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科学问题进行验证而不是一开始就予以否定

作者:前兆  于 2016-1-7 01: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31评论



要对科学问题进行验证而不是一开始就予以否定

 某一个科学问题被提出来之后,西方科学家首先是相信你,然后想办法来进行验证,看看是否有科学根据。探测引力波的韦伯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棒状引力波探测器是最早的一种引力波探测器,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约瑟夫·韦伯(Joseph Weber)首先制造的[1],因此也称为韦伯棒(Weber bar)。采用铝质实心圆柱,长2米,直径1米,用细丝悬挂起来。这样的圆柱具有很高的品质因子(阻尼系数的倒数),振动时的能量损失率很小,本征频率在1k赫兹以上。当引力波照射到圆柱上时圆柱会发生谐振,继而可以通过安装在圆柱周围的压电传感器检测出来。它的缺点是容易受到地震、空气振动、温度和湿度变化、空气分子布朗运动的干扰。为排除这些干扰,韦伯在相距1000公里的地方放置了两个相同的棒状探测器,只有两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的振动才被记录下来。1968年,韦伯宣称他的探测器得到了可靠的结果,立刻引起轰动,但是后来的重复实验都得到了零结果,并且发现韦伯的棒状探测器的噪声远远大于引力波带来的响应。此后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的科学家都相继建造了类似的铝质圆柱形探测器,有的采取了更复杂的减震、低温、真空等措施排除干扰,如意大利在罗马附近建造的重2.3吨、温度冷却到0.1K的棒状波探测器。但是这些探测器都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据报道,目前美国科学家们声称他们发现了改善用于检测宇宙大爆炸的引力波的探测器的方法。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了在一个相对大的物体里观察和控制某种名为“量子运动”的方法。

在量子力学里,主导物质和光行为的原则发生在原子规模,没有完全处于休息状态的。“在过去几年里,我的研究小组和全世界其它几个科研小组了解了如何冷却微米级别物体的运动,从而在底部产生这种状态,或者称为量子基态。”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教授基思·施万布(Keith Schwab)这样说道。

“但是我们知道,即使在量子基态,在零度的温度下,仍会产生微小的波动,或者噪声。” 理论上来说量子运动或者噪声是所有物体运动的内在部分,它可以摆脱用于测量引力波的敏感探测器。施万布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款设备,使得他们可以观察到这个噪声并操控它。

这个微米级别的设备是由一个位于硅表面上方的灵活铝盘组成的。这个铝盘被偶联到一个超导电路,后者每秒振动350万次。根据经典力学定律,如果被冷却到基态,振动结构最终将达到完全的停止状态。但是当施万布和他的同事在实验里将弹簧冷却到基态时,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却并非如此:他们发现参与的能量-量子噪音仍然存在。

“这个能量是自然量子描述的一部分,你无法剔除它。” 施万布说道。“我们都知道量子力学精确的揭示了电子的行为为何如此怪异。在这里,我们将量子力学应用到相对大的东西上,也就是一个你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设备,然后我们在几万亿个原子里观察到这个量子效应。”

然后,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操控内在的量子噪声,结果发现可以将它周期性的减少。“描述噪声或者运动有两个主要的变量,” 施万布解释道。“我们的研究展示了我们其实可以让其中一个变量的波动变得更小——代价是让另一个变量的量子波动变得更大。这就是所谓的量子压缩态,我们在一个方面压缩噪声,但是这种压缩导致噪声在其它地方喷射出来。但只要这些更多噪声的地方不是你需要进行测量的地方,那就无所谓。”

控制量子噪声的能力或将有一天被用于提高非常敏感的测量的精确度,例如在雷射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aser Interferometry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 简称LIGO)进行的测量。它被由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带领的研究项目用于搜寻时空织布里的涟漪引力波。

