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摘】关于王菲 [2018/02]
- 说说同性恋 [2015/10]
- 我看《围城》 [2015/01]
- 古今书家,一孔之见 [2013/06]
- 浅谈律诗的平仄和拗救 [2014/03]
- 我小时候的囧事 [2015/06]
- 回乡小记 [2015/07]
- 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及其它 [2015/03]
- 俺们村的那些人和事 [2014/05]
- 抄录福恩的好诗 [2013/03]
- 我的陋室铭 [2014/12]
- 题清墨彩妍贺岁奔马图 [2014/01]
- 青铜器和铭文欣赏-----师寰簋 [2013/03]
- 再抄 chi202 的咏雪诗 [2013/03]
- 漫谈几句政治制度 [2015/04]
- 和儿子的对话 [2014/11]
- 听江得法,奉刘兄命抄诗 [2013/05]
- 正儿八经写的,和胡涂乱画的 [2013/04]
- 文不对题 [2013/03]
- [行香子] 高尔夫 [2013/05]
【注】炒炒两年多前的冷饭。
最近水墨组里关于王逸少和赵吴兴书法风格和高下的讨论比较多。所以就想单独开一帖,咱们同学们好好吵吵嘴。吵嘴的目的不是谁说服谁,最终给王和赵排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高下。吵嘴的目的是不同的人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从而提高大家欣赏不同书风的深度和广度。老旱不揣浅陋,先发表一下一孔之见,作为谈资,并以此来抛砖引玉。
首先一个大问题:要不要迷信著名书家?承不承认著名书家也有偶尔写不好的时候?俺的回答是不必迷信他们,要承认他们也有偶尔写不好的时候。练习书法,俺以为要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想写好总也写不好;第二个阶段是想写好偶尔能写一个好字;第三个阶段是想写好就总能写好;第四个阶段是不用想就能总写好,或者说,想写坏都写不坏!王、赵这种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按说已经是处于第四阶段了。可是,赵字里极少有败笔和结体不严谨的地方,王字里却有一些结体和用笔生涩的地方。我觉得要承认王字中的这些地方,不要盲目地迷信右军绝无一个败笔。
王字为什么有这个特点呢?我觉得是因为右军处在一个书法变革和正在定型的时期。很多字的写法没有很好的前例。右军尽管以自己的超强能力将各个字尽量完善,但难免有力有未逮的时候。其实,承认右军不是尽善尽美,正是承认右军超强的书法天赋与能力。这就好比施耐庵描写武松打虎,说他打完虎后全身都酥麻了,心想要是再来一个老虎可就坏了。这样写,才是一个真实的、神勇的打虎英雄。如果写成打完老虎后脸不变色心不跳,那岂不是就写俗了?!
反观赵字,每个字的结体笔画都基本尽善尽美。这是因为当时的书法积累日多,吴兴可以多方借鉴,自然较易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第二个问题:既然并不是每个王字都象赵字一样尽善尽美,为什么老旱你还是顽固不化,依然更喜王字呢?老旱喜欢王字,是更喜欢它的气息。王字更瘦削一些,更精神些,更爽快些,这些都是老旱喜欢的。至于它偶尔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虽不完善,但大体不失法度。并且,这些地方正显出书法幼年时期那种天真的烂漫情趣。这种天真是自然天成的,不是成年人造作扭捏出来的!赵书无一字不精熟,惟其精熟,却失去了点儿天真的情致。
第三个问题:兰亭究竟是不是最好的王书作品?俺的意见是不一定。比如快雪帖就写得更爽快些。世人一贯推崇兰亭,我觉得是因为王书很少这样的长篇大作,兼之诗文精美,所以就推许其为王书的代表之作。我觉得集王圣教是最好的王字书法,可惜这个只有碑刻,不可能有墨迹。有人说,这个是集字,气韵不够连贯,我不买这个帐。怀仁花那么多精力,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完全可以推敲得很稳妥!所以,我更同意说它气韵连贯,胜于自运。稍微不足的是有些单字重复利用,但这不妨碍作为临帖学习的对象----能把一个字的一种写法写好就不易了!
