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诞佳节之际,康州惨案的枪声再一次震撼了所有全世界善良人们心灵,我们为人父母的情不自禁地一撒同情之泪。
然而, 少年杀手的冷酷和凶残,孩子们和教职员工如无辜的羔羊一般被屠杀的惨状,让我们在悲伤心疼之余想问,美利坚,你到底怎么了。
枪支管辖简直如同儿戏,以自由的名义,号召人们拥有枪支自卫,这好像是军火商的广告,听似有理,实则荒谬至极。 首先,以暴治暴只能让暴力泛滥,一个法制国家一面给警察无上的特权,一面却让民众自己代行警察的权利,这真是自相矛盾。 一个杀人犯可以在监狱里吃香喝辣,上大学,信宗教,颐养天年,美其名曰保护人权,变态娈童强奸犯可以禁闭观察一段又放出来名曰人家是病人,没病不能关着侵犯人权,另一方面小贼夜间闯入私家住所被主人射杀倒成了保卫财产人身安全的范例了。警察对一般刑事案件处理手段形式化,效率低下的确是事实,但枪不能代替警察解决治安问题,枪越多只会让滥用枪支增多,社会治安更无保障。 如果说拥枪是美国开疆拓土牛仔精神以及独立战争人民战争的需要,但是现在还在援用上百年前的所谓精神和法律条文,不去修改来适应现代和平社会的安全需要,只能说是刻舟求剑,僵化得紧, 和“头可断,祖宗成法不可轻易”我大清遗老遗少们有一拼。
青少年教育松弛过度堪忧,西方教育崇尚鼓励宽容,反对严厉管束,反对引进竞争机制,自然宽松的环境能让孩子们自由发展,育人重要,誨人似乎并不提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great,就是awesome,除非极个别捣蛋鬼,即便如此,也是生怕矫枉过正,以得酷师的恶名。 大家都知道,teenager好像是人人头疼的年纪,但是公众舆论却是一边倒的纵容和“理解”,青春期嘛,犯点事,叛逆一下正常的。 连警察都不愿意去多过问,似乎犯错严办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警察都懒得去管teenagers - kings and queen of this country, 抽抽大麻,青春期好奇,正常,人家总统年轻时也抽过,别在我眼前抽就行,搞搞滥交,青春期荷尔蒙过高,正常,减少暴力倾向,做好避孕措施就好,喝喝美酒,青春期的苦闷,正常,反正在家里喝,俺管不着,喝完别开车上路就好,玩玩prank,晚上砸砸车发泄一下,顺手溜个gadget,graffiti人家的屋子,这些嘛,高调批评一下,深究(实际上就是逼问一两个学生就可以揭晓)还是免了吧,teenager嘛,过了年龄就好了,现在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管他们啊。 好了teenagers - kings and queen of this country, 反正就算杀了人也判不了重罪,平时大家都躲着他们,看到他们横就怕。 所以某些少年就牛气冲天,肆无忌惮,心智不成熟却啥都不觫,敢玩命。 公众去只能干瞪眼,忍无可忍。
美国影视片暴力枪战泛滥,太多影片过度美化变态杀人罪犯,给予青少年错误的榜样和崇拜对象,过多的细节展示,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唯美的渲染暴力的分镜头和音乐,大众喜爱的明星的感性演技,让他们觉得罪犯杀人越货酷不可言,逃脱法律惩罚智力高超,从而幻想自己也能酷一把, 上次蝙蝠侠影院杀人犯不就是个崇拜黑暗骑士的青年嘛,2009年英国三个青少年模仿电影Serverance的场景私刑处置活活烧死了17岁的少年Everitt, 美国17岁的崇拜电视剧dexter的killer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弟弟,太多的例子,还不包括一般的刑事案。 以为分级就解决问题大赚一票的电影工业和电影审评机构也应该为这些杀戮负责。
美国以公平平等为基础的法制社会公义系统的确是在一段时间里是世界人民向而往之的典范,但是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民的公民意识在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固步自封,不愿变革,不愿去除改进那些不符合社会进步的陈规(如枪支法,过于宽松的电影审查制度,匪夷所思的某些州法)和落后的社会观念(比如孩子不能惩罚,工会绑架公众的罢工手段正常,过分善待囚犯等等),只会让美利坚成为一个没落,暮气沉沉的国家。当今世界潮流的趋势是变法图强,改革维新才能使强国永立于不败之地,弱国加盟强国之林,这对于我们祖国也是一样的道理。
RIP, 无辜的孩子们和老师们,愿你们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