“我们一直在思考使用这些方法检测脉冲星发出的引力波,脉冲星是异常密集的恒星,它的质量与太阳相当,但却被压缩成半径只有10千米,每秒旋转10至100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等人在发表的文章中表示,这些脉冲星应该以近周期性的频率发射引力波,” 施万布说道。“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些这些方法应用在小规模物体上,以减少探测器里的量子噪声,从而增加接收这些引力波的敏感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目前的设备必须被放大。“我们的工作旨在检测越来越大规模的量子力学,有朝一日,我们希望这将最终开始检测到某些大至引力波的庞然大物。


————澳大利亚科学家听见黑洞“声音”————

黑洞是宇宙最为神秘的天体之一,其拥有巨大的质量,可达到数十亿倍太阳质量以上,银河系中央黑洞质量新的探测器测试将涉及长基线测量技术,监“听”宇宙黑洞的神秘“声音”相当于400万颗太阳,那么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发现黑洞的存在,比如黑洞可吸积周围的天体物质并释放出射线,我们可以观测被吸积天体的行为来推测黑洞的存在,科学家还在探索新的方法来研究黑洞,即引力波,澳大利亚各地的物理学家在澳大利亚国际引力研究中心展开研究,这里位于珀斯以北87公里左右,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引力波来捕捉黑洞,监“听”到黑洞的诞生。

引力波天文台发展委员会主席Jens Balkau等是推动该计划发展的关键人物,试图通过引力波来调查宇宙中最为神秘的黑洞天体。引力波可以认为是时空中的“涟漪”,从宇宙大爆炸开端时就已经出现,大质量天体行为可产生极为强大的引力波,但是传递到地球时已经非常微弱,我们现在的探测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有效调查引力波行为。

宇宙中的极端事件众多,比如超新星爆发、恒星之间的碰撞,根据引力波的理论,其携带了大量的能量,并且以光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由于这些宇宙事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几乎察觉不到宇宙中的引力波事件。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000名物理学家未来数年内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开启巨大的超灵敏探测器测试,其信号将达到此前的1000倍,依靠先进的探测器改变引力波天文学。实验小组将安装由CSIRO开发的高纯度石英玻璃镜面以及最先进的阿德莱德制造的光学感应器,可以确保探测器“听”到宇宙之声。

澳大利亚在国际引力波探索方面有着超过20年的历程,西澳大学在1993至2000年操作的探测器是世界上最好的引力波探测器之一,可对银河系引力波源进行观测。


————科学家间接证实了“双白矮星”发出引力波————

在此之前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不容易完成任务,而探测宇宙中的引力波也存在类似的性质。科学家们通过射电信号首次探测到这些奇特的时空涟漪,形成原因来自中子星的双星系统。现在,一组天文学家研究团队所在视觉波长上发现了类似的效应,同样由一个相互围绕旋转的白矮星发出。

根据该研究小组的成员、来自史密森天体物理天文台的研究人员沃伦·布朗(Warren Brown)介绍:“这个发现结果是引力波效应探测上最强的信号、而且受到的干扰也最小。”在过去的一年,研究小组发现了这个白矮星系统的存在,白矮星是一种体积较小但密度极高的恒星,被认为是低质量恒星演化的产物,这颗白矮星双星系统靠的非常之近,其编号为SDSS J065133.338+284423.37,每13分钟就能完整一次轨道周期,它们的距离相当于三分之一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根据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的研究生J·J赫马斯(J.J. Hermes)介绍:“J0651白矮星双星系统距离我们大约3000光年,每六分钟左右就会出现一次遮掩。”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就预言了宇宙空间中的移动天体可以对时空构成影响,形成时空涟漪,其被称为引力波。引力波的产生意味着这个白矮星双星系统能量在降低,因为引力波带走了一些能量,这样演化下去的结果便是它们的轨道越来越靠近,旋转得越来越快。研究小组的科学家称我们有能力探测到此类效应在J0651白矮星双星系统中存在。

