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的魅力 [2015/07]
- 可恨的特务 [2018/08]
- 范冰冰逃税案 [2018/10]
- 干妈 [2018/08]
- 和女儿谈“恋爱” [2015/08]
- 让美国佬先赚钱 [2018/02]
- 我来炒炒“李嘉诚” [2018/03]
- 叔叔帮我再介绍一个女朋友? [2014/02]
- 公安东莞“扫黄”有感 [2014/02]
- 梅姨的情事 [2018/01]
- 尴尬 [2017/01]
- 谈“中国的命门” [2018/05]
- 鲍叔的智慧 [2015/04]
- 疫苗问题 [2018/07]
- 叙利亚挨揍引发的思考的思考 [2018/04]
- 我所认识的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2018/01]
- 复习一下旧闻 [2018/07]
- 将军与屌丝 [2015/09]
- 大家不愿喝鸡汤 [2014/03]
- 活着 [2014/12]
看到假期国内旅游景点人群扎堆,交通堵塞的情况我感觉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花钱买罪受的现象既有国家政策的缺陷,游客们对旅游的认识可能也有些偏颇。我这篇文章就谈谈我对旅游的一点认识和体验,不论对错它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个人肯定对堵车,景点拥塞的情景比较厌烦的,所以我自己尽量不在旅游旺季出行。我虽然喜欢旅游,自问却没有像有些人说的“旅游是一种精神寻觅”那般高尚和玄乎的感觉。我感觉到旅游就是让自己放松,让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让大脑切换到另外一个频道。我生性愚笨,悟性不高,所以对许多非常著名的旅游圣地并没有生出啥特殊的感觉。比如,延安旅游,看到那些共产党头头脑脑们上世纪四十年代住过的破窑洞,既没有艺术价值,也没有自然的美意。当中国改朝换代以后,这些红色圣地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比如十三陵,我不否认这些陵墓的挖掘对考古的价值,但是这些陵墓本身除去显示帝王们愚昧昏聩,奢侈浮夸以外,一般游客又能从中得到啥呢?北京的长城应该很雄伟的,我踩在城墙上,除去体会到古人幸苦劳作搞了一些安慰自己,却挡不住敌人铁骑的摆设以外,我也没有啥额外的感受;我记得有一年当我去看黄山时,由于是晴天,万里无云,老天无情地撕去了黄山神秘的面纱,让我一眼能看到谷底,黄山给我留下的感觉是并不比其它山峰好多少。
我相信和人一样,任何风物都有神秘的一面,都有“灵气”,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这大千世界。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接受到自然的讯息,让自己进入审美的境界?我以为我们在开始旅游以前首先要摈弃掉为了丰富谈资,满足阅历而旅游的虚荣心理,我们也要剔除盲从跟风的幼稚心态,我们还要丢掉任何凑热闹的思维,做到这些以后,我们的心才能静下来,而只有当我们的心静下来后,我们才能听到自然的召唤,我们的情感才可能融入到周围的时空当中。我们应该承认人群扎堆,嚷嚷不息,喧嚣吵闹会破坏掉我们和自然交流的气氛,这是我为啥不喜欢闹猛环境的原因吧。我们看山,看水,看树,看草,看屋舍,闻狗吠,听鸡鸣都是我们和它们一对一的交流,这是不容许有干扰的。我以前在南方一个城市工作时,在腊月或春节时会去近郊的梅园赏梅,由于游客众多,我并没有品出梅花有多么冰清玉洁,游园过程也没有给我任何奇异的感觉;在梅园里,还有一片桂花林,当我在秋日里一个人独自徘徊在桂花林里的时候,我的感觉就非常美,桂花的幽香,让我流连忘返,不忍离开;桂花素雅细碎的花瓣,让我感觉到不可思议;几十年过去了,我对那种感觉仍然记忆犹新。太湖的鼋头渚称为太湖佳绝处,每次去时,人头攒动,杂扰信息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很浓,虽然感觉也不错,但在内心深处并没有共鸣,总有一种不能释然的感触。我后来就改变了方法,看地图,坐公交车去太湖边一个叫做军嶂山的地方,我记得我是乘9路车从中桥坐到终点的,然后徒步爬上附近的山顶,一个人慢慢品味太湖的韵味和周遭景物。当我一个人站在山顶时,我顿时有一种异样的情绪,视觉开阔,心旷神怡,连空气也是非常清新甘甜。远处烟波浩渺的太湖好像在吟唱着“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的诗句;湖面上点缀着帆帆点点的渔船,它们悠闲地荡漾在水面上,去除了自然中单调的色彩;我四周满是青绿的灌木,树枝和娇嫩的小草,它们向我昭示它们勃勃的生机;四周除过些许微风吹动树叶外,悄然无声,大概是不愿意破坏我欣赏自然美景的珍贵时刻吧;转过身可以看到山坳里的村庄,我能看到白色的外墙,青色的屋顶,从房屋里飘出来的袅袅炊烟,偶尔夹杂着狗吠鸡鸣的声音既让小山村有一种安详恬淡的意境,似乎又流淌着一种动态的音符。我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虽然我闯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我没有打扰这里的一草一木,所以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身心和它们融合到一起的惬意,这种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是不能给外人讲的。我以为用这样的诗句描述我的心情都有点牵强” 独坐山头寄此身,不知谁是观湖人“ 。后来我又独自去同样的地方好几次,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破事,但它一直徘徊在我的记忆里,也算我的一点财富吧!
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听起来没错,但我们必须要加上自己的注解才行,“读怎样的万卷书,怎样读万卷书,怎样行路,怎样在行路的过程中品味路旁的美景”才是最重要的。盲目跟从,心思散乱,行十万里路又能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