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父母(九)——酗酒成瘾型

作者:waveyq  于 2013-5-9 11: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心理健康|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前言:
如果在几年前,我真觉得这个内容很无聊。但现在胸中涌动着一股力量,这成了不得不说的内容。


我来自一个酒文化很盛行的环境,我想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来自于类似的文化环境。关于中国的酒文化,很多文献已经阐述了,我这里不是写研究论文,只要谁有一定程度在中国生活的经验,不需言传就可意会中国的酒文化了。正巧51网上一篇《酒与人命运相连 光怪陆离的社会图景》(http://info.51.ca/news/china/2013/04/12/292656.shtml),对酒文化可见一斑。而处于这种文化的人,自然多是执习以为常,认可,支持态度。在成瘾研究培训时,我曾经写过一篇中国文化与酒成瘾的论文,那些对中国文化少接触的专业人士看了很受这种酒观念的震惊,我当时还有点小得意,觉得是他们的观念给他们的酗酒行为打上沉重的负面标签。反观中国文化对酒的习以为常,认可,支持甚至推崇却少了不少北美这边对酒的负面影响。后来在一次匿名戒酒小组会议中(AA, Alcohol Anonymous),听到了一个酗酒家人的分享,对此的认识象打开了一扇窗。进一步近距离去观察酗酒成瘾对家人影响,剥开日常生活的表面现象,一步步深入认识其实质。


越向深挖掘,我越震惊于表面与实质反差。另外酗酒与其它成瘾是一样性质的,成瘾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药物,甚至医学处方药,及难以自拔的行为,只是酒最有代表性。此文只以酗酒一概代之,并不细分。

正文
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酗酒和成瘾者本身,当他们的形象清晰后,我们就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些成瘾者的背后。


一位华人中年男士,英文名字叫约翰,困扰他是是胆小,做事犹豫不决,经常情绪低落。他也不知道是什么造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后来又发现他有极强的责任感,要对家人负责任,尤其是已经生病的父亲。谈到他父亲的病,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供血不足,酒精性肝硬化。由此谈到生活方式,他父亲一直是酒桌上的英雄,就是倒下了也是壮烈的。他的记忆是,父亲每天都喝酒,家里更是高朋满座,结下广大酒友,当然也去其它酒友家喝。一天一顿是至少的,还有一天喝两顿的时候。父亲在外对酒友是够朋友,但家人就受罪了。他小时与我们一样,听过一个相声是讲喝醉了好唱歌的,这还算好的,我父亲是喝醉后可能要骂人或打人,而且不明不白。父亲喝醉不出声了,他还得和妈妈姐姐收拾残局,比如搬父亲上床,脱鞋脱袜子,清理呕吐物,倒茶灌汤等。他敢想但从不敢说出来,那时的父亲比婴儿还脆弱。


在那种环境下,喝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那些醉态及对家人影响,却家丑不可外扬,家里人也不承认他父亲是酗酒,这是明显的掩耳盗铃,鸵鸟政策。所以他家庭的这些事,一直也没有认为是问题。


但是,这种否认也在压抑着孩子的感觉和感知。进而导致孩子无法发展建立起自信的感受。所以约翰并无例外地与其它在酗酒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有着令他痛苦的害羞。而这种害羞可能以饮酒来释放,又导致新一轮的酗酒。


约翰在父亲喝醉时就必须陪着小心了,要时刻准备满足父亲的需要了。约翰要说不喜欢的话,做不喜欢的事,并习惯了照顾醉酒的人。后来离开家后在外上学,有同学或朋友喝醉了,他也是这样的照顾角色,虽然不喜欢,但是已经习惯了。


他父亲喝酒的时间多了,与他相处的时间就少了,他对父亲的渴求一直没有被满足过。他不记得与父亲一起踢过球,一起去过展览馆,一起玩过游戏等。当父亲喝了酒,孩子就是被忽视的对象,孩子的情感更是象空气一样透明不见。