根据奥克拉荷马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相比较于2011年4月对J0651白矮星双星系统探测结果,科学家们发现了相互遮掩的周期加快了。从这些探测结果中,科学家们可以对J0651白矮星双星系统中的引力波探测推断出其轨道的衰减程度,可在将来直接探测到。最终这两个白矮星就发生合并,时间大约在200万年左右,未来对引力波的探测将继续揭示J0651白矮星双星系统中的轨道变化情况,试图了解白矮星潮汐力如何进行相互影响。


————澳洲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技术检测引力波————

据报道,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来自我们长久以来的观测,而现在,人类已经站在一个临界点上,或许我们即将发现长久以来一直未能被观测到的东西。


这就是引力波。对于这种神秘现象的搜寻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但是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其是否的确真实存在。

1957年,物理学家们证明,如果引力波的确存在,那么它必定要携带能量并因此引发震荡。但同样显而易见的一点是,这些携带能量比太阳光高出100万倍的波所引发的震荡幅度将会比一个原子核直径还要小。


要想检测这样的波动,建造相应的探测装置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就在1960年代,马里兰大学一名标新立异的物理学家约瑟夫·韦伯(Joseph Weber)开始尝试设计第一款这样的装置,并且在1969年宣布取得了成功!

这一消息引发一片兴奋和惊愕之情。如此巨大的能量如何能与我们对恒星和星系的理解相协调?于是,一股科学的淘金热诞生了。在两年内,全世界的顶尖实验室便研制出了10种新型探测设备。但实际进行检测的结果是一样的:什么都没有发现。


后记:我已把上一篇同名日志删除了!把网友的评论转移过来了!

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拉黑 回复徐福男儿 2016-1-6 23:20不明觉厉!太厉害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4

支持
2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1 回复 light12 2016-1-7 07:35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 这里面讲好多当代物理
1 回复 前兆 2016-1-7 07:45
light12: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 这里面讲好多当代物理
我对引力波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我也做过引力波的探测实验,我有空找找看,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那一篇文章还在不在?
0 回复 前兆 2016-1-7 07:53
light12: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 这里面讲好多当代物理
我的论文摘要:(发表在物理学报)

[摘要]:本文采用同步积累技术,使激光干涉仪对于微小振动振幅的检测能力达到10~(-13)厘米的水平;运用这一技术对蟹状星云中的NP0532脉冲星可能存在的60.4赫芝引力辐射进行了观测。实验表明:未收到这一信息。
1 回复 light12 2016-1-7 07:59
前兆: 我的论文摘要:(发表在物理学报)

[摘要]:本文采用同步积累技术,使激光干涉仪对于微小振动振幅的检测能力达到10~(-13)厘米的水平;运用这一技术对蟹状星云中的
你牛
0 回复 light12 2016-1-7 08:06
前兆: 我的论文摘要:(发表在物理学报)

[摘要]:本文采用同步积累技术,使激光干涉仪对于微小振动振幅的检测能力达到10~(-13)厘米的水平;运用这一技术对蟹状星云中的
【基礎科研】天文物理的尖端 王孟源2015-02-09 21:05


我在清華只念了三年,就把物理系大學部和碩士班的課程都修完了。這當然是太急了,尤其在數學方面,我就是因此没時間去修數學系大三以上的課程,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微分幾何。没有紮實的微分幾何基礎,廣義相對論就學不深,再加上大學最後一年共有七門重課,還要考托福(TOEFL),又交了女朋友,有地方要掉鏈是必然的,而我那年基本上放棄的環節就是那堂相對論的課。雖然成績過了關,卻没有真正吃透,至今還對教授心懷歉意。

入伍後簽運不佳,被派到金門服役,休假極為不易,大部分想出國念書的人都必須在退伍後在台灣多待一年才能完成申請,我卻非常幸運地遇到一個尊重學術的師長。當我的GRE考試和師演習撞期的時候,他居然破例特准我的請假單。其實他根本就不認識我,我也只知道這人在對部隊訓話時,滿臉精幹、談吐不俗,在國軍軍官中,頗有鶴立鶏群的態勢,應該會有前途。這位師長的名字台灣的讀者大概會耳熟,叫丁渝州,十幾年後做到國安會秘書長。

