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生涯(71):我在国内卖房子 [2013/09]
- 郭文贵的老领导 [2017/05]
- 范爷你剪吧 [2015/01]
- 戏说邓文迪 [2013/11]
- 24年后吾尔开希为何还徘徊在国门之外 [2013/11]
- 坑爹的加拿大 [2017/11]
- 给西诺同志支个招 [2017/06]
- 我要娶郭美美为妻 [2014/08]
- 我和新航道李景华老师谈育儿经 [2013/02]
- 男人,女人,性,情妇,妓女和人民公仆 [2013/08]
- 移民生涯(67):我和牙医 [2013/05]
- 梦鸽最近有点疯 [2013/09]
- 王岐山的烦心事 [2017/05]
- 我的加国梦 [2013/09]
- 移民生涯(34):东西好贵 [2013/01]
- 那一年,我宣誓效忠女王 [2013/10]
- 四十岁开始不再为别人活着 [2014/11]
- 移民生涯(52):帮朋友一个小忙 [2013/03]
- 理工男的乡愁 [2017/03]
- 略带瑕疵的小狗——周小平同志 [2014/10]
- 移民生涯(45):正宗的加拿大乡下人 [2013/02]
- 我的乡愁和那些破灭了的梦想 [2013/10]
- 祖国在变 [2017/12]
三年自然灾害,我上小学,整天饿肚子,大人命都顾不上,没人把孩子上学当回事儿,全都荒废了。
我上课睡觉,逃课去水库上玩,爸爸也拿我没办法。
64年,我还在上六年级,我到了二哥班里。
二哥管得严,像爸爸一样教训我。
当初爸爸怎么对付他的,他依葫芦画瓢全都用在我身上。
不敢抄作业,怕二哥打我。
也没法抄,由于哥哥看得紧,我那时候的学习成绩各科都是班里前三名。
64年还是集中办学,山张,潘沟,上徐三个村的学生集中在潘沟上完小,有三四年了,成绩不理想,李村六中一个都没考上。
班主任徐金斗和哥商量,为了多考上些初中生,对班里成绩好的重点辅导,吃小灶,让最好的学生参加李村六中考试。
六中每年招生三个班,招收诸葛,李村,寇店三个公社的学生,竞争异常激烈。
65年升初中考试,我们学校成绩显著,李村考上三名,南衙中学考上六名。
我去李村六中报到,那里曾经是大哥,二哥的母校。
爸爸,二哥的期望,我原本应该在那里好好读书的,不料想又一场运动已在路上。
到了这年11月,姚文元突然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明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1960年发表的历史剧《海瑞罢官》。
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只有利用价值,吴晗也曾风光无限。
吴晗本是历史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会员,后来从政,1949年11月开始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吴晗是破旧立新的急先锋,他主张拆除北京城墙和古建筑,甚至提出过改建故宫的构想,这让他与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反对拆毁北京古建筑派发生激烈的交锋。
吴晗也挖人祖坟,1955年发动挖掘明朝皇帝的坟墓,就是定陵。
1957年吴晗参加反右斗争,6月作为民主党派人士,亲自主持了对储安平的批斗,8月又揭发批判了罗隆基,之后公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4月,鉴于大跃进期间出现的各级官员虚报成绩的现象,毛泽东提出要学习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
作为明史专家的吴晗随即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海瑞罢官》等作品。
毛泽东对于这些作品大加赞许,并赠送自己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给吴晗,吴晗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出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时代在前进,吴晗有一天成了过气的明星。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认为该剧借古讽今,通过描写“平冤狱”为被打倒的彭德怀翻案,而剧中的“退田”情节则是为单干风和三自一包做舆论准备,并认为全剧实质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海瑞罢官》“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这个话让人不寒而栗,不是文学天才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曾经是对右派分子冷若冰霜的吴晗遭遇上了江青和姚文元。
吴晗从此风光不在,他成了阶级斗争被批斗的对象。
爸爸叹息,
"人啊,活着就是在为自己挖坟墓。"
我不懂,我只是觉得姚文元的文章写的是真好,我们在学校里天天学习。
接下来是批三家村。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开始公开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以及《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北京日报》的按语中,把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一些作品称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称他们三人是“党内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指责他们“利用学术文章、杂文等形式反党反社会主义”。
5月10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同时发表姚文元的署名文章:《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
文章说,邓拓、吴晗、廖沫沙以“三家村”为名写文章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场反社会主义大进攻”。
1966年5月16号,《五一六通知》出台,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要求各级党委立即停止执行《二月提纲》,夺取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号召向党、政、军、文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猛烈开火。
1966年8月9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高音喇叭里整天是夏青慷慨激昂的声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