人白白错过;她有神性,挥一挥手,六尘境界便覆满鲜花。她是美和善的化身,是真女神。《仓央嘉措诗传》中的《那个女子,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这首诗,就这样引诱我步入了这本书,步入了仓央嘉措的人与诗,和那段历史,后来按捺不住,又翻译它,似乎只有这样文字的肌肤相亲才能充分表达我的喜欢。
审美的共鸣,需要让位给理性的思考,哪怕只是暂时的让位。我为那个女子着迷,是因为她的魅力蕴含了我们的文化对好女人的期待和规范,而我又是在这样的性别文化中浸润,长大。女人要美,要善,要有奉献,要历尽艰辛不生皱纹,要琴棋书画能歌善舞,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要忍辱负重不抱怨。文化是成就我们个体的空气、土壤,但其中的污染物也会侵害我们的健康、快乐。如果不能判断,不会取舍,文化就成为圈套,成为套在驴身上的磨盘和眼罩,我们只能像驴子一样,吭哧吭哧一圈又一圈地去拉这个文化磨盘。世界上有被拐骗的“铁链女”,还有多少这样心甘情愿的“磨驴女”。
从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事物中脱离,哪怕短暂的脱离,并非易事。你需要和自己喜欢的东西扯脱,某种意义上是和自己扯脱。这需要一种批判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非一夜之间就能获得。我得益于长期的文学研究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得益于对各种虚构的和真实的人生经历的观察、思考。但无论你专业背景如何,都可以通过多读书、多讨论、多观察、多思考得到这个通往自由的路径。
扯脱之后,再回到那个女子的身边,还是享受,还是舒服,还是觉得她魔力无边,还是愿意被她俘虏。我想,可能是人本性里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但不同的是,我不再会对这个真女神盲目崇拜,我需要看到她身上欠缺的暗黑力量,需要知道她不只会躲在自己的深处辟邪,还会用她的暗黑力量保护自己,威慑对她不公的世界。
那个女子
那个女子
满身都是洗也洗不尽的春色
眸子闪处,花花草草
笑口开处,山山水水
但那块发光的松石
却折射着她一生的因缘
她坐在自己的深处避邪
起来后再把那些误解她的人白白错过
一挥手
六尘境界到处都是她撒出的花种
英文翻译见文学杂志The Polyglot:
http://www.thepolyglotmagazine.com/issues/issue-5-unfaith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