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摘】关于王菲 [2018/02]
- 说说同性恋 [2015/10]
- 古今书家,一孔之见 [2013/06]
- 我看《围城》 [2015/01]
- 我小时候的囧事 [2015/06]
- 回乡小记 [2015/07]
- 浅谈律诗的平仄和拗救 [2014/03]
- 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及其它 [2015/03]
- 俺们村的那些人和事 [2014/05]
- 我的陋室铭 [2014/12]
- 抄录福恩的好诗 [2013/03]
- 题清墨彩妍贺岁奔马图 [2014/01]
- 青铜器和铭文欣赏-----师寰簋 [2013/03]
- 再抄 chi202 的咏雪诗 [2013/03]
- 和儿子的对话 [2014/11]
- 漫谈几句政治制度 [2015/04]
- 听江得法,奉刘兄命抄诗 [2013/05]
- 正儿八经写的,和胡涂乱画的 [2013/04]
- 文不对题 [2013/03]
- [行香子] 高尔夫 [2013/05]
中国人常常被人诟病创造力不够,好多华人自己也这么认识,比如认为自己得不到诺贝尔科学奖就是证明。并且,教育制度常常被用来做替罪羊。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没那么差。如果真的说创造力不够,也是另有原因。这个原因,一个是共和国以前社会动荡,没有发展科技的稳定环境。另一个是当下社会风气的急功近利。我这么说是有例证的。远有杨振宁,近有张益唐,都是在中国受的基础教育,放到合适的环境之下,都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国。可以预期,如果两个人一直在中国,很难得到现在的成就,因为一个缺乏稳定的环境以及与国际高水平接触的机会,另一个可能迫于生活和舆论压力早就放弃科研了。
衡中的问题,是它影响了资源的最佳分配。我坚信,不同地域之间和不同种族之间,人才的比例是大致相等的。比如说,如果从不同地域和种族的人中选前1%的出来,让他们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环境和工作机会,他们的成就会大致相同。
衡水中学在局部实行强化训练,其结果是把当地资质一般的学生推到了名校。名校的名额有限,它推送的学生多了,其它地区真正有资质的学生就去不了了。这样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最好的高考选拔方式,我以为应该以县为单位按人口比例招生。现在以省为单位,这个人口基数太大了,就会在省里恶性竞争,就会产生衡中这样的怪胎。以县为单位按人口比例招生我觉得相对是最公平的,这样也有助名校选到最好的学生。试想,如果清华北大能选到每个县最好的学生,它们的学生素质肯定比现在要更为优化。
由此推广到美国上藤校的问题。限制华人入校名额,从理论上说是有道理的。不论华人还是其它哪个族裔,父母推娃过甚,就有点儿类似衡中的强化培训模式了。但是限制华人入校名额也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华人的子女通常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父母的后代。所以,不应该把这样的人群去和一般化的当地居民去比,不论当地居民是白人、黑人还是西班牙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