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天下 英国篇 (伦敦) (二零一二年十月秋) 曹小莉 ... ... ... ... ... ...

作者:加拿大曹小莉  于 2013-3-18 00: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4评论

旅行天下 英国篇 (伦敦) (二零一二年十月秋) 曹小莉

从细雨霏霏的温哥华来到细雨霏霏的伦敦,金秋十月,没有感到换了一个国家,连时差都没有,昨晚刚到,今天就来到大笨钟下会见朋友.


 

两个月前伦敦奥运会就在这里举行,如今浓郁的秋色中,一片蓝天.后面是著名的"LONDON EYE"

到伦敦第二天被一位七十多岁印度裔南美后代请去见面吃饭沿泰晤士河散步,他是伦敦著名建筑教授专家,他主编的海外圭亚那名人集写进了苏阿冠.他是圭亚那印度契约劳工第三代,大学期间五十年代被父母送回印度寻根留学,作为加勒比海的外侨生被邀参加一个著名大会,他讲他见到周恩来,当时会场上印度人叫着"中国!兄弟!中国!兄弟!"非常友好,周给他留下风度翩翩的君子印象,他记得好像是一九五六年.

 


可惜他不适应"祖国"印度的风气和习俗,他被认为是海外归来洋化不会说母国语言的外来人,而他也不能接受那种种姓制度和贫富分化,他讲许多有钱的印度子弟比他还要洋化,但是是一种肤浅的模仿,他在加勒比英国殖民地长大,至少他认为圭亚那早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所受的教育是英国式的,至少讲"FAIRNESS" (公正)后来他父母还是让他去了伦敦,这似乎是圭亚那印度人华人葡萄牙人黑人欧洲人的后代青年学子的共同道路,他和阿冠在微风斜雨中合影,后面就是伦敦大笨钟,他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半个世纪,我问他对自己一生感觉怎样,他讲非常幸运和幸福,他感谢英属圭亚那,培养了众多的人才,给了他家族几代人的和平安康问他为什么要离开生活三代的地方,印度裔在圭亚那占几乎一半人口,独立后是执政党.华人只是百分之一,纷纷移走可以理解,他说印度裔和非洲裔两大族群在政治上争斗太厉害,偏见太深,阿冠想起一件事,他在中学里参加歌剧演出,有一次黑人领袖接见他们,他对其他学生都握手,就是对其中一位白人学生视而不见,其实这个孩子也是土生土长的,很无辜.后来他们都到英国上了大学,现在这个白人是温哥华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和政府官员,有时在附近公园散步时遇到他还会高歌一曲,他至今的爱好还是歌剧.

他们两人谈起这些往事都很感慨,政治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但却影响着人们对自己前途去留的重大选择,他们遍数着圭亚那流失的精英人才,这位教授编攥的名人集就是明证,基本上全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

旅行日记 英国篇 (二零一二年十月秋) 曹小莉 - 温哥华老三届知青博客 - 温哥华中国老三届知青博客

三十年代末好莱坞风靡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电影就是以这座桥命名,"WATERLOO BRIDGE ",中国人译为"魂断蓝桥",横跨在泰晤士河上,汉语译名如此优美,和费雯丽的绝代美艳相映生辉,走进这座桥也不过如此,是泰晤士河上众多拱桥之一.

最后分手时这位老教授对苏阿冠讲,永远别忘了一百多年来庇护我们两个民族--印度苦力和中国劳工的这一片和平的南美土地,使我们几代人避开了战火贫穷和死亡,也由于这是一个英语国家,使我们毫无困难地移居到世界上最自由民主的几个英语国家居住和发展,我们是蒙福的成功的一批人.

 

在伦敦的有名Camden Lock 市场,西班牙店主是一年轻小伙,极力推荐一件毛纺织外衣给我"这是世界上每一位小姐女士都梦想穿的衣裳",并认定我身上穿来的外套大衣(左边挂的第一件)是一年前秋天他卖给我的,我好像觉得可能是他,经不住他巧舌如簧,象乌鸦听信了狐狸的美言,于是离开时我身上就穿着这件西班牙出产的衣服了,照照镜子发现真是有点毕加索风格,这件淡灰色的毛针织长毛衣,上有蓝绿紫黄红各种颜色的拼图点缀,有点另类,有点特色,配上我带来的淡灰色针织围巾,在伦敦的金秋季节穿上真有点异

 

 

从街上到博物馆,从婴儿到成人,裸体雕像比比皆是.

