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鹏鹏与俊夫 (ZT) [2013/02]
- 反思多伦多华人“反对日本侵占钓鱼岛”游行 (ZT) [2012/09]
- 试写日记 [2012/08]
- 卖糕的 [2012/08]
- 藤あや子的表演 [2013/04]
- 学英语 做数学 谈逻辑 [2012/08]
- 六年前的歌唱 [2013/03]
- 跪求电流 [2014/07]
- 将信将疑 [2014/05]
- 老叶该注意健康了 [2012/08]
有媒体报道,2012年9月2日,由多伦多山西同乡会率先发起、得到全加华人联会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支持的反对日本侵占钓鱼岛的游行抗议活动如期举行,约200人参加。再看看随文配发的照片,寥寥无几的人群,非常醒目的青天白日旗,也难为记者用了“约200人”这样一个非常专业但让人心酸的新闻用语。笔者大胆估计参加游行的大多是发起者和他们的亲朋好友,外加几个我们亲爱的台湾同胞。
对比一下2008年4月13日下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的“宣传西藏真相,维护祖国统一”华人集会,国会山庄前人山人海,到处飘扬着五星红旗和枫叶旗,5000多名参加者在寒冷的天气下终始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组织者租用的50辆巴士远远不能满足多伦多华人的需要;不少计划前往渥太华声援的华人同胞都因为车位有限而未能登上巴士。
两相对比,“约200人”对“5000多人和50辆巴士”,“青天白日旗”对“五星红旗和枫叶旗”,不能不感到人心的凝聚和消失是如此之快。
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侨和华裔人口保守估计至少有五十万吧。在悠关中国领土完整,尤其是面对仅在南京大屠杀中就杀我30万同胞的日本时,多伦多华人反对日本侵犯钓鱼岛的游行仅有“约200人”,是“五十万”华人的万分之四,为什么?为什么?
面对这样寒酸的数字,真想问一问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总领事及其他官员们,你们有何感想?全加华人联会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所谓的“侨领”们,你们又有何感想?
“约200人”这个典型的专业的新闻用语该不会出现在你们向你们的领导做的工作汇报中吧?否则,情何以堪?
从该新闻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前不久仓促出台的回国签证需要邀请函之类的政策极大地伤害了本地华侨的心。到目前为止,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依然用“与国际接轨”这种幼稚的理由来野蛮解释这种“脱裤子放屁”的愚蠢规定。既然要“与国际接轨”,为什么不接轨“双重国籍”或者优待华侨的政策?
笔者相信,包括本人在内的绝大多数华侨,虽然不一定热爱中国共产党,但肯定是热爱中国的,也热爱中国人民的;没有谁会愿意所热爱的母国领土被外国,尤其是日本侵占。
但遗憾的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政府根本没有考虑华侨的心情,出台一系列寒透人心的政策;而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官员们蛮横傲慢,不屑对华侨做一些合理细致的解释和沟通工作,只一味地仓促推出新政策,无疑是雪上加霜,彻底地将华侨推倒对立的一面。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2012年5月份仓促推出签证需要邀请函之类的政策,加上之前多伦多签证中心大幅提高签证费用的措施,多伦多的华侨们的心一再被伤害。
而看看美国2012年8月底在推出回中国签证需要邀请函之类政策的同时,还承诺“中国公民的外籍配偶、子女,以及所持护照的出生地为中国(含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美籍华人及其配偶、子女,可申办长期有效、多次进入中国的商务、访问签证。”
不知道中国驻美国的外交官员们是不是吸收了多伦多的教训,还是美国的华侨比加拿大的华侨高人一等呢?如果是前者,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为什么不立刻“与国际接轨”给加拿大的华侨和美国的华侨一样的签证政策呢?
按照以往的作风,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或许赖得理睬住在多伦多的华籍加拿大人吧。既然如此,区区两岸三地“约200人”参加了日本侵占钓鱼岛的游行抗议活动,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政府出来的不得人心的签证政策和钓鱼岛事件割裂开来。毕竟我们有义务为自己热爱的中国,为在中国生活的亲人的权益去抗争。但是,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近来的一系列作为,加上本地区一些“侨领”们一贯的不干实事的作风,导致了两岸三地的华侨与这些本应参加的活动渐行渐远。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真希望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官员们,从“约200人”这个数字中悟出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快速拿出你们的诚意,你们的行动来改善与本地普通华侨的关系;否则只会越来越糟。再有类似的活动,恐怕“约200人”都编不出来了。
就在笔者完成本文的时候,欣闻中国将出台文件,吸引华裔来华居留。但愿这不是谣言!也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政府多听听海外侨胞的声音,废除不合理的签证政策,为华侨回中国旅游、探亲、经商和居留提供切实方便的途径;更愿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官员们不要缩在使、领馆里,走出来和本地普通华侨多多交流,赶紧凝聚华侨们快速失散的人心,为时也许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