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生涯(71):我在国内卖房子 [2013/09]
- 郭文贵的老领导 [2017/05]
- 范爷你剪吧 [2015/01]
- 戏说邓文迪 [2013/11]
- 坑爹的加拿大 [2017/11]
- 给西诺同志支个招 [2017/06]
- 24年后吾尔开希为何还徘徊在国门之外 [2013/11]
- 我要娶郭美美为妻 [2014/08]
- 我和新航道李景华老师谈育儿经 [2013/02]
- 移民生涯(67):我和牙医 [2013/05]
- 男人,女人,性,情妇,妓女和人民公仆 [2013/08]
- 王岐山的烦心事 [2017/05]
- 梦鸽最近有点疯 [2013/09]
- 我的加国梦 [2013/09]
- 移民生涯(34):东西好贵 [2013/01]
- 那一年,我宣誓效忠女王 [2013/10]
- 四十岁开始不再为别人活着 [2014/11]
- 移民生涯(52):帮朋友一个小忙 [2013/03]
- 理工男的乡愁 [2017/03]
- 略带瑕疵的小狗——周小平同志 [2014/10]
- 移民生涯(45):正宗的加拿大乡下人 [2013/02]
- 我的乡愁和那些破灭了的梦想 [2013/10]
- 祖国在变 [2017/12]
师者教书育人也。
尊师重教是传统,孔夫子被尊为圣两千年,他首先是老师。
当然每个父母都是老师,文武双全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期待。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舍武而取文也。
毕竟是,文章写好了可以在朝中做官,练武之人就只能是提枪跨马驰骋疆场,一将成名万骨枯,有性命之忧也。
习文练武,文是在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即便是到了文章不再有人看,打个乒乓,踢个足球,唱个歌,拍个电影就能赚到大把钱的年代。
有道是武场的规则有些残酷,天资加勤奋未必能保证你摆脱陪练和陪睡的命。
所以,就算住在少林寺的隔壁,送孩子去打拳也不是很多父母的选项,喜欢也不行。
重点中学才是。
上中学了,爸爸带我去见班主任,就是他的同行。
我站在那里像个木头桩,听他们说话,说了啥听完就忘,末了的两句话我倒是现在还记得。
“孩子交给你了,就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心疼。”
难为情,都中学生了,再说了,跟老师也不熟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安排,连可以被谁打都事先计划好了。
祖祖辈辈都这样,我能理解,为了我的前程嘛。
“老师打你是为你好,管你是看得起你。”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老师是不打人的,除非自己凑上去。
不能惹事,要规规矩矩做人。
上课不发言,免得出丑;远远的看见老师走过来,赶紧转身往回走,书本忘宿舍里了。
我是一棵小草,长在无人问津的角落。
花一样的年纪,说的是班上的女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冬天穿个棉袄掩饰不住花的风情。
容貌焦虑是青春期的男生,我是老司机,从上小学前就开始有了。
我看着别人焦虑。
挤粉刺,口袋里装一面小镜子。
个子窜老高,像根豆芽菜,嘴角上毛茸茸的小胡子,说话声音不像公鸡倒像是个鸭子。
喇叭裤,白颜色,一年四季至少能穿三季。
夏天到了,怕出汗弄脏,里边套个秋裤,闷骚。
长头发,盖住眉梢,一甩头,又回来了。
自己觉得还行,校长看不惯。
全校集合,老师手里一把大剪刀,挨个比划,一寸太长,嚓嚓两下,一个阴阳头出来了,回头自己看着办。
唉,郁闷,这老师也管太多了。
当然,努力学习,老师是不管的,学习是正道,从小就是的。
顶着大雪,早上起来去读书,满教室呜里哇啦像唱戏,嗓子吼哑了;
歪着头,照着田字格写字,一二三四五,一个字写十遍,铅笔秃了,水泥桌上磨一磨;
背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最后一句啥意思来着?
记年代,1644年清军入关,遵义会议,古田会议,瓦窑堡会议是哪一年?
题海战术,一个水池,一头进水一头出,还有几个小时能灌满?不是都做过好几遍了吗?
作文课,“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 我能这么写吗?
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老师黑板上写一句,我在下边抄一句。“这篇文章通过......批判了......。” 总结的真好,一句话有好多好多的含义,老师不说我竟然一个也看不出来。
我就这样在半信半疑中长大,走过小学,走过中学,走过大学。
我思考,叛逆,也在成熟。
开放了,接轨了,开始自我反省了。
给老师们贴个标签,
“应试教育,填鸭式,死记硬背。”
教出来一群书呆子,禁锢了思想,没有了创造精神,跟不上世界潮流了。
世界潮流是什么?
欧美教育,开放式教育,个性化教育。
我也跟着这样说。
可是我连国外都还没有去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