难怪欧洲人比中国人多情种,原来他们从小就练习呀.别小看这个小胖男孩,长大就是爱神丘比特,我们男男女女,人生一世,总会在某一时刻被他的神箭所伤.记得鲁迅写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支神矢就是丘比特之剑

我们住在这儿,这是苏阿冠堂哥伦敦公寓的客房,供公寓屋主来访的亲友租用,和酒店比,价格低廉而实用,我们去年和今年都租了这个套房,公寓有健身房,大的会客室,图书室,种着花卉带凉亭的园子,如有可能,每年我们都希望来一次,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古迹,博物馆,公园,宫殿,没有几个月的停留,无法窥见一斑.阿冠堂哥住在三楼,我们在一楼.出门就是小型市场,汽车站,四通八达,适于退休人士居住.

 

我今天清晨出去买来鲜花和报纸,俨然像一个伦敦主妇.我们也有英国国籍,要是住在伦敦,我会很适应的,东西略贵,但牛奶奶酪肉类都比温哥华便宜,蔬菜和水果贵一点,在这儿生话不需要汽车,每天都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参观,买东西没有税,明码实价,饭馆也没有税,感觉真好.

 

 

跑了一些博物馆,公园,和苏阿冠的堂兄堂姐们聚会,在伦敦的地标建筑大楼鸟瞰城市,有一个阿冠读者请客,她就在这座大楼上班,身居要职,是混血的华人第五代女士,她的父亲早年在爱丁堡医学院毕业,是英国眼科专家,有八分之一印度血统,第一任妻子是德国人,三个孩子分别娶和嫁了德国人.第二任妻子是英国人,三个孩子娶了和嫁了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这位女士是第二任妻子生的.他们六个兄弟姐妹除了有中国德国和英国血统外,都有十六分之一的印度血统.

 

她的曾爷爷来自中国,一百多年前娶了印度妻子,血浓于水,血缘的召唤使她的一个同父异母姐姐对印度产生神秘感,特地去印度朝圣,现在和德国丈夫定居美国,而她也在二十几岁时去北京学习,她的丈夫是澳大利亚人,在英国读博士,祖先是爱尔兰人,回老家寻根留下来了.

 

 

这份法国餐两道菜带一杯红梅汁,花费是一人五十五英镑,(英镑比美元加币欧元都贵得多)我们可不是皇室成员的胃口,像小鸟一样,琢几口就饱的主.

 

海伦非常感谢阿冠的书,送了我们伦敦画册,请我们吃饭,这是我们旅途中最昂贵的午餐,比起美国法拉盛的平民小吃,价格简直是天壤之别,但都同样可口美味,白白冤枉了她的英镑.领会了那些中看不中吃的法国大餐,是如何把这些高级精英们的钱包掏空.

 

在伦敦的各民族美食街上,有很多物美价廉的各国饭菜.这样的中国饭菜是五英镑一份,其它的各国快餐也大概如此价格.伦敦是个丰俭由人的地方.上图要的是情调,阳春白雪;下图吃的是实惠,下里巴人.两者兼而有之.

 

 

 

 

由于纽约世贸大楼的灾难,进入这座像一个大松球的建筑比登美国飞机还严格,就怕恐怖分子对英国的爆炸.肯定选这样的地方下手.事实上十年前她服务的总公司美国分部就在纽约世贸大楼,九一一惨剧美国分部六百多人死了五分之三,大部分是美国人.阿冠的一位远亲之女也是如此精英,圭亚那华人与印度父母的唯一女儿,就被活活烧死在八十几层的楼上.谈到这些,海伦女士在这座楼上班也深感危机,怪不得这座楼对每个访客都要严格检查,几乎是搜身一样.我们刚刚在最高处享受了午餐,鸟瞰了市容.

 

伦敦街头一景,这样的街道几百几千条,浓荫满城,我九五年第一次来这里,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学生时代和知青年代读过的莎士比亚,狄更斯,汤姆斯哈代的小说戏剧故事就涌上心头,走在那砖块和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有种梦里曾经的感觉.

 

到处是宫殿古迹,我们每天步行,上下地铁,饱览风光.在博物馆中浏览,在运河中乘舟,在绿野秋风里深思,在酒吧饭馆中与各国游客交流.

 

文质彬彬的酒店侍者,英国绅士派头.食物里可能生长激素荷尔蒙较少,这儿人比较苗条,没有北美尤其美国那么多大胖子.大部分人不开车,行走匆匆,地铁里上上下下,健步如飞,伦敦女人的腿是一大美景,无论修长或丰满都富有线条,一点赘肉没有.穿着时髦得体的裤袜和长靴,飘然潇洒而过.

 

到处都是这样几百年前建造的街道,仍旧庄严气派.

 

在伦敦著名的市场遇上憨豆先生,如假包换,他用小熊逗我开心.

