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习主席看到,,,电影《建国大业》演员国籍 [2013/07]
- 说一两件亲身经历的真实事情: [2013/07]
- 据统计,国内所有抗日影视剧中,被击毙的日本人次,已经超过1亿 ... [2013/07]
- 上几张书法旧作。 [2013/03]
- 爱,不是一定在一起 [2013/07]
- 书法日谈:如何学古人,如何临帖 [2013/06]
- 几张画 [2013/03]
- 草书 shen fuen 网友诗春雪 [2013/03]
- 字画练习草稿各一 [2013/03]
- 前几天作品的大图 [2013/03]
- 李白诗:长相思 [2018/02]
- 爱国有风险:六国婴儿奶粉出现短缺!“不是我们不爱国,我们只是不敢去冒这种险” ... [2013/07]
- 咏梅诗,行草一个 [2013/04]
- 好久没来了,看到各位都好甚慰。上个近作缩略版 [2013/05]
- 近日大忙,盖天气渐好,事事分身,书法也怠慢了。拟近日在俱乐部发贴继续论书法 ... . ... [2013/06]
- 仿古画 [2013/04]
- 网友来啦(Laile)日至摘抄 [2013/03]
徐福兄,不敢指点,只敢略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所谓书卷气,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字里流露出的书者对书法的理解上的东西,是关于书法内涵的一种精神气质。书法是-----至少曾经是-----中国文人的自我修养的一部分,是通过对笔法技巧的追求,来完成书法上的修练。尤其是明清以前的书法家,大多追求的是王羲之一路的帖派书法,这一路的书法十分强调笔法技巧,强调书法要学习古人笔法,要写出古意,这些都是很困难的,需要书家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可能有所得-----也仅仅可能而已。所以书卷气是一种书法内在气韵气质上的东西,是一种很难得到的东西。是否有书卷气被认为是书法好坏的标志之一。明代大书家董其昌云:“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悟得。”董其昌本人可以说是帖派书法最后的大师,从他的这句话里,也能看出他对书卷气的追求,甚至对书卷气持有一种神秘主义的理解。
明清之后,帖派书法渐渐势衰,碑派书法渐渐兴起,在清末曾一度压倒帖派书法,曾一度成为当时中国书法的主流。而碑派书法却不甚强调书卷气,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打压书卷气。碑派书法强调的是金石气。金石气,可以说是书卷气的反面。盖因碑派书法的范本,多是汉碑汉简,摩崖石刻,钟鼎文字等,这些文字的作者,往往是秦汉魏等朝代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也不甚精通当时的主流书法----帖派书法的较为底层的刻石匠等。他们的书法,自然不会有王羲之,米芾,苏轼,董其昌等这些帖派书法大师的那种文人气质---书卷气。但刻石书法,也另有一种质朴,浑厚的气质,即所谓的金石气,这正是碑派书法所追求的气质气韵。
当然碑派书法在清末后也开始势弱,很多书家又回归帖派书法,又把王羲之请回了书圣的位置上,以至于到了当代,碑帖二派并存,书卷气金石气并重,二派共存共进,短期内估计这样的态势不会有大变化。所以书法的书卷气和金石气一样,都是书法的精神气质上的东西。这样回答许福兄,不知道徐兄是否满意。
Read more: 书画日志今日始,愿真正喜欢书法国画的朋友一起清谈,笔墨会友。特转贴一篇以前的旧文 ... - 也味斋亦樵的日志 - 贝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