我到哈佛念書的第一年,就特别去重修相對論。不過在離島當兵两年,學術上荒廢得很嚴重,英文又跟不上,還必須同時打两個工,結果比大學最後一年還忙,最後仍是必須對一門課敷衍了事,相對論就又被犧牲了。當時覺得既然已經決定要做高能物理,量子場論才是最重要的,精通相對論可有可無。不過現在回頭看,高能物理其實在1970年代建立了標準模型之後,40年下來基本上是在原地轉圈(詳見前文《高能物理的絶唱》)。我在博士班的後幾年已經感覺苗頭不對:超對稱(SUSY,SUperSYmmetry)强加了幾百個想像中的新粒子來解釋標準模型的幾十個參數,很明顯地不是條正路,但卻是當時整個高能物理界生產論文的主要方向。但是想要轉固態物理,鴻溝太深。那時如果我熟悉相對論,就可以輕鬆地轉到天文物理,那麼我將會剛好趕上近年來天文物理方面的突飛猛進。而且哈佛的天文物理比高能物理還要强,隨便找那個指導教授,後來都會有重要的貢獻。不過人生只能過一次,對大多數人來說,事後有遺憾是難免的。

前面提到天文物理在近年有連續好幾個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1999年發現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其次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的精確測量。而支撑這两項實験測量結果的理論骨架,則是1980年開始的宇宙暴脹論(Cosmic Inflation)。宇宙暴脹論主要由美國的Alan Guth和俄國的Andrei Linde及Alexei Starobinsky三人發明,主要的目的是要解決宇宙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裡的两個很大的毛病,亦即宇宙視界問題(Horizon Problem)和平坦性問題(Flatness Problem)。前者來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均匀性:從四面八方照到地球的CMB都有同様的温度,互相符合的程度達到10^-5,亦即十萬分之一的精度,也就是基本上處於熱平衡狀態。這很不可思議,因為CMB是在宇宙還非常年輕的時候(38萬年)產生的,在其後的138億年裡基本上以直線前進,所以從相反的两個方向射來的CMB,其實起源自相距276億光年的宇宙視界两端,在那CMB誕生之前的短短38萬年裡,光子頂多也只能旅行38萬光年,而相對論告訴我們没有任何物理訊息能超過光速,那麼宇宙視界两端是怎麼達到熱平衡的?至於平坦性問題則來自於對宇宙質量密度(根據相對論,能量與質量可以互相轉换,所以質量密度也可以說是能量密度)的精確測量,天文物理學家發現重子(Baryon,即所有由三個夸克組成的粒子,主要是質子和中子,也就是一般人熟悉的各種物質;所有的發光天體都是由重子構成的)只占宇宙總質量密度的4.6%,另有至今只能用重力測量到的一種物質(即暗物質,Dark Matter,占總質量密度22%)和一種能量(即暗能量,Dark Energy,占有總質量密度的剩餘部分;物質和能量產生的重力,有些許不同,可以在觀測中分辨出來);做成這個測量的三個人因此而獲頒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但是重子、暗物質和暗能量三者的重力作用加起來,卻剛好使宇宙遵守歐式幾何(Euclidean Geometry,即两條平行線永不相交),用天文物理的詞彙來說,就是我們的宇宙是完全平坦的(Flat)。相對論並不要求宇宙有平坦性,任何曲率(Curvature)都有可能,所以這個結果未免太巧了些,這就是所謂的平坦性問題。

宇宙暴脹論假設在宇宙大爆炸的極早期(宇宙年齡<10^-32秒),有一個暴脹子場(Inflaton Field)累積了極高密度的暗能量,使時空(Spacetime)扭曲為雙曲幾何,因而空間很快地尺寸暴脹。如此一來,現在的276億光年在暴脹早期只有不到一納米寛(276億光年和一納米相差約35個數量級,所有的宇宙暴脹論模型都至少有30個數量級的暴漲,絶大多數遠超10^35),達到熱平衡是理所當然的。暴脹的過程中,總扭曲度是固定的,但是原本一納米内空間的總曲率,現在平均分配給276億光年,所以就看起來像是完全平坦的了。因此宇宙視界問題和平坦性問題就可以一舉解決。

