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生涯(71):我在国内卖房子 [2013/09]
- 郭文贵的老领导 [2017/05]
- 范爷你剪吧 [2015/01]
- 戏说邓文迪 [2013/11]
- 坑爹的加拿大 [2017/11]
- 24年后吾尔开希为何还徘徊在国门之外 [2013/11]
- 给西诺同志支个招 [2017/06]
- 我要娶郭美美为妻 [2014/08]
- 我和新航道李景华老师谈育儿经 [2013/02]
- 男人,女人,性,情妇,妓女和人民公仆 [2013/08]
- 移民生涯(67):我和牙医 [2013/05]
- 梦鸽最近有点疯 [2013/09]
- 王岐山的烦心事 [2017/05]
- 我的加国梦 [2013/09]
- 移民生涯(34):东西好贵 [2013/01]
- 那一年,我宣誓效忠女王 [2013/10]
- 四十岁开始不再为别人活着 [2014/11]
- 移民生涯(52):帮朋友一个小忙 [2013/03]
- 理工男的乡愁 [2017/03]
- 略带瑕疵的小狗——周小平同志 [2014/10]
- 40岁不和女人争对错 [2016/01]
- 我的乡愁和那些破灭了的梦想 [2013/10]
- 祖国在变 [2017/12]
社交场合中,除了推销自己,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介绍别人。
比如迎春茶话会,作为主持人你要把下面就要发言的嘉宾介绍给观众。
印象中,国内这种工作大都由秘书,办公室主任,也许是找个电台主持人来做。
拿着话筒。
国民党时期是这么说的,
"下面是蒋校长训话。"
校长上台清清嗓子,
"娘希匹的汪精卫......该杀......"。
新社会不一样,
"下面请我们尊敬的县委书记三米同志讲话,大家热烈鼓掌欢迎。"
噼里啪啦的掌声,三米同志拍着手上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胞们,兄弟们,姐妹们,父老乡亲们......"。
这当然是个别现象,蒋校长和三米同志大人物,观众都认识,不需要多介绍,多了反而不好,言多必失,马屁拍到马脚上。
大多数情况下,一次社交活动,发言的人会不止一个,主持人需要把大家不熟悉的发言人介绍给观众。
加拿大的规矩是:
1. 发言人是主角,主持人不要抢镜头(和中央电视台不一样),直接把观众注意力引向发言人。
2. 知道发言人要讲什么,介绍时围绕要讲的主题,不是你自己拟定的东西。
3. 向观众突出介绍发言人在此领域的特长和经历。
4. 给接下来的演讲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
5. 简短! 30到45秒,要珍惜每个字。
下面是一个例子:
"让我们从几个问题开始。
你希望稳定的员工队伍吗? 你希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吗?你准备好了让你的美甲店成为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今天就来对了,我们的发言人拥有5个美甲店,50个员工,辞工率只有不到10%。过去的三年里,她每年开一个新店,还有5个在计划中。
请大家和我一起欢迎密执安来的演讲者,作者,Hallmark电影的狂热爱好者----吉米白来撕(Jamie Ballace)。")
社交活动中还有一个任务是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Introducing People to Each Other。
介绍自己谦虚不张扬,和国内一样,太牛逼了让人不舒服,通常是"在下","小弟","不才","小人","愚兄","贱妾",等等。
介绍别人的时候,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吹嘘。
要把吹嘘别人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现代人不讲究,看古书的时候我是知道的,尊称有很多,"老岳","贤婿","贤内","卧龙","凤雏","九千岁",等等。
从谁开始?
原则是: 把你想要尊崇的人放在第一位。
"奶奶,我想介绍您认识我们的邻居凯润",然后转向凯润,"凯润,这是我奶奶,安娜琼斯"。
除了奶奶,还有谁是你想要尊崇的人?
通常根据年纪,职位,头衔和关系来定。优先顺序是把年轻人介绍给老年人,家人介绍给朋友,同事(包括公司老总)介绍给客户,同龄人介绍给长辈,没头衔的介绍给有头衔的(议员,执事,长老,博士,等)。
当然这些都是知识,最重要的不是它们,是操练。
每次看会员们之间操练,别人点评,羡慕,崇拜,紧张,这些情绪都有。
一个月后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破冰之旅。
冷暖自知,其中的心酸自是不能细说,我一个理科生从那时开始尝试写作。
虽然最终没能变成语言大师,但我用行动证明老话也不一定都对。
翻墙到加拿大,你会发现,鸭子是可以上架的,老母猪也是会上树的。
不单是上树,翻地,种菜其实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