 

 

接下来几天丰富多彩,在海德公园见识了每星期日的自由辩论.从一八六六年起,各种思潮在此交汇辩论,除了许多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作家,思想家光临此处,马克思,列宁也曾经是这里的常客,至今仍是一个世界上最自由的场所,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到日落,聚集着几百人群,成为伦敦的传统,多么希望温哥华也有这样的地方.可是至今温哥华只有聚集几百人跳舞的场所.

今天下午一点半钟已经聚集了各色人种,包括我们这样闻名而来的旅游人士.

我也恨不得来个振臂一呼,作个演讲,一展华人风采.但说些什么呢?还是摆摆样子吧.

 

六七个挺拔英俊的白人小伙子轮流站在凳子上演讲,他们穿着制服和短裤,身上装饰着荷兰国旗,一口漂亮的英语,对保护自然环境,喝酒年龄和阿姆斯特丹的著名红灯区作了讲解,在场的人们好像不感兴趣,"我们的国家是世界最自由的地方,可我们的犯罪率却不高.."一位伶牙利齿的年轻人打断他的话头"我就知道你是从一个穷国家来的,从你的衣服上能看出来."观众大笑.时尚小伙也讪讪地乐了.发言者的上衣又皱又破,故意弄成鹑衣百结的样子.

我问他们是否属于某一组织或是某一大学,他们说是国际政治外交系大学生,到这儿来实习政治辩论和社会调查,其中一位向我表示,本来想在此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是却没遇上什么对手,看来口气不小,将来他们当中出个政治家也说不一定,他们一个一个轮流上场,真是后生可畏.拍个照留念吧.

 

又有一处在讨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一个带纯正伦敦音的白人温和地解释,六十多年过去了,仍未获得和平谅解,他历数问题的起因,犹太人回到祖先的圣地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们二千年来被迫害被驱赶,希特勒纳粹更是杀死了六百万欧洲犹太人,他们无处可去,四八年建国是联合国通过的,可是马上被宣战的阿拉伯六国包围,历尽几次战争,越战越勇,六十多年来一直在战争和生死威胁中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民主强国...这些话不断被阿拉伯穆斯林打断,有一个小伙子气愤填膺"你为什么不谈谈巴勒斯坦人,犹太人闯进他们的家园,把世代居住在那儿的人赶出去当了难民,这公平吗?美国英国都支持犹太人,他们的钱买下了全世界."

有人说中东问题主要是阿拉伯人搞恐怖主义,不与以色列合作,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种同祖先,是血缘兄弟,现在成了世仇,冤冤相报何时了.几位阿拉伯人挥舞着手臂,青筋暴涨,出语激烈.有人坚决地叫着,只有以色列人离开才能最后解决,要不就只能把他们赶到海里去

 

穆斯林小姑娘听得乐不可支,她们未必了解问题的真谛,只是来听听.

 

犹太中学生愤慨无比,大声抗议,情不自禁


有人告诫这几个白人女孩,你们要是在穆斯林国家,一个男人就把你们全娶回家了,你要是还敢和你的前男友勾搭上床,马上就会被街头群众石头砸死,女孩子听了只是嘻嘻笑.接着他回身对一个激烈发言的中东男士说,你当然喜欢穆斯林教义了,你一人娶四个老婆,哪个男人不喜欢这样,但是"人权.人权,你懂吗?让你来这儿就是要你学会懂人权."

马上那个穆斯林男人就反驳:"你在胡说什么呀,你们西方人吸毒乱伦而我们重视道德传统,比如我们要求这些女孩结婚时应当是处女,这有什么不对."

另一处有一个戴着黑帽的穆斯林手捧可兰经向人们宣传真主是最伟大的,可兰经是最接近人心深处的信仰,但是阿拉伯世界被人误解被人攻击,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质疑,这是不公正不公平不合道义的.他们一定要力争捍卫自己的宗教权利,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祖先的习俗不能轻易放弃.

耶稣是我们的真理,是我们的道路,是我们天上的父王,黑人声如洪钟,一派领袖气势,"阿门"声从人群中响起.伊拉克老伯竖起手指,当众宣布,这个邪恶的世界,只有阿拉才能拯救,看看这个男不男女不女乱伦的西方社会,跟着他你能上天堂?

黑人讲得正欢,耳朵还挺灵,听了这话,马上手向下一戳,可是跟着你肯定下地狱,欢声笑语一片.有一个专门捣乱的阿拉伯人大叫,耶稣有爸爸吗?接着说出一些大不敬的胡言乱语,马上有几个老人和他吵了起来.辩论角SPEAKERS’ CORNER 好像已经蜕变成吵架和脱口秀的地方了,他们漫骂基督教,攻击以色列,有点太口不择言了,在一个民主的国家,却公开支持恐怖分子.