宇宙暴脹論的主要問題在於它是一個量子重力(Quantum Gravity)現象,所以能階比加速器所能達到的範圍高很多。雖然經過30多年的努力,天文物理學家仍然只能間接地從CMB來測量两個暴脹理論的參數,它們通常寫為n和r:前者描述CMB的温度擾動(即前面提到的那十萬分之一的温度差)對距離的涵數(詳細的定義是温度差正比於距離的1-n次方),後者則代表CMB的偏光方向箭頭會繞成漩渦的趨勢(詳細的定義是r=繞成漩渦的强度/不繞漩渦的强度)。2014年三月14日,一個在南極進行了好幾年、由哈佛主導的觀測項目,叫做BICEP2(Background Imaging of Cosmic Extragalactic Polarization 2)發表了新的結果,宣稱r=0.2,這遠高於一般暴脹論模型的預測值,因此震驚全球物理界,連主要的大眾傳媒都普遍報導。不過不到一個月,質疑之聲四起,最後反對者把注意力集中到雜訊上,尤其是銀河系中星塵散射出的偏光效應。BICEP2團隊假設星塵散射很弱可以忽略,可是歐洲太空總署所發射的Planck衛星在過去這一年對星塵散射做了仔細的測量,在2015年二月5日正式宣布BICEP2的觀測結果基本上完全是星塵散射出的偏光,從而撃破了幾個哈佛教授的諾貝爾夢。

BICEP2所測到的CMB温差和偏光圖。紅色代表温度稍高於平均,藍色則稍低。短線代表偏光的方向,短線的長度代表偏光的强度。圖中可以找到好幾個漩渦,不幸的是它們其實是星塵散射的結果。不過星塵散射只對特定波長最强,而暴脹產生的偏光漩渦是不受波長影響的,所以下一代的觀測項目都是多波段的,包括BICEP3在内。

Planck衛星的新結論限制0.961<n<0.972以及r<0.06,而一般暴脹論模型預測r~0.1。但是有一個模型的預測值(n=0.965,r=0.032)恰處於觀測結果的中心峰值,連它預測的Higgs粒子的質量M>~116GeV都和最新的LHC實験結果125GeV吻合,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俄國物理學家Starobinsky在1980年提出的R^2模型。它剛巧是最初始的暴脹論模型,也是極少數完全不須假設新粒子的模型之一。在R^2模型裡,暴脹子R就是廣義相對論裡的度量張量(Metric Tensor)十個自由度中的一個,對應著尺度變化(Scaling),所以又叫Scalaron(尺度子?)。我是Occam's Razor的信徒,能不用新粒子,只須假設一個二次方R^2的位能,就能解釋所有的實験結果,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優雅而有吸引力的模型。讀過前文《什麼是科學?》的人或許還記得,不論是Popper還是Lakatos,都會稱許這是真科學。

天文物理學界也了解到以進一步的實験觀測來證明或證偽R^2模型是當務之急,所以現在大家正瘋搶(Mad Scramble)著改進r的測量精度,在3-5年内應該可以到達r~0.01的水平,那麼R^2模型是否成立就可以基本上確定了。這個模型還有一個特别的預測,就是它的特徵能階(Characteristic Energy Scale)異常地低,只有10^9GeV,而LHC已經達到了13TeV~10^4GeV,所以相差只有五個數量級。或許22世紀的物理學家能有幸對10^9GeV的新物理做精細的實験吧。
1 回复 前兆 2016-1-7 09:04
light12: 你牛
当时这是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一个研究课题。
0 回复 前兆 2016-1-7 09:13
light12: 【基礎科研】天文物理的尖端 王孟源2015-02-09 21:05


