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中医理论治口腔溃疡 [2013/03]
- 用中医理论治鼻炎 [2013/03]
- 用中医方法治脚后跟痛 [2013/09]
- 看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经历 [2015/01]
- 转:预防针的危害(摘自中医之钥,作者:彭奕竣) [2014/10]
- 转:用中医方法治老年痴呆症(作者:暖暖桑椹子) [2014/12]
- 用中医方法快速入睡 [2014/08]
- 转:西医是一场百年骗局(作者:不详) [2014/08]
- 用中医方法治头痛 [2013/04]
- 用中医方法治鼻炎案例二 [2014/04]
- 药磁鞋治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解释 [2013/03]
- 用中医方法治感冒(二) [2014/11]
- 用中医理论治腰痛 [2013/03]
- 对中医和西医的粗浅认识 [2014/05]
- 用中医方法减肥 [2014/01]
- 转:对中西医之争的看法(作者:赵洁琼) [2015/01]
- 鼻炎又犯了 [2014/05]
- 转:用中医方法治咳嗽(作者:小玲子) [2015/01]
- 转:对西医的几点看法(作者:刘为民) [2014/11]
从西医那里学到的预防疾病的知识。
从小就受的教育是病从口入,要饭前便后洗手。这个习惯延续至今,是个预防疾病的好习惯。
上了小学就有这样的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于是有了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
70年代有了加碘盐,预防大脖子病。
营养均衡理论:人生病是体内缺乏某种或某几种东西,所以要吃各种食物,种类越多越好。食物种类单一就要添加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现在已有西医对维生素的作用提出质疑。
然后就是打疫苗,如牛痘、小儿麻痹、麻疹、水痘等。但是最近看到有关报道也是挺吓人的,请看这里:
http://www.bskk.com/thread-2751155-1-1.html
3年前开始自学中医以后,才知道中医也有一套疾病的预防知识,简单的讲就是元气论和天人合一理论。讲的多一点就是开刀伤元气、人的一生所吃的饭是个定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神造的食物,不吃人造的食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冬不养藏春必病温、秋冻春捂等等。
开刀伤元气:中医认为,人的元气是个定数,就像天生自带一罐煤气,用的越多寿命越短。耗元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刀,生病,调时差、调季差,熬夜,大量运动,冬泳,吃饭等等。一般猝死的人就是元气耗尽的表现,比如开刀开死、长跑跑死、熬夜看欧洲足球赛看死等。
人的一生所吃的饭是个定数:假定一个人的元气只是单靠吃饭来消耗,由于一罐煤气煮的饭是有限的,所以,吃的越多,元气耗的越多,寿命越短。因此中医说的“吃饭7成饱,寿命就长,”就是从这里来的。但如果吃的太少,连维持生命的基本能量都满足不了,反而要靠消耗元气来维持生命,那寿命很快也就终结了。所以千万别靠节食来减肥。
不同的食物消耗的元气是不同的:主食最少,蔬菜水果次之,肉类等动物蛋白最多。在同等食量的情况下,吃主食最长寿,食肉者寿命最短。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孩子的脾胃都没有发育成熟,不能吃得太饱,否则容易积食,进而发烧;孩子是纯阳之体,怕热,穿衣不要象大人一样,要穿的少一点,才不易得病。
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中医认为,在四季分明的地方,一年四季的气是不同的,春季为升发之气,夏季为生长之气,秋季为收敛之气,冬季为潜藏之气。人的活动也要遵循这一特点,才会保持健康。冬天宜静不宜动,大冬天的到处旅游、冬泳,大量运动、桑拿浴等,春季就等着疾病来找上门吧。
秋冻春捂:秋季为收敛季节,穿的少一点,有利于毛孔闭合,使收敛更好。春天为升发之季,穿的多点有利于毛孔张开,使升发更快。
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一日之中有四气。早晨为升发,中午为生长,傍晚为收敛,夜晚为养藏。熬夜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当地当季食物。出差到外地,吃了当地的食物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疾病;同理,不吃当地当季食物,那就是在家门口发生水土不服的病。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病从口入。
吃神造的食物,不吃人造的食物:典型的人造食物有冰激凌,维生素、钙片、转基因食物、温室蔬菜水果等。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人的一生也分四个阶段,20岁以前为升发期,20岁至40岁为生长期,40岁至60岁为收敛期,60岁以后为潜藏期。40岁以前生命在于运动,40岁以后生命在于静止。
以上是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概念。遵守这些理念,就会少生病。
总结:中西医在预防疾病方面有交集的是病从口入和运动。营养均衡论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冲突。疫苗是西医特有,但麻烦也不断。其他方面中医已有认识,但西医还无任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