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报仇,十年已晚

作者:杨立勇  于 2019-6-24 05: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杨老师读书笔记: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女巫的子孙》)(2)

小人报仇,十年已晚

我最怕写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因为无论自己觉得见解有多独特,到头来会发现:坊间的读后感已经汗牛充栋,总有他人已经捷足先登把自己的见解阐述得淋漓尽致,自己徒然落得个拾人牙慧“至今已觉不新鲜”的尴尬处境。

读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女巫的子孙》后,就有这种沮丧的感觉。

复仇与宽恕,显然是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和《女巫的子孙》的主题。几乎所有的读后感和评论都是在讴歌主人公费利克斯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的锲而不舍。他自己也说过:“复仇是一盘放凉了才好吃的菜。”。

可是,纵观整篇小说,我反而觉得费利克斯在复仇这件事情上有点小题大做,甚至用力过猛。

首先,米兰达之死,与他想报复的那两个人没有半毛钱关系。而爱女之死却对费利克斯的打击如此之大,扭曲了他的灵魂,造成他有点“鬼上身”的精神分裂症。他潜意识里把痛失爱女之抱恨终身,完全发泄到社会上,把账也记到仇人托尼他们身上。通篇读下来,好像米兰达就是托尼之流给害死的,为此费利克斯用了12年的时间处心积虑就为了给亡女复仇。

其实,费利克斯与托尼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一名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的艺术家(大部分艺术家的通病)被一位野心勃勃的助手(大部分“秘书帮”的通病)“巧妙地劝退”。这种"技术性免职",在当今官场商场职场上司空见惯,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必然。被革职者费利克斯心中难免忿忿然,毕竟拿到一笔不算差的遣散费。以他在戏剧界的名声与人脉,接受其它艺术机构的返聘或自己开班授徒,都是易如反掌之举。他却浪费了12年的时光,给自己筑起了一个灵魂的"弗莱彻监狱",活在米兰达的魅影和复仇的偏执狂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费利克斯与他所处社会的关系,其实一直处在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愤青状态之中。

即便是最后费利克斯好像报了仇,难道他丧女之痛就会因此而烟消云散吗?他本来可以迸发出更灿烂火花的戏剧才能,却全部耗在弗莱彻监狱业余剧组的一出《暴风雨》的编排演出上。复仇并没有让费利克斯重生,也没有给他带来幸福。

所以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在该书的扉页中引用了培根的话:“念念不忘的复仇者只会使自己的创伤新鲜如初,而那创伤本来是可以愈合的。”她的暗指是意味深长的。

读完《女巫的子孙》,我的直觉马上告诉我:费利克斯就是凯列班。

凯列班是《暴风雨》剧中半人半兽的怪物,他是死去的女巫西考拉克斯的儿子(费利克斯是死去的米兰达的父亲),在普洛斯彼罗来荒岛前是这里的原住民(在托尼夺权篡位之前他是剧团的大腕)。他被普洛斯彼罗奴役后,一直记恨这个借法术夺走他海岛的人,并且对普洛斯彼罗的爱女米兰达图谋不轨(他被托尼逼迫下课后,一直记恨这个借权术夺走他权位的人,并且从此处心积虑想报复)。他既有野蛮、粗鲁、兽性、残暴的一面(对待囚犯,狱卒和仇敌),也有天真、直率、单纯、可爱的一面(对待亡女和安妮)。

费利克斯才是一名真正的“女巫的子孙”。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5 00: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