为了逃避这些麻烦和不愉快,他选择早出晚归,尽量不与他碰面。他尽力回避矛盾与冲突,不仅是对父母,还扩大到与其它人的关系。他有意无意地认为自己对其它人的感觉好不好负责。他压抑自己的感觉,以致于成年后发展出一种习惯模式。这种过分的早熟,背后是数不尽的痛苦。约翰在某种程度还是幸运的,把躲避家人的时间用于学习,因成绩好而上了大学;而有些孩子却因此失学,卷入少年犯罪的队列。


在类似这样的家庭里,父母的角色因成瘾而调转了,象前面所谈及的养育能力不足的父母一样。父母用他们的悲惨,贫困,非理性行为剥夺了孩子该的童年,这样的孩子如何会有幸福的童年?而没有幸福的童年,怎么发展健康的心理并有幸福的人生呢?


约翰从小看到母亲受委曲,一心想照顾母亲,让母亲过上好生活。另外他的几个朋友的,都是他们醉酒后他照顾过而结交的。还有他的女朋友也是因喝醉后被他照顾而发展起来的。这似乎有点讽刺,他不喜欢父亲酗酒,后来的朋友都是因醉酒而结交的。这些人依赖他,他也依赖这些人让他感觉有价值。这种重演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强迫性重复”。这种根深蒂固的强迫如此的强大,是平常承诺保证所不可能做到的。

朱蒂因家暴,跑到朋友家躲着,这不是第一次了,多数是老公喝酒后打的。她与老公还没有孩子,朋友们看不下去,就劝她总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要她有个长期打算。她很犹豫。问她什么使她这样,她说很留恋与老公关系好的时光,但这种好时光与挨打却总是混在一起的,似乎难以分开。与朱蒂讨论这种虐待和关爱混和的现象,并问她是否之前有过类似的经验。她很惊异,但慢慢也找到了线索。朱蒂说她爸爸就爱喝酒,喝酒后,她就可能不明原因地挨打。但她爸爸却说她是爸爸的宝贝,没喝酒时都挺好,与爸爸的关系象朋友一样,从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给她尝酒,她还常陪着爸爸喝点酒,她并喜欢酒的味道,但为了让爸爸高兴她宁愿这么做,这样她就少挨打了。她一直有意无意迎合着爸爸,使她受宠,后来哥哥大点了,也跟着爸爸喝酒,爸爸很高兴,哥哥现在也和爸爸一样嗜酒了,喝完酒同样家人不好过。


象朱蒂这样,她已经具备了一种能力,有极强的接受力,能接受那种不能接受的事情。她为了得到爸爸的关爱,也就接受了爸爸的打骂。在她心底,这种关爱和打骂是连接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她认为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她与老公的关系也承接这种无意识,从内心里把好时光与家暴连在一起的,按她的说法这就是生活,就是过日子。说起来有同甘共苦的悲壮。她老公时而是好人,关爱,体贴;时而暴虐,挑衅。她就重复着童年获得的经验来保持亲密关系。这种经验不完美但是熟悉,她可以不必冒险去偿试其它方式去建立亲密关系。所以上述的那种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我也是愿意和朋友喝点小酒,从涉足成瘾咨询后,我也留意体会喝酒后的状态。我体验是,喝酒后对自身的关注增加,对其它人的关注相应降低。完全明白,两个醉酒的人都在说话,即自说自话,都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经常这种醉酒状态如果能履行父母照顾孩子的职能呢?


也是我自身的经验,小时候在大人喝酒时,孩子们都很乖。现在我们在社交聚会喝酒时,我们的孩子们也很乖,喝酒的人比平时较少地关注孩子。这时气氛也许挺热闹,孩子们也许找到比平时多的玩伴,不需要父母的关注。而短时间的不关注也可能对孩子是个解放。但是这种不关注是经常出现,甚至长期的,伴随着暴虐并要求孩子反过来照顾父母,那对孩子是一种什么影响?这就是酗酒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一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4 回复 猪扒戒 2013-5-10 09:38
说得好。俺也有反思余地。尽管不怎么喝酒。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06:0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