纵观集王圣教,有的字单独看也不完美,重心不稳,但是很好地融合在通篇中。在我看来,怀仁选用这些稍嫌生涩的字,正是为了改变一下节奏----通篇圆熟,无一字不美的作品,通篇效果未必就最好。这个算是书法的辩证法吧,呵呵。
发言完了,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1. 同意说赵字的技术更纯熟,这也拜书法艺术历史积累之功。
2. 王字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这也是书法发展的过程决定的。
3. 王字的气息更受到老旱的喜爱。
同学们有砖的话尽量招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首先一个大问题:要不要迷信著名书家?承不承认著名书家也有偶尔写不好的时候?俺的回答是不必迷信他们,要承认他们也有偶尔写不好的时候。练习书法,俺以为要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想写好总也写不好;第二个阶段是想写好偶尔能写一个好字;第三个阶段是想写好就总能写好;第四个阶段是不用想就能总写好,或者说,想写坏都写不坏!王、赵这种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按说已经是处于第四阶段了。可是,赵字里极少有败笔和结体不严谨的地方,王字里却有一些结体和用笔生涩的地方。我觉得要承认王字中的这些地方,不要盲目地迷信右军绝无一个败笔。
王字为什么有这个特点呢?我觉得是因为右军处在一个书法变革和正在定型的时期。很多字的写法没有很好的前例。右军尽管以自己的超强能力将各个字尽量完善,但难免有力有未逮的时候。其实,承认右军不是尽善尽美,正是承认右军超强的书法天赋与能力。这就好比施耐庵描写武松打虎,说他打完虎后全身都酥麻了,心想要是再来一个老虎可就坏了。这样写,才是一个真实的、神勇的打虎英雄。如果写成打完老虎后脸不变色心不跳,那岂不是就写俗了?!
反观赵字,每个字的结体笔画都基本尽善尽美。这是因为当时的书法积累日多,吴兴可以多方借鉴,自然较易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第二个问题:既然并不是每个王字都象赵字一样尽善尽美,为什么老旱你还是顽固不化,依然更喜王字呢?老旱喜欢王字,是更喜欢它的气息。王字更瘦削一些,更精神些,更爽快些,这些都是老旱喜欢的。至于它偶尔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虽不完善,但大体不失法度。并且,这些地方正显出书法幼年时期那种天真的烂漫情趣。这种天真是自然天成的,不是成年人造作扭捏出来的!赵书无一字不精熟,惟其精熟,却失去了点儿天真的情致。
第三个问题:兰亭究竟是不是最好的王书作品?俺的意见是不一定。比如快雪帖就写得更爽快些。世人一贯推崇兰亭,我觉得是因为王书很少这样的长篇大作,兼之诗文精美,所以就推许其为王书的代表之作。我觉得集王圣教是最好的王字书法,可惜这个只有碑刻,不可能有墨迹。有人说,这个是集字,气韵不够连贯,我不买这个帐。怀仁花那么多精力,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完全可以推敲得很稳妥!所以,我更同意说它气韵连贯,胜于自运。稍微不足的是有些单字重复利用,但这不妨碍作为临帖学习的对象----能把一个字的一种写法写好就不易了!
纵观集王圣教,有的字单独看也不完美,重心不稳,但是很好地融合在通篇中。在我看来,怀仁选用这些稍嫌生涩的字,正是为了改变一下节奏----通篇圆熟,无一字不美的作品,通篇效果未必就最好。这个算是书法的辩证法吧,呵呵。
发言完了,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1. 同意说赵字的技术更纯熟,这也拜书法艺术历史积累之功。
2. 王字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这也是书法发展的过程决定的。
3. 王字的气息更受到老旱的喜爱。
同学们有砖的话尽量招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