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生涯(71):我在国内卖房子 [2013/09]
- 郭文贵的老领导 [2017/05]
- 范爷你剪吧 [2015/01]
- 24年后吾尔开希为何还徘徊在国门之外 [2013/11]
- 戏说邓文迪 [2013/11]
- 坑爹的加拿大 [2017/11]
- 给西诺同志支个招 [2017/06]
- 我要娶郭美美为妻 [2014/08]
- 男人,女人,性,情妇,妓女和人民公仆 [2013/08]
- 我和新航道李景华老师谈育儿经 [2013/02]
- 移民生涯(67):我和牙医 [2013/05]
- 梦鸽最近有点疯 [2013/09]
- 王岐山的烦心事 [2017/05]
- 我的加国梦 [2013/09]
- 移民生涯(34):东西好贵 [2013/01]
- 那一年,我宣誓效忠女王 [2013/10]
- 四十岁开始不再为别人活着 [2014/11]
- 移民生涯(52):帮朋友一个小忙 [2013/03]
- 理工男的乡愁 [2017/03]
- 略带瑕疵的小狗——周小平同志 [2014/10]
- 40岁不和女人争对错 [2016/01]
- 我的乡愁和那些破灭了的梦想 [2013/10]
- 祖国在变 [2017/12]
牙医到底能不能算是医生我到现在也没整明白,英文里牙医有个专门的单词,是DENTIST,和DOCTOR 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的时候,我对牙医没什么概念。
如果把洗牙统统都算上,在出国前,我就看过一次牙医;牙齿尽管长得乱七八糟的,却从来没给我惹过麻烦;小时候从来不刷牙,倒也没有蛀牙–没糖吃也许是个原因吧。
登陆加拿大的前一个月带孩子看牙,顺便让牙医把我的牙齿也检查了一下,医生得知我从来没有洗过牙,便建议我洗一次,并说,人的一生最好是洗一到两次牙,我前30年花在牙医上的费用就是洗牙的这120块人民币。
加拿大住院和看医生的费用政府全包,买药和牙医就是保险公司的责任了,如果没有医疗保险,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我在多伦多上班的几家公司全都不给员工提供医疗保险,买药和牙医的花费都要自己掏腰包,朋友牙疼,他选择买张机票回国看–来回机票加上拔牙的费用和在多伦多拔牙的费用不相上下。
在GE上班后,我开始享受公司里的医疗保险。
大公司的医疗保险通常是保全家,这和医保的宗旨是相吻合的–家里无论谁生了病都会影响到员工的正常生活。
老婆的保险公司和我的不是一家,我这里不能全部报销的费用到她们那里报,给保险公司寄账单成了一件繁琐的事情。
医疗保险包括牙医、药费、眼镜,大部分人的医疗保险是花在牙医上–我们家的也一样。
我在加拿大第一次看牙医就是洗牙,洗了将近两个小时,费用是560块加币。
看到账单,我着实吓了一大跳–敲诈吧?这也太贵了。
他们的解释是,洗牙按时间收费,费用是70加币一个UNIT,一个UNIT是15分钟,两个小时就是8个UNIT,按一下计算器没错跳出来的是560块。
不过他们说,没关系,你的保险公司可以报销480块,你自己只付80块就可以了–老婆那时候还没有保险。
还是有点愤愤不平,洗牙的费用按规定是100%报销,为什么我自己还要出钱?
原来省医疗协会的指导价是洗牙每个UNIT收费60加币,保险公司执行的就是这个价格,牙医在这个指导价的基础上上浮了10块。
我当时就想,这个不是胡扯淡嘛,既然大家都不执行,你加10块,他加20块,政府出台那个指导价还有什么意义啊?
我说,你不能多写两个UNIT吗?比如9个UNIT,每个UNIT按60块算,他们说这样不行,是欺骗,我真是服了这些老外–照我们国内人的看法,这个不是猪脑子吗?
后来发现,这些人其实一点都不笨,他们知道保险公司的规矩,我的保险公司给我洗牙的上限是每年10个UNIT,他们说,我的牙齿不齐,很难刷干净,应该多洗,建议每四个月一次,每次花45分钟。
牙齿每年都在洗,却不见干净,每次洗牙被她们批评:刷牙不够勤,也不够卖力,还有就是要每天坚持用那个牙线–好习惯总是那么难培养。
和大人一样,孩子的牙齿也是需要保养的,七八岁的时候换牙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TOOTH FAIRY的故事讲了千百遍,大都很动听。
除了正常的洗牙、补牙,加拿大的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几乎每个人都要矫正牙齿,就是戴那个牙箍;和换牙一样,这是他们成长必经的一个阶段。
七八岁的孩子会张开嘴巴向你展示他们空空的牙床–他们觉得很美,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会很骄傲地向你展示他们的牙箍,标志着他们像别的孩子一样在长大。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全世界都一样,花点钱自然也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所以那个牙箍便贵得惊人,我女儿的牙箍加上十次调整的费用总共是差不多7000块加币–平均水平,我和老婆的保险公司加一起报了5000多块,剩下的就自己掏腰包了。
看到加拿大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你知道那个是花钱买来的,难怪他们每天笑得很灿烂–要把花的钱笑回来。
和医生一样,牙医在加拿大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