我在清華只念了三年,就把物理系大學部和碩士班的課程都修完了。這當然是太急了,尤其在數學方面,我就是
谢谢你向我介绍了你的学术概况。
我在做完引力波实验之后,正好发生唐山大地震,所以转而去研究我那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1 回复 light12 2016-1-7 10:10
前兆: 谢谢你向我介绍了你的学术概况。
我在做完引力波实验之后,正好发生唐山大地震,所以转而去研究我那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转帖台湾人的
0 回复 前兆 2016-1-7 10:12
light12: 转帖台湾人的
哦,这是王孟源的概况?
0 回复 前兆 2016-1-7 10:14
light12: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 这里面讲好多当代物理
我把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那一篇文章找出来了!已经贴上了!
0 回复 light12 2016-1-7 10:20
前兆: 哦,这是王孟源的概况?
他评论天体物理
0 回复 light12 2016-1-7 10:20
前兆: 我把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那一篇文章找出来了!已经贴上了!
  
1 回复 yunyyyun 2016-1-7 13:11
厉害!
1 回复 yunyyyun 2016-1-7 13:15
读天书!
1 回复 前兆 2016-1-7 13:20
light12: 他评论天体物理
原来如此!谢谢!
0 回复 前兆 2016-1-7 13:22
light12:   
      
祝福新年快乐!
0 回复 前兆 2016-1-7 13:23
yunyyyun: 厉害!
我在做完引力波实验之后,正好发生唐山大地震,所以转而去研究我那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1 回复 前兆 2016-1-7 13:23
yunyyyun: 读天书!
谢谢来访!新年快乐!
0 回复 前兆 2016-1-7 13:36
yunyyyun: 厉害!
当时这是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一个研究课题。
1 回复 前兆 2016-1-7 13:37
yunyyyun: 读天书!
这里讲的是用各种方法探测引力波!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前兆最受欢迎的博文
  1. 2020年春天小果园锦集 [2020/06]
  2. 2020年感恩节展示前兆小果园大杂烩 (21/30个品种) [2020/11]
  3. 关于马航的一个既离奇又悲惨的真实故事 [2014/03]
  4. 中国顶级好学区的房价及房屋租金 [2015/03]
  5. 悲惨童年与悲剧婚姻 (18+) [2014/09]
  6. 北京机场东京机场艺术风范较量 [2015/03]
  7. 一位乳腺癌患者的真实经历 [2015/01]
  8. 果园新景象:成串生成,硕果累累! [2013/10]
  9. 我签字,我画押,死了不用你们偿命 [2015/06]
  10. 在重度雾霾中享受顶尖美食 --- 苦中求乐 [2017/01]
  11. 必须分分秒秒看护的变幻莫测的病人(作者:嫣蝶, 授权转发) [2018/05]
  12. 西雅图奇遇记-歪打正着我坐上了头等舱 [2017/02]
  13. 精彩---美国总统座车司机倒车训练(视频) [2016/10]
  14. 美国病房:疫情当空 医护当哭 (作者:嫣蝶,授权转发) [2020/03]
  15. 路甬祥,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 [2014/05]
  16. 痴心女与黑心男 (18+) [2015/04]
  17. 小果园前景展望 [2014/06]
  18. 桃花盛开,百花争艳 [2013/03]
  19. 秀一秀日本的智能马桶盖 [2015/03]
  20. 老和尚的慧眼---神仙在人间(二) [2014/11]
  21. 快讯:贊奥巴马医疗改革 [2014/11]
  22. 思维遥测 [2014/11]
  23. 用智能手机拍摄全景照 [2014/02]
  24. 我们这一代科学家招谁惹谁啦? [2014/10]
  25. 前三名猜着,就能得红包(金币100,50,30)没有猜对的也有安慰奖 [2014/08]
  26. 调皮的小摄影师和小建筑师 [2014/06]
  27. 密码 1221 [2014/12]
  28. 对引力波探测的几点疑问 by 吕大炯 (三) [2016/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8 00: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