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性爱,女生不宜 [2014/10]
- 加拿大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2013/12]
- 室雅还须大,墨香不嫌多(回国笔记4) [2015/03]
- 烟视媚行的妖魅男伶----“Prince” [2016/04]
- 遇见才女胡紫微,赶紧绕着走! [2014/01]
- 女生性诀窍(1) [2014/07]
- 一名处女的破处计划 (摘译自《性,谎言与曲奇饼》,作者: 丽莎 格拉斯博格) [2015/09]
- 其实女人骨子里都是好色的 [2014/11]
- 女人千万别纹身! [2014/02]
- 我那禽兽不如的生活 [2012/10]
- 如何挑选泡妞用的家庭电影片? [2013/12]
- 女生性诀窍(4) [2014/07]
- 中国女人个个都是母老虎 [2013/06]
- 【影评】中国的导演们太性福了! [2012/09]
-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观后感 [2012/09]
- 穷人装13指南(1) [2013/12]
- 婚姻,与爱情无关------普哥邓姐婚变的启示 [2013/06]
- 哗众取宠是脱口秀的大忌 [2014/10]
- 被拔掉利爪的猫---流亡海外中国异见分子的尴尬宿命 [2013/06]
- 我的自白书 [2012/10]
- 向无辜人群扫射的自由 [2012/12]
- 【城市印象12】一个伪小资的半场芭蕾 [2012/09]
- 中国人啊!我们能不能自律一点? [2013/06]
- 助纣为虐,姑息养奸----中朝关系总结 [2013/02]
- 【回国观感10】西藏情结------都是缺氧惹的祸。 [2012/09]
- 狰狞也有一种美 [2013/05]
- 解“玲”还需系“苓”人 [2017/12]
- 皎洁的月光照亮了人性的黑暗 [2020/10]
(杨老师读书笔记: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女巫的子孙》)(2)
小人报仇,十年已晚
我最怕写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因为无论自己觉得见解有多独特,到头来会发现:坊间的读后感已经汗牛充栋,总有他人已经捷足先登把自己的见解阐述得淋漓尽致,自己徒然落得个拾人牙慧“至今已觉不新鲜”的尴尬处境。
读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女巫的子孙》后,就有这种沮丧的感觉。
复仇与宽恕,显然是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和《女巫的子孙》的主题。几乎所有的读后感和评论都是在讴歌主人公费利克斯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的锲而不舍。他自己也说过:“复仇是一盘放凉了才好吃的菜。”。
可是,纵观整篇小说,我反而觉得费利克斯在复仇这件事情上有点小题大做,甚至用力过猛。
首先,米兰达之死,与他想报复的那两个人没有半毛钱关系。而爱女之死却对费利克斯的打击如此之大,扭曲了他的灵魂,造成他有点“鬼上身”的精神分裂症。他潜意识里把痛失爱女之抱恨终身,完全发泄到社会上,把账也记到仇人托尼他们身上。通篇读下来,好像米兰达就是托尼之流给害死的,为此费利克斯用了12年的时间处心积虑就为了给亡女复仇。
其实,费利克斯与托尼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一名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的艺术家(大部分艺术家的通病)被一位野心勃勃的助手(大部分“秘书帮”的通病)“巧妙地劝退”。这种"技术性免职",在当今官场商场职场上司空见惯,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必然。被革职者费利克斯心中难免忿忿然,毕竟拿到一笔不算差的遣散费。以他在戏剧界的名声与人脉,接受其它艺术机构的返聘或自己开班授徒,都是易如反掌之举。他却浪费了12年的时光,给自己筑起了一个灵魂的"弗莱彻监狱",活在米兰达的魅影和复仇的偏执狂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费利克斯与他所处社会的关系,其实一直处在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愤青状态之中。
即便是最后费利克斯好像报了仇,难道他丧女之痛就会因此而烟消云散吗?他本来可以迸发出更灿烂火花的戏剧才能,却全部耗在弗莱彻监狱业余剧组的一出《暴风雨》的编排演出上。复仇并没有让费利克斯重生,也没有给他带来幸福。
所以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在该书的扉页中引用了培根的话:“念念不忘的复仇者只会使自己的创伤新鲜如初,而那创伤本来是可以愈合的。”她的暗指是意味深长的。
读完《女巫的子孙》,我的直觉马上告诉我:费利克斯就是凯列班。
凯列班是《暴风雨》剧中半人半兽的怪物,他是死去的女巫西考拉克斯的儿子(费利克斯是死去的米兰达的父亲),在普洛斯彼罗来荒岛前是这里的原住民(在托尼夺权篡位之前他是剧团的大腕)。他被普洛斯彼罗奴役后,一直记恨这个借法术夺走他海岛的人,并且对普洛斯彼罗的爱女米兰达图谋不轨(他被托尼逼迫下课后,一直记恨这个借权术夺走他权位的人,并且从此处心积虑想报复)。他既有野蛮、粗鲁、兽性、残暴的一面(对待囚犯,狱卒和仇敌),也有天真、直率、单纯、可爱的一面(对待亡女和安妮)。
费利克斯才是一名真正的“女巫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