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游未尽(一):瑞士的男女共用厕所 [2015/05]
- 北京的天 华北的地 [2015/10]
- 复活节德法边境游(三):翱翔在Speyer上空的巨无霸 [2015/04]
- 复活节德法边境游(结束篇):阿尔萨斯洛林,那一片净土! [2015/04]
- 复活节德法边境游(二):丑闻主教的豪宅 [2015/04]
- 心向吴哥之二 [2015/03]
- 乡村小镇名堂多 [2015/07]
- 意游未尽(二):夜色米兰 [2015/06]
- 石头记——手把手教你造石头花园 [2014/05]
- 心向吴哥之一:实用信息 [2015/03]
- 意游未尽(四):探访米兰三年会,把“美食”穿在身上 [2015/06]
- 意游未尽(五):奢华都灵 [2015/08]
- 心向吴哥之三 [2015/03]
- 莱比锡一日(海量图集) [2014/08]
- 远山的呼唤——瑞士意大利山地小火车游之完结篇:北意 vs. 南德 [2014/06]
- 天河挂绿水 秀出一芙蓉 [2015/11]
- 柏林散记:跳蚤市场+裤裆大街+犹太人小学+IFA [2014/09]
- 最近的一些摄影作品 [2015/08]
- 再见了,我可爱的小精灵 [2015/06]
- 北方明珠大连 [2015/10]
- 日本人的细节,连德国人都自叹不如! [2015/03]
- 意游未尽(三):史诗般的艺术殿堂 [2015/06]
- 闲得蛋疼——周末瞎逛德国小城 [2015/01]
吴哥窟(Angkor Wat)
吴哥窟又称“小吴哥”,它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在整个吴哥古迹中,它保存和维护得最完善,也最具代表性,是吴哥王朝盛世的经典之作。所以直到今天,柬埔寨的国旗还以它的五座高塔做图腾。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蓝色标记)的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层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红色标记),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寺庙外围环绕着一道宽达190米的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跨过护城河后,一条近500米的参道直通“须弥山”。
神庙由巨大的岩石堆砌而成,巍峨壮观。
第一层回廊,内有著名石雕壁画长廊(Galleries of Bas Reliefs)。一些浮雕、柱身和柱墙上还残留着红色涂漆,由此可窥见800多年前吴哥全盛时期之辉煌景象。
通往祭坛顶部宝塔的台阶十分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征登天之艰辛。
吴哥窟的东门也就是后门,人少了许多,树木多,连走路拍照也舒服很多。
吴哥窟日出(下称“吴哥日出”),被誉为北半球最美十大日出地之一。起早等候观看吴哥日出,几乎是所有来吴哥游客的必选项目。
凌晨4点半我们从酒店出发。路上一串明亮的车灯,车上坐的,都是来“膜拜”太阳的游客。
吴哥日出最佳的观赏地点就在吴哥窟前的莲花池畔。5点左右,这里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游客。借着月色,我选择了一个可以看见五个莲花尖的角度,开始耐心的等待。整个吴哥窟笼罩在深沉的晨曦里,似一个巨大宽厚的胸怀容纳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显得格外平静安详。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空渐渐呈现出紫红色。吴哥窟的莲花宝塔在晨光的映衬下,轮廓清晰可见,像剪影一般。加上水中的倒影,一共十个塔尖遥相辉映。耳边不时的传来咔嚓咔嚓拍照的声音,听不到任何喧嚣。
我身边的菲律宾妹妹们兴奋的玩起了自拍。嗨!多一个人不更好嘛!
柬埔寨小哥起早摸黑,靠手艺吃饭。他的诚实与勤劳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丽?
天渐渐亮了,红光也渐渐淡去。日出还未结束,我们便以抽身离开,趁着人少独自安静的再次欣赏一番吴哥窟。
随着太阳的缓缓下沉,天空呈现出火红、橘黄和绛紫的绚烂色彩。护城河的水,如同被油画颜料搅浑了一般,绮丽梦幻。真舍不得离开......
巴肯山(Phnom Bakeng)
离开吴哥窟,往通王城(俗称“大吴哥”)方向行约1.5公里,左手边会出现一座高60余米的小山丘。这就是传说中全球欣赏日落最佳地点之一的巴肯山。
巴肯山既然以观看日落而闻名,因此每到黃昏时分就会像赶集一样热闹。我们不想被人多破坏了游兴,于是选择了大白天上山。
山上建有一座巴肯寺,其结构与吴哥窟大同小异:平台(7层,代表七重天)+宝塔(109座)。每层平台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早已破损,看不出狮子模样。
巴肯寺较为特别的地方是围绕着中央高塔的108座大大小小的砖塔——印度教认为108是代表圆满的数字。而更加神奇的是,如果你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却都只能看到33座塔,它们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不过这些塔时至今日大多已残缺不全。
从巴肯山顶可居高临下遥望吴哥窟。
巴戎寺(Bayon)
下得巴肯山,没走几步便到了通王城(下集介绍)。通王城的正中央矗立着巴戎寺(Bayon)。远看巴戎寺,觉得它像山,不像寺庙,层峦叠嶂,高耸入云。
走近一瞧才明白,原来“山峰”都是一尊尊巨大的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四面佛头。他们有的凝神思索,有的闭目忧郁,有的则微扬嘴角浅笑,似乎用慈爱普渡着众生一般,最令人难忘。“高棉的微笑”一语就此而来。
据介绍,巴戎寺为49座高塔组成的塔林,49座四面佛加上城门上的5座,总共54座,代表吴哥王朝当时所统辖的54个省份。中心塔群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四面回廊代表喜马拉雅山,护城河则意味着大海。
我们每次在巴戎寺呆的时间都不长。其实这个寺庙不算太小,可这么多的佛像簇拥在一起,而且几乎每一座佛像前都会有游客在摆pose拍照,就感觉挺拥挤了。
以巴戎寺为背景来张合影应该是所有韩国团行程表里的既定内容吧?我足足观察了有十多分钟,大小团队无一例外。
未完待续。谢谢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