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游未尽(三):史诗般的艺术殿堂

作者:miumiuwonwon  于 2015-6-24 04: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15评论

关键词:米兰, 最后的晚餐, 墓园

米兰不小,但旅游景点相对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大教堂及其附近、斯福尔扎城堡、圣母感恩堂、以及纪念碑墓园之间都可以选择步行。如图所示。(注:网络截图)
1——大教堂,2——斯福尔扎城堡,3——圣母感恩堂,4——纪念墓园,5——火车总站,6——圣西罗球场,乃AC米兰及国际米兰的主场是也

第一站:纪念墓园(Cimitero Monumentale),1866年建成。米兰自古以来一直是意大利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很多显赫的世家会邀请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塑家设计建造自己家族的墓地。久而久之,墓园里慢慢积攒了各种古典和现代风格的大师级作品,从体量巨大的纪念碑式的墓地到写实风格浓烈、神型具备、富有人情味的碑刻。我甚至觉得学雕塑的人来了意大利哪怕不去美术馆,就在这里转一圈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注:网络截图)

从墓园前广场远眺中央商务区,新老建筑和谐共处。

前广场正在进行翻修。瞧,意大利的路是这样铺的:先将路基整平夯实,然后再将圆润的鹅卵石一块块敲进沙土里。这种碎石路凹凸不平,当你穿着软底鞋踏步于其上时,会感觉脚尖、脚掌、脚心、脚跟都在与石头们进行“最亲密的接触”,叫你痛不欲生。

修路工人是清一色的亚洲面孔,我怀疑这个工程被中国人包下了。意大利(还有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移民政策比较宽松,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所谓的“大赦”,这里因此也就成了国内偷渡客进入欧洲的首选地。许多人立足扎根以后,就会把亲戚朋友接过来,中国移民的数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各地出现了或大或小的“中国城”,就连偏僻的角落也都能看到一两盏高高挂着的红灯笼。近几年,中国人在意大利的地位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以前与黑哥儿们肩并肩练地摊的中国人如今都坐在商店里当起了老板,倒是黑哥儿们“敬业值守”,仍然风雨无阻日夜穿梭于大街小巷倒卖冒牌货。

墓园正门背后是巨大的名人堂(Famedio),为新中世纪风格的大理石建筑,米兰乃至意大利的一些名人长眠于此。

名人堂的蓝色穹顶(照片一),让我想起了维也纳中央公墓的教堂(照片二,摄于2012年),但仔细一看,两者风格还是迥然不同。

名人堂两侧延伸一整排的拱廊气势非凡。

拱廊的后半部分存放着逝者的龛位和骨灰盒。

一提起火葬场(照片中央的希腊神庙式建筑),你可能马上就会联想到阴森、恐怖、鬼气等词语。但眼前的这番景致,我只能用“赏心悦目”来形容。

园中精美绝伦的雕塑作品数不胜数,但绝大部分游客喜欢直接寻找这个螺旋形的雕塑塔——Antonio Bernocchi家族墓碑(Famiglia Antonio Bernocchi),就象到了卢浮宫直奔蒙娜丽莎一样。

在这个史诗般的露天雕塑博物馆里,意大利人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站:达芬奇巨作《最后的晚餐》。夏季的林荫道绿意盎然,十分惬意。

这次重游米兰,有两个任务在身,一是参观世博会,同时去看看盼愿已久的名画《最后的晚餐》。
如果说佛罗伦萨孕育了米开朗琪罗,如果说罗马是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和贝尼尼的天下,那么米兰则以达芬奇为骄傲。1482年到1499年,达芬奇受聘于米兰公爵Ludovico Sforza,在米兰生活创作。在此期间,达芬奇留下名画《岩石圣母》(一幅藏于卢浮宫,另一幅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设计了米兰大教堂的拱顶以及“达芬奇的马”(Cavallo di Leonardo)的模型。
当然,达芬奇留给米兰最珍贵的礼物还是在圣母感恩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食堂内的、198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下简称《晚餐》)。(注:网络截图)
1——入口,2——休息室,3——食堂,4——圣母感恩堂

