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 - 尘年旧事(一) 1987/03/18(865班108室)

作者:讲理  于 2021-11-9 03:4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前些日子在同学微信群里看到一篇转发《宽厚所街东头的煎饼铺》,不禁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恍如昨日。于是便产生了动笔写作的冲动,无奈撂笔多年,日久生疏,文思枯竭,无从着手。只好先把30年前发表在校刊的一篇散文分次放上,供大家点评指正。)

他是我儿时的伙伴和学友。

还是很小的时候,他父母因子女多,工资低,便辞了工作。做起了生意,于是他家成了单干户。

他记事很早,才23岁时,他就哭闹着跟爸爸赶集摆摊,因爸爸可以给他买好东西吃,而且在集上他还可以远远地看到火车。等吃完了看完了,他又吵闹着要回家。无奈,爸爸只得把他送回家,然后再赶回到集上去。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造成全国大饥荒。他隐隐记得,为了存活,人都饥不择食,甚至以虫草树皮根叶为食。好在那时母亲在市郊农村有个远亲大爷,终生孤身一人住在南山脚下,地里活不忙时就会挑着担子进城,带些自种的食物来他家探亲。当下逢遇灾荒,生死一线,大爷要他们全家去他乡下住些日子躲避饥荒。于是为了活命,全家就投奔那里以求饱腹,乡下的草根树叶丰富,还可以吃上地瓜。就这样,度过了这段艰难困苦的日子。

母亲勤劳朴实,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与邻里关系相处很好,所以邻居也常常帮助他们,后来他家搬迁,街坊邻居们都恋恋不舍,有的不禁掩面流泪。

那时国家允许私营,于是母亲就自谋生路,凭自己的拿手绝活开了个煎饼铺,在屋里临街的门边垒起个大炉灶,上面铺了个很大的鏊子,就此摊起了煎饼。屋子里整天烟灰缭绕,兄妹几个也都因此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炎症,母亲却在灶前从早到晚站一整天。记忆中最让他感到高兴欢快的是他的生日,这天他就能吃上一碗大米饭,当时在家里这已算是很奢侈的特殊待遇了。有时母亲也会给他一毛多钱,让他自己去泉城路口一家饭店买碗打卤面,吃的喷香。几次路过熟肉铺看到摆放的切肉,忍不住垂延欲滴,就用这钱买点猪头肉解馋。他常常偎在母亲身边帮干点活,母亲边摊煎饼,边讲故事,他常常听得入神,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之中,夜里就做很多的梦 … …

在梦中又度过了几年。

他小时候体质很弱,小伙伴们都去游泳了,他却不能,街道空荡荡静悄悄,他只身一人感到孤单自卑,靠在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下,倾听着知了的叫声,任微风吹来,呆呆出神,想着什么。有时他也瞒着父母跟他们到河边去看他们下饺子扎猛子,心里羡慕极了。回来便缠着母亲要裤头,好去游泳。父亲很疼她,怕他淹着,所以总是不同意。后来他悄悄地拿了一条红领巾央邻居阿姨做了条裤头。从此他学会了游泳。河水带走了又一个夏天 … …

父亲杯不离酒,每顿必喝,而且经常一醉方休。收入仅够用来买酒,所以总是捉襟见肘,没多出的钱来顾家,日常生活开支仅靠母亲的那点钱,自然入不敷出,为此父母没少吵架。有时运气好点,多挣个三瓜俩枣,父亲也会买个猪头带回,于是就炖上一大锅,够一家人开心愉快地享受几天。

他更盼望着逢年过节和家里来客人,因为每当此时,家里总炒些好菜,他便可以尽享口福,美美地吃上一顿。平时家里偶尔也会煮上锅菜肉粉皮蘑菇什么的,他兄妹几人便会欢快地跳起来,翘首以待,仿佛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在这锅里。过后心中有种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好似尝到了人间所有的幸福。

春节更是他们盼望已久的,节日里不仅可以穿上一套崭新的衣服,吃很多的好东西,而且更令他们高兴的是能放很多炮仗。

从腊月23,便进入了年关,人们开始忙碌,那时照例要买张灶王爷贴在灶台的墙上,没几天便熏得焦黄看不清面目了。后来破除迷信,灶王爷也就没有了。不过炮仗却仍然年年放。过年家里长辈是要给些钱的,叫压岁钱,他就用来买炮仗。到年三十晚上与伙伴们痛痛快快地放上大半夜。有时和大人一起守岁到大年初一。一清早便开始挨家挨户逐家拜年,要是给长辈的磕上几个头,还可以得到几个赏钱呢。(未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8 02: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