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文学冬夜里的一名旅人

作者:杨立勇  于 2021-6-5 17: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诗词书画

(杨老师读书笔记)
 
卡尔维诺:文学冬夜里的一个旅人

 
卡尔维诺可以说是我完全陌生的一位作家,而接触到他的第一本书竟然就是这本被文学圈津津乐道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以我个人的阅读偏好而言,这不是一本可以立即给我提供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享受的书,而是让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晦涩文本。但吊诡的是,越读到后面(尤其是第六章以后),它居然给我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坊间林林总总的各种书评,早已把该书像庖丁解牛般剖析个透,容不得我再置喙一二了。我还是就书论书,纯粹从这本书的书名入手。
 
凭直觉,我从该书的书名,就可判断出卡尔维诺是一名有意识的语言文学实验高手。通常,作家给自己的书起名字,大多采取名词,名词短语或并列名词,名词如:《家》,《春》,《秋》, 《教父》;名词短语(通常前面有定语)如:《白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卡拉马佐夫兄弟》,《百年孤独》, 并列名词如《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等。书名极少会用到一个完整句,偶尔会只用一个从句, 如《假如我是真的》。但像卡尔维诺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种用一个条件状语从句(如果...)和一个残缺的主句(只有主语“一个旅人”)作书名的,若不是绝无仅有,恐怕也是屈指可数。卡尔维诺那个欲擒故纵,只有主语没有谓语动词的残缺主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会干些什么?如果不是在冬夜,这个旅人又会干什么? 如果不是一个旅人,而是一名永久居民,他/她的冬夜又是如何?
 
随着对该书阅读的深入,另一个困惑开始纠缠着我:这个书名与该书的那十个独立故事有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为什么要假设是在冬夜,而不是在仲夏夜?为什么是一个旅人,而不是其它身份的人?究竟这本书与它的书名想传递给读者一种什么信息?
 
其实,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里各个章节和穿插的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人称的变换,不断地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梳理着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以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从开始阅读该书那一刻起,这个书名就像萧瑟冬夜里徘徊在一个偏僻火车站的一名幽灵般的孤独旅人一样,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读完该书,我只能这么揣测卡尔维诺书名的用意:
 
在文学的冬夜里,作家/读者都不过是一个孤独的旅人,分别登上标着“写作”与“阅读”的车厢,朝着各自心目中预设的目的地出发。这一路上,或许他们/她们会有交集,碰撞出各种故事的火花;或许,他们/她们永远失之交臂,继续孤独地写作/阅读. . . . .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7 11: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