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 类 ---- “太子党”

作者:dld  于 2013-11-11 06: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6评论


   关于:“另类--太子党的短文 ---  【身份】                     ZT           

“不要对我说往前看,我不相信掩盖过去会有益于现在有益于未来。”知识分子高官于光远刚刚辞世,他的女儿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掂量“太子党”这个词。最近这一年多,接连从“太子党”中传出不同声音,让我领悟到:这个群体确实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走的路、想的事,真的很不一样。

 今天我要介绍刚刚以98岁高龄去世的于光远的女儿于小康的一篇短文《身份》。确实是短文,连标题带作者姓名、全部标点都算上,只有819个字。但是论情感和思想份量,真正称得上字字千钧。

 于光远是中共的知识分子高官。有人说,当了高干就不是知识分子了,这话不对。北大神童、现在官拜中央党校副校长的李书磊就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曾撰文指出:官员是创造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群体,从孔子、屈原到杜甫、李白,不都有官衔、吃俸禄吗----这扯远了,且说于光远,他在理论上的造诣和成就,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有目共睹,早已入选“改革开放3030人”。从我这个关心党史、中国当代史的爱好者眼中,他所讲述的陆定一、周扬、江青等许多人的故事,史料价值也相当重要。

 于光远去世之后,他的第一次婚姻的悲剧进入人们的视野。多年来研究文革受难者的王友琴博士的文章《谁还记得于光远被迫害致死的前妻?》,读后令人唏嘘。于光远与前妻所生的大女儿于小红的配有大量图片的回忆《白花丁香树》,告诉我们,于光远的前妻,于小红、于小康们的母亲,死在34岁年华,让人感慨万端。这都是难得的好文章,这些,以及于小红的妹妹于小康的短文,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掂量“太子党”这个词。

“太子党”这个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是藉何频、高新20年前的一本《中国太子党》的书。

“文革”中,这个群体的成员自称“革干子弟”

改革开放中,我们称他们“高干子弟”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对他们的称呼统一到了“太子党”

最近几年,他们又被人称作“紅二代”----

可能“太子党”这样带有贬义的称呼,毕竟无法在党国媒体上公然流行,

“紅二代”这个概念可被解释的空间就大多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恭维。

 但是很长时间中,尽管我从来讨厌给人贴标签、从来认定具体人要具体分析,相信应该从每个人真实的作为,而不是从他的族裔、血统、家族、从属于某个团体等等来判断他;但是对“太子党”,往往总是下意识地当成一个凝固的整体----不仅是特权利益共同体,也是价值观念共同体。直到最近这一年多,接连从这个群体中传出不同的声音,才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谬误:这些红色后代每个人走的路、想的事,真的很不一样!

 我们印象最深的、至今余波荡漾的,就是胡耀邦的幼子胡德华爆料:同为“太子党”的孔丹和秦晓观点对立、激烈争执。而就在最近这一两个星期,陈毅元帥的儿子、今年67岁的陈小鲁,俨然成为“太子党”最活跃的明星,接连接受了海内外多家重量级媒体的专访。在这些专访中,陈小鲁详尽地、坦诚地讲述自己大半生思考的成果,几乎每一篇都闪现出思想的光彩和锋芒,多半都被转载到明镜历史网、明镜新闻网。我无法一一在这里转载,每篇都不太短,各位有兴趣的不妨移步前往浏览。

不过,在您前往浏览之前,我郑重地请您阅读下面的短文,一篇出自“太子党”的短文----用作者更准确的话说,是与“共产党高干子女”身份作最后告别者的短文。您读过之后,我相信,您再也不会忘记它。

---------------------------------------------------------------------------------------------------------------

身 份                         于小康(于光远女儿)

父亲于光远以98岁高龄安宁地去了。我从美国带着大女儿赶回北京见了爸爸最后一面。告别式上,爸爸身上覆盖着巨大的镰刀斧头党旗,沿墙左边摆放的是家人亲友的花圈,右边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送的花圈。

我和父亲告别,也和我这个“共产党高干子女”的身份作最后的告别。在美国居住了三十三年,什么事都是自力更生,平等待人平等被人待。这个身份早就只用在自我调侃的时候了。父亲这一走,如今我便名实相符地和共产党没一毛的关系了。

 除了这个空洞的有名无实的身份,我还有研究学者、教育者的身份,还有三个孩子的母亲的身份。只是学术工作已经放慢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所以这些身份也习而不察,就如在家穿着的旧T恤衫。

 我还剩下一个自我懂事以来就令我不舒服的身份,一个梦魇般让我从小就学会躲藏掩盖的身份。年幼时这身份使我深感耻辱;青少年叛逆时期,耻辱感被愤怒代替了,但依然绝少提起。年纪大了明白的事情多了,这个身份再也不能伤害我,也就习惯性地淡忘了。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故事,很多好友同学依然不知道我这个身份。但是这个身份的分量,反而因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沉重。这么多年来,眼看着中国社会变迁,但是我这个身份所映照的大时代大事件,好像已经被洗得了无痕迹,再也不会真相大白了。

 父亲走了,我不再具有“共产党高干子女”的身份,让我告诉这个世界我的另一个身份:“右派子女”的身份。

 我的母亲孙历生,14岁加入了地下党,23岁在中央党校学习时被定为右派,34岁惨死于文化大革命,死因不明。

在王蒙的“伤痕文学”的名著《蝴蝶》里,她是书中女主人公海云的原型。学者王友琴的《文革受难者》里,

也细写了孙历生和她女三中同事们的血淋淋的遭遇。她是一个典型的庶民右派,残害她的人,没有一个人忏悔道歉过。

 不要对我说往前看,我不相信掩盖过去会有益于现在有益于未来。

艾利·维索(Elie Wiesel)的名句:For the dead and the living, we must bear witness.

即使我不能做什么事,我也决不放弃我这个身份,而且要把这个身份的来源留传下去,为历史作证。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6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2 回复 粒子在 2013-11-11 06:54
我不相信掩盖过去会有益于现在有益于未来我不相信掩盖过去会有益于现在有益于未来
0 回复 dld 2013-11-11 07:51
粒子在,  你说的非常对-----掩盖=犯罪!

    习 现在 是 公然 挑衅 -----  实事求是,

妄图掩盖 党 毛 的犯罪  桩桩  件件,忽悠 欺骗 中国人民!
2 回复 总裁判 2013-11-11 11:25
有价值的文章,出自共产党的后代,只是这样的后代实为罕见。
2 回复 寇一仁 2013-11-11 20:54
知识分子,就不应该加入共产党!我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我为于夫人孙先生的不幸而流泪!也为我有幸找到了一个“同伙”而高兴!让我们大声告诉世界:“我们就是右派的子女!”。将来人民会知道:埋葬共产党的就将是:“右派和他们的子女后人!”!!
1 回复 dld 2013-11-12 13:33
总裁判: 有价值的文章,出自共产党的后代,只是这样的后代实为罕见。
凤毛麟角,实在可怜,共产自己, 天方夜谭。
2 回复 dld 2013-11-12 13:40
寇一仁: 知识分子,就不应该加入共产党!我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我为于夫人孙先生的不幸而流泪!也为我有幸找到了一个“同伙”而高兴!让我们大声告诉世界:“我们就是 ...
毛反右,实在恶,失精英,国已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11: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