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的魅力 [2015/07]
- 可恨的特务 [2018/08]
- 范冰冰逃税案 [2018/10]
- 干妈 [2018/08]
- 和女儿谈“恋爱” [2015/08]
- 让美国佬先赚钱 [2018/02]
- 我来炒炒“李嘉诚” [2018/03]
- 叔叔帮我再介绍一个女朋友? [2014/02]
- 公安东莞“扫黄”有感 [2014/02]
- 梅姨的情事 [2018/01]
- 尴尬 [2017/01]
- 谈“中国的命门” [2018/05]
- 鲍叔的智慧 [2015/04]
- 疫苗问题 [2018/07]
- 叙利亚挨揍引发的思考的思考 [2018/04]
- 我所认识的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2018/01]
- 复习一下旧闻 [2018/07]
- 将军与屌丝 [2015/09]
- 大家不愿喝鸡汤 [2014/03]
- 活着 [2014/12]
当大家都在为持续不断的雾霾闹心的时候,于丹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如果这话出自平民,也许还算幽默,也许没错;可出于于丹笔下,却引发众怒,群起而攻之。这也许是大家让雾霾搞得心烦气燥,这也许是大家见不得于丹。总之,于教授泡制的“心灵鸡汤”这次大家不想喝了。我是通过“庄子心得”知道于丹的。以前我也看过好多次“庄子”,但她通过高亢激昂的语言,再引用一些励志故事,确实把“庄子” 升华了,拔高了。我们必须承认,她是有语言天赋的。我无意攻击于教授,我只是怀疑“心灵鸡汤”的营养价值和作用而已。我以为,单纯的说教是非常苍白的,无力的;在利益面前,在名利面前,这些说教连狗屎都不如。
一般来说,所谓的“心灵鸡汤”只不过是一些格言,或童话的翻版,再调配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并没有任何通用性。比如说吧,庄子在他夫人去世后,击盆而歌,那表示他认为他夫人来自尘土,归于尘土,是生命完美的回归,是值得庆贺的。可是,我们这些常人谁能在自己的至亲去世后愿意用歌唱代替悲哀。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也才彰显这世界的多彩多姿,正所谓“鸡寒上架,鸭寒入水”。我们为什么硬要为大众贩卖鼓吹某一种思维方式?
R.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说到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当然,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是啊,自私是生物体繁衍的自然动力,我们为什么要去让大家都大公无私,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啊,这是要“天诛地灭”的。我们忍让,我们利他,我们委屈,我们自我牺牲,如果那受益的对象是独裁者,是恶棍,是吸血鬼,我们这种利他精神还有价值吗!在这些情况下,“鸡汤”可能会成为毒药。
我承认我们这个世界有许多觉者,他们有非常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可那决不是喝“鸡汤”喝出来的。那是他们首先回归灵魂的宁静,通过自身内心的自证,而获得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这种情景,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有道是“所有言说,皆无实意”。
道德教育的价值是很式微的。孔圣人几千年前就教导我们要仁,义,礼,智,信。他自己也没做到啊!咱就说说“信”吧。《论语·子路》描述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我又看到《史记·孔子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到达蒲地时,适值公叔作乱,孔子一行人的行动受到控制。孔子为了及早脱身,让子贡去交涉,公叔对子贡说"如果你们不去卫国,我就答应放行"。孔子听了后,满口承诺不去卫国,并和公叔氏订立誓约,于是公叔氏把孔子一行人送出东门。岂料,孔子一出东门,马上带领弟子前往卫国。子贡觉得很讶意,问老师"你刚才和公叔订立盟约,不去卫国,难道誓约可以背叛吗?"孔子说"关于盟约这类事,神是不理睬的"。看看,孔圣人刚转过身,就背弃了结盟的事。几千年了,孔子的话管用吗?
我以为学者是搞学问的,千万不要把自己扮成“心灵导师”。那些工作是宗教家的事。学者们如果放弃本行,硬要泛泛地鼓吹一些格言和“鸡汤”一类东西反而不美,让人会认为浮泛无根,浅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