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久医成病VS-久病成医----电影《危险方法》观后

作者:杨立勇  于 2012-9-18 14: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大话影视|已有3评论

 

 

我老觉得,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恐怕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职业了。终日面对心理不健全的病人,巨细无漏地聆听他们/她们的胡说八道,往往还要设身处置进入病人的角色去沟通和诱导。久而久之,恐怕医生自己的精神也有点不正常了。

 

电影《危险方法》证明了我的“久医成病”这一臆想: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荣格,在治疗俄国犹太女病人斯皮勒林的过程中,从她受虐狂的快感中得到启示,对自己的本质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可是当他把病人的病治得七七八八的时候,他自己却差点疯掉了。

 

他本来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医生,有一个传统意义上幸福的家庭。在那个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和娱乐活动的年代,一个幸福家庭的副产品就是一连串的孩子。(荣格的导师弗洛伊德除了抽雪茄,就是一口气接连生了六个子女。)

妻子不断的怀孕,让荣格的潜意识里有了一种恐慌(至少弗洛伊德是如此解读荣格的噩梦的)。斯皮勒林的歇斯底里和透过歇斯底里流露出来的狂野与不羁,令荣格久被压抑的欲望身不由己地被唤起。他扬起皮带毫不留情地抽打斯皮勒林的屁股所获得的快感,是他从相敬如宾的妻子那里无法得到的一种满足。当然,和许多道貌岸然的教授学者一样,在享用了痴心女人的身心奉献之后,荣格最后还是扬起道德的皮鞭毫不留情地抽打了她的尊严,回到富有而又优雅的妻子身边。可是,已经脱了缰的野马,蹄子再怎么也收不回来了。荣格,这位专门以治疗精神病人为生的医生,从此自己的精神却陷入了空前的恍惚和抑郁。

 

反而是一开始就病得不轻的斯皮勒林,经过了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实验性治疗,不仅病愈,自己还成了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久病成医”。

 

久医成病VS久病成医,这就是我从电影《危险方法》中领悟到的人生悖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1 回复 总裁判 2012-9-18 20:25
基本上你要做好一个精神医生,首先要得到病员的认可,那么你得尽量象他一样去做人,不疯才怪!
2 回复 祝君平安 2012-9-22 11:09
久医成病VS-久病成医---总结得太好了。

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医生,按职业要求,一定会在一段时间内到其他心理医生那里去做心理辅导,去清除职业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但若一直从事这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工作,医生自己的心灵没有达到真正的觉悟时,一定还是会受其困扰的。

其实,佛祖施加摩尼才是最高明的精神和心理医生。他从35岁觉悟后到死时近82岁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在帮助不同的人走向真正的心灵解脱,并且他自己从来没有受到任何求助者所带来的困扰,因为他了解万事万物的本性真相,他不是让病人通过移情来得到治疗的,他是通过教会病人自己通过实践-内观修行来看清事物的本源,从而达到解脱。当然真相只有一种,可不同的人解脱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所以佛经才会有那么多种。

我也曾因想解脱内心的痛苦而学习心理学,并成为心理咨询师,虽然帮助过不少人,但我并没有从心理学上得到真正的心灵自由。相反在学习佛法(非佛教)后,觉得所获得的心灵自由却越来越多,因为佛法是教人看清事物的真相包括人性的本质和解脱方法:苦、集、灭、道,并且以自我实践为主,比如内观的静修,才是让有情绪或精神方面困扰的人达到解脱的最佳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没有副作用,而且可以说修行得时间越久,世间能困扰你的东西就越少。
1 回复 祝君平安 2012-9-22 11:54
心理学对有心理问题或精神问题的人的帮助是有限的。问题的解决也是暂时的,就象是生病吃西药,它解决的只是生病的暂时结果,而不能解决产生病的根源。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2: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