参观《晚餐》需要提前订票。你可以通过官网或电话订,票价非常便宜,但没有导游讲解(貌似有讲解机出租)。不过由于大量旅行社、黄牛买断预订门票,估计你最终还得跟我们一样掏40-100欧元不等购买米兰半天或一天游的“套餐”。《晚餐》的参观程序非常严格,首先你要接受安检,然后经过三道防护门后才能进得壁画所在的房间。里面不但绝对不能拍照,而且,每次只允许30人一组进去,每组参观时间15分钟。15分钟时间一到,墙上的电铃就叫,然后铁门大开,一律走人。这是我在第一道与第二道防护门之间的长廊里隔着玻璃拍的教堂内庭一角。

据导游介绍,战乱与气候是该壁画的两大“杀手”。1943年8月15日,英美联军轰炸米兰,圣母感恩堂也未能躲过一劫。《晚餐》所在的食堂被严重破坏,整个屋子只剩一南一北两堵墙。无论是奇迹还是天意,这两堵墙一堵上面正是《晚餐》(下图一。注:网络截图),另一堵墙上则是Bernardo Zenale的《殉难与重生》(下图二。注:网络截图)。
同时,因为达芬奇运用了“干性”画法——画面没有打底就直接将颜料涂在干燥的壁面上,所以在壁画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裂痕;又加上壁画身处食堂,大量的浓烟和潮湿的空气极大地损坏了画面。
从17世纪中叶开始,《晚餐》被陆陆续续、不同程度地修复了十余次,最后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是在1978年,这时人们对于历史遗迹的修复已有了长足的认识和经验。他们首先将经历了5个世纪的修复痕迹逐渐除去,然后从不同的色块中分析出其中所含的化学元素以及材料比值——不同的元素和材料比值生成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达芬奇原作的密码,再利用孔雀石、蓝铜矿、龙舌兰等化学与植物元素调配成与原色相同的颜色,从而还原出壁画本身的颜色。

食堂约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内部没有安装大灯,壁画两边各有一盏小灯照明,房间的四个角落都有安装有温度计和检验空气湿度的仪器。(注:网络截图)

《晚餐》描述的是耶稣告诉门徒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自己的那一瞬间。画面中的耶稣丝毫没有流露出恐惧,没有审判来临的不安,只有慈爱和怜悯。而他的十二个门徒此时的内心活动,则通过不同的手姿表现出来,从左至右:巴多罗迈双手按桌,想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小雅各和安得列手掌朝外,分明在说“不是我”;彼得手握餐刀,时刻准备刺向那个出卖自己老师的叛徒;犹大紧攥的手中握住赏钱;约翰的手清秀又清白;多马竖指发问;大雅各张开双臂,像在进行辩解;非利扪心自问;马太、西门和达太相互问询,显得无辜的手伸向耶稣。
画中所有人物都没有圣光,就连耶稣头上也没有圣光。达芬奇只用透视法,让耶稣成为中心,用从窗口溢进的天空般清澈的蓝光取代圣光。门徒3人一组共四伙人,他们并没像以前众多描绘最后晚餐的画那样——犹大单独坐在餐桌的另一边,与耶稣以及其他门徒对立起来。画中犹大置身于众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稣。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他的面部:他是唯一面部笼罩阴影的人。因此这幅画与其说是从肉体,还不如说是从精神上孤立了犹大。(注:明信片)

虽然《晚餐》真迹不许拍照,但在参观完出口的地方,还是有一张XXX...S码的复制品供游人拍照留念。

相邻的圣母感恩堂可随意参观。

第三站:斯福尔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途径瑞典裔美国艺术家Claes Oldenburg的名作Needle, Thread and Knot。链接这位波普艺术大师的更多作品

斯福尔扎城堡曾经是统治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的居所,现在安置了数家博物馆。但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外面匆匆飘过。(注:图一为网络截图)

城堡的后面有一座占地面积相当大的市民公园(Parco Sempione),有草坪、绿树、池塘野鸭......还有十分养眼的意大利美女。

踩着啤酒自行车的意大利帅哥,颜值度“须眉”不让“巾帼”!