 

小伙子你要有良心,别攻击我们基督教.我们没说你穆斯林真主的坏话

想想我们的宽容,但你也不能这么胡说八道,亵渎我们的天父耶稣.

 

还有一家伙印了一份手册,把人按照皮肤颜色分为几十等次,说在英国不是宗教钱财能力决定地位,而是皮肤决定,自命为颜色警察.我好奇地要看看我属于那一类,于是他立刻问我是日本人华人韩国人还是某个亚洲地方的人,我说是华人,这家伙马上问是那一类,是台湾香港新加坡泰国是中国东南亚是混血还是土生....我答是中国北京来的,人群里又是起哄,叫着这是纯种的华人,最纯正的中国人,快来见识一下,不是假的冒牌的.

 

中东来的穆斯林们很厉害,连我都忍不住与个别家伙交锋.那个最讨厌的又起哄,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算黄种人,是不是鸡蛋炒饭吃多了,我问他是否吃串羊肉吃太多了,一脸烟熏火燎灰不溜秋的样子,众人大乐,他又做出打乒乓球的样子,被我一个抽球动作震得连退三步,作出抱头鼠窜的样子,说中国人不好惹,现在即将征服全世界,逗得人群大笑.

 

这位退休教授告诉我他从年轻时起就经常来.现在的议题和以前不一样,时代在变迁.人种在变化,英国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这家父母很冷静,孩子们像过节一样来玩,等他们懂事后会站在哪一边呢.

街上可以看到把自己包得只露两只眼睛的女人,一身黑,通常好几个同行,英国的大门开的很大,阿拉伯人很多,海德公园让我见识和深思.宗教的冲突将是很尖锐的矛盾.

 


我们在泰晤士河上乘游艇去格林威治历史名镇,那天船上上下两层几百个座位,只有我们和另外一对英国老夫妻,加上服务人员,但游船还是正点出发.想一想就在不久前八月伦敦举行奥运会时,这艘游轮会是多么拥挤,如今十月上旬,如此冷清,美了我们俩,独享河上风光.

 

伦敦格林威至,我们在泰晤士河上乘游艇到达,古色古香的地方,充满历史遗迹,这是山头一景,从这里眺望伦敦城.天空象一幅油画"九级浪".

 

黄叶飘零,顾影自爱,今日伦敦潇洒客,明朝北美自由人.

 

海德公园真大,夕阳西下,优雅的天鹅是我一生最爱,走累了,和它们玩玩.伦敦的绿地真多,天空也蓝的明净,哪里有雾都痕迹?.

地铁里孤独的提琴手,人们来去匆匆,他低头拉着优美的曲子,不卑不亢,自己欣赏,让音符飘散在空气中,感动着我这远方来客.

伦敦街头到处都有的小杂货店,价钱和温哥华差不多,牛奶比加拿大便宜,而且是自然Organic的,奶牛吃青草产的奶.我们每天都吃新鲜的无花果,节令已过,一英磅两个到三个,甜的像蜜一样.这是另一种牛油果,汁水较多较清甜,我还是喜欢含植物脂肪量多的那一种,深色外皮的,名副其实的奶油果.

 

跑遍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民生,下地铁快步匆匆,等汽车见缝插针,巧梳妆忙中偷闲.路途中凡是能照见人影的东西都要利用,清水池,光墙面,汽车窗,发亮的皮鞋....更不要说如此免费的大镜子,连跳舞练功都够用了.

小鸽子快来,我的背包里有面包屑,别怕,我吃完剩下都给你.

能够打起背包就出发自由旅行的日子,在公园里喝点果汁野餐而不胃疼的日子,在飞机上火车里汽车上能打盹睡觉的日子,能健步如飞敏捷四处游动无病无灾的日子,六十岁以后能有几年?一定要享受这种自由.

 

穿过海德公园.来到维多利亚女皇的丈夫的纪念塔.暮色中一走就是数公里,发思古之幽情,生今朝之感慨,惜此刻之幸运.

 

在伦敦街上接头的特务?还是回想六十年代英伦留学时周末当汽车售票员的青青岁月?

 

阿冠和堂哥和赶来的堂姐一家见面,他们三人的父亲是亲兄弟.右边是堂姐的女儿和女婿.

明天启程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再见伦敦,明年一定再来.

二零一二年十月底于英国伦敦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3 回复 Laile 2013-3-18 01:00
坐回咱新村民的沙发!欢迎!
4 回复 Laile 2013-3-18 01:02
本村对村外的链接有限制。
3 回复 月光明 2013-3-18 08:04
很有意思的游记     海德公园的辩论好热闹
5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3-3-18 08:28
好游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06: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