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生涯(71):我在国内卖房子 [2013/09]
- 郭文贵的老领导 [2017/05]
- 范爷你剪吧 [2015/01]
- 24年后吾尔开希为何还徘徊在国门之外 [2013/11]
- 戏说邓文迪 [2013/11]
- 坑爹的加拿大 [2017/11]
- 给西诺同志支个招 [2017/06]
- 我要娶郭美美为妻 [2014/08]
- 男人,女人,性,情妇,妓女和人民公仆 [2013/08]
- 我和新航道李景华老师谈育儿经 [2013/02]
- 移民生涯(67):我和牙医 [2013/05]
- 梦鸽最近有点疯 [2013/09]
- 王岐山的烦心事 [2017/05]
- 我的加国梦 [2013/09]
- 移民生涯(34):东西好贵 [2013/01]
- 那一年,我宣誓效忠女王 [2013/10]
- 四十岁开始不再为别人活着 [2014/11]
- 移民生涯(52):帮朋友一个小忙 [2013/03]
- 理工男的乡愁 [2017/03]
- 略带瑕疵的小狗——周小平同志 [2014/10]
- 40岁不和女人争对错 [2016/01]
- 我的乡愁和那些破灭了的梦想 [2013/10]
- 祖国在变 [2017/12]
“碰”和“瓷”这两个字单独存在有几千年了吧。
"碰"和"瓷"走到一起变成一个词儿叫“碰瓷”应该是最近30年的事——不过也许是最近300年,但将碰瓷发扬光大的肯定是最近30年的事。
碰瓷这个行当听说是祖国文明的发源地——河南人发明的——其实也许不是,但也不会差到哪去。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广为流传着一句话,
“十亿人民九亿骗,总部设在驻马店。”
这个据说是让驻马店人颇为自豪的一句话——骗的一个最近的同义词叫聪明,骗和智商高那时候总能莫名其妙地联系在一起。
驻马店人民骗的水平高,但碰瓷就未必能比得过洛阳人——洛阳有上好的瓷器“唐三彩”嘛。
我有两次最正宗的碰瓷经历,一次是在洛阳火车站,还有一次也是在洛阳火车站。
第一次碰瓷大概是在90年——记不清了,反正我那时候还在大学读书。
寒假过完回学校,从洛阳火车站坐车。
离开车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闲着没事,就在车站广场瞎转悠。
边上一排门面房,经营各样的杂货,各样商品,琳琅满目,很丰富,货架上摆不下的东西都放在地上——各样的瓷马。
进去看一圈,没啥好买的——本来就是瞎逛。
往外走,快出店门了,忽然听到后面哐啷一声响,听到老板说,
“别动,别动。”
回头一看,腿都软了——一匹上好的瓷马,有到我膝盖那么高吧,就在我身后倒了——不单倒了,而且摔得稀烂。
老板很是心疼,一边捡地上的碎片,一边数落我,
“三百多块钱呐,兄弟,你看怎么办吧。”
吓得我差一点都哭出声了,赶紧拿出纯正的洛阳方言,
“大哥,你行行好吧,我是学生,家里穷,真的是没钱。”
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规矩,没钱自然是不行的,店里还有老板的朋友——逃跑的后果想都没敢想。
几经央求,最后还是赔了钱,不过不是他们说的三百多——我身上原本也没有那么多钱。
我的胃后来不太好,心也痛了很久,这件事一直没有跟人提起过。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身为一介草民的悲哀和懦弱。
起因是这样的,
一个北京旅客在车站报刊零售厅买打火机,就在他伸手刚要接到摊主递来的打火机时,打火机掉到了地上。
捡起来,已经打不着火了。
那个据说是美国进口的防风打火机价钱自然也是贵的惊人——三四百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天子脚下的人毕竟见过世面,不像我们乡下出生的唯唯诺诺,北京旅客赔了钱,这事却没有完结——回到北京一个电话投诉到了洛阳市公安局。
干警们连夜行动,捣毁了车站广场大大小小的不法摊贩——这些后来都上了《洛阳日报》,说是还洛阳一片净土。
大快人心不是嘛。
然而我的仇并没有报。
辩证法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话我显然是没有学好。
我第二次的碰瓷发生在几年以后——具体哪一年又是记不清了,彼时我已经参加工作,探亲完毕回公司上班。
还是在洛阳火车站,还是等火车,还是一个杂货店——与几年前如出一辙。
站在那家杂货店前,我想起了往事——我心里其实一直在纠结,我很久没有搞明白究竟怎么碰倒的那个放在地上的搪瓷马——我明明是没有碰到它,可它又怎么会倒掉呢。
鬼使神差的我又一次走了进去。
还是在出来的时候,又一匹马倒在了我身后——不一样的是,这次我赔钱却没有空手而回——老板给了我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几个可爱的小马。
社会在进步不是吗?
往事如烟,心痛依旧,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在神州大地上不断重复上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说,如果你生在中国,如果你在那里长到30岁,如果你还没有被骗过,抑或没有被敲诈过,你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完整的。
你也许应该买张机票到洛阳走一遭,抑或是南京,maybe上海也可以,或者就是你的家乡,只是不要带着你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他们会抢了你的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