谢谢点阅!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0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5 回复 fanlaifuqu 2015-6-24 05:01
艺术殿堂的史诗!
6 回复 caro 2015-6-24 06:34
喜欢那些雕塑。
3 回复 小雨点0514 2015-6-24 11:23
美女、帅哥、还差美食
4 回复 visualharbour 2015-6-24 14:49
墓园的雕塑很动人!
4 回复 奥之细道 2015-6-24 16:57
观察细致入微
5 回复 秋收冬藏 2015-6-25 02:16
照片文字都好,看了许久。
意大利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没有成为他们思想上的负担和羁绊,反而使他们依旧年轻活泼并富于创意。
4 回复 miumiuwonwon 2015-6-25 02:50
秋收冬藏: 照片文字都好,看了许久。
意大利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没有成为他们思想上的负担和羁绊,反而使他们依旧年轻活泼并富于创意。
知我者莫过秋冬收藏啊——这正是我下一集要讲到的东西!
6 回复 钓鱼城 2015-6-25 06:38
很好。
一直在想,他们建的building为什么能长久不倒,感恩堂就有六七百年了。还有那米兰家族的城堡,可能也是几百年了吧。这些建筑,就是他们的文明长久不衰的象征,很珍贵的遗产,既赏心悦目,又坚实耐用。像这样美伦美奂的buildings,那是其文明的精华,慢慢积累起来成了他们文明的招牌。其他文明有吗?有些有,有些没有。谁优谁劣,高下立分。粉饰和遮掩无济于事的。
如果你建一栋房子,不精心设计,不精心施工,粗制滥造,不管你用多少钢材,水泥,也只能管二三十,三四十年。这样的文化能留下什么给后代?这样的文化能让世界上其他的民族从心里敬服而生畏?几千年就这么过去了,时间过了,是补不回来的。留下了什么给后人传承?
3 回复 秋收冬藏 2015-6-25 10:44
miumiuwonwon: 知我者莫过秋冬收藏啊——这正是我下一集要讲到的东西!
咱们都是行者,当个朋友吧。
8 回复 miumiuwonwon 2015-6-25 14:46
钓鱼城: 很好。
一直在想,他们建的building为什么能长久不倒,感恩堂就有六七百年了。还有那米兰家族的城堡,可能也是几百年了吧。这些建筑,就是他们的文明长久不衰的
说得好!但我们同时不能忘记,这些惊世之作毕竟是少数,它们都是用钱——用剥削底层人民的血汗钱——堆起来的。看看梵蒂冈就能理解,区区一个小国每年有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进贡”啊?它在意大利各地的房产又有多少?。好在如今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进步了,民主了,财富相对平均了,但也不会再出现这种过于奢华的建筑了。
3 回复 miumiuwonwon 2015-6-25 14:47
秋收冬藏: 咱们都是行者,当个朋友吧。
组建个贝壳村驴友协会如何?
4 回复 秋收冬藏 2015-6-25 21:17
miumiuwonwon: 组建个贝壳村驴友协会如何?
就怕走半途中吵起来
4 回复 miumiuwonwon 2015-6-26 02:42
哈哈哈,看多了倍可亲火气大
4 回复 钓鱼城 2015-6-26 11:00
miumiuwonwon: 说得好!但我们同时不能忘记,这些惊世之作毕竟是少数,它们都是用钱——用剥削底层人民的血汗钱——堆起来的。看看梵蒂冈就能理解,区区一个小国每年有多少来自
这就像我在一篇博客中说 -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人类文明的审美方式,那就是,许多世代之后,法老的金字塔坟墓与孟姜女的长城成了无与伦比的宏大景观,地球上屈指可数的人类文明遗产!路易十四骄奢淫逸的卢浮宫,罗马皇帝血腥残暴的斗兽场,慈禧太后昏庸懑憨的紫禁城, 成了后世的人们凭吊过往的辉煌和欣赏艺术珍品的地方。这真是太具有讽刺意味了。这就好像那河蚌如何接受了令其疼痛难忍的沙子,用毕生的精华去包容它,遮掩它,孕育了留给人类以美丽的珍珠。历史令人类忍受了痛苦,而留下了遗产。没有痛苦,就没有遗产。
6 回复 miumiuwonwon 2015-6-26 14:21
一语中的!所以,我们在欣赏这些夹杂着汗水、甚至血水的珍贵文物的同时,应该以其为戒,不能让历史重演。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19: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