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圣地(1)—一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2020/08]
- 穿越圣地(2)--凯撒利亚 [2020/09]
- 这就是温哥华最差的社区吗?(组图) [2014/04]
- “逃离中国”(组图) [2013/12]
- 穿越圣地(3)--“上帝的葡萄园”(迦密山) [2020/09]
-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 [2014/03]
- 落基山脉之旅(6)--“皇冠上的宝珠” [2015/10]
- 受难节的意义 [2017/04]
- 成都之行(2)---人文篇 [2013/07]
- 远志明事件之我见 [2015/01]
- 我为什么要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一个历史短浅的国度---育空地区(一) [2013/09]
- 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图书馆(组图) [2014/01]
-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一) [2018/01]
- 《甄嬛传》中有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吗? [2013/06]
- 自由经济市场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吗? [2015/03]
- 圣地亚哥一日游 [2017/04]
- 如何看待动物的生命?(组图) [2013/07]
- 成都之行(3)---都江堰 [2013/07]
- 看了温哥华,能留还是留下吧! [2015/04]
- 东海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吗? [2013/12]
- 谁是背后的黑手? [2015/01]
- 方舟子何罪之有? [2014/10]
-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2014/11]
演绎完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建立后,熊彼特在接下来的第四篇里开始论述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尽管他用了很多篇幅来诠释资本主义如何灭亡, 社会主义如何行得通,但这个主题才是整本书的重点。因为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在民主社会制度下和平演变的经济制度。为了证明民主政治 的重要性以及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他在这一篇里着重分析了前苏联等社会主义是否民主、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民主在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等几个问题。
在 熊彼特的眼里,民主是一个文明社会必备的最基本的政治环境,因此他给民主下的定义也很简单。他说民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政治手段。根据他的定义,当时世界 上苏联等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也属于他所界定的范围。为了避免混淆,他特别以“成熟”和“非成熟”加以区分,指出那些没有经过人民选票或少数政党的统治,而 且又不给其它政党任何机会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属于他定义下的民主。
他在开篇第一句就对“无产阶级专政”进行了严厉批 判,说没有任何事物比此更具欺骗性了。他不否认那些社会主义中存在的真正的民主思想,但对其暴力革命和“专政”手段非常反感,这都与他所构建的民主社会主 义程式完全相悖。所以他认为这样的社会主义是不民主和不成熟的,而且必然是失败的。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后来都不幸被他言中,都因为“不成熟” 而夭折了。
当年中国从苏联复制过来的新民主主义,就是凭着“民主”的美丽口号,吸引了中国大量知识分子和民众的积极响 应,并使用“暴力革命”赶跑了专制的国民党,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按照熊彼特所说,这也属于不成熟的社会主义,而且随即有出现恐怖统治的可能,无论长 期或短期,这种情况都不有利于除了那些发动革命的社会主义者以外的任何人。后来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恰好又证明了他这一预言的科学性。看看中国目前 的既得利益集团,特别是所谓的“太子党”,基本都是当年革命者的后代。比苏联及其他国家更不幸的是,中国人至今还没有从这种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根据一些 熟谙中国政治的专家预测,即将在中共十八大上产生的最高统治局中的几位核心人物,基本都是过去权力的亲脉或派系的延续。
在 解答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时,他首先认为现代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过程的产物,但不会随资本主义一起消失。因此他说,“在我们所界说的社会主义和我们所 界说的民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之中任何一个都能够没有另一个而存在。同时,两者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在适当的社会主义环境状况下,社会主义发动机 可以按照民主原则运行。”。对于这一段解释,我感觉和他的论述有点矛盾。既然经济制度不会脱离社会制度独自发展,“社会主义”怎么又可能“两者之中任何一 个都能够没有另一个而存在”呢。?如果他的那个“生产中央总局”没有实实在在的民主机制的监督,不就是一个地道的腐败机构吗?当然,这也许是翻译的原因, 更或者是我理解上的问题。
从前面两个问题的回答里,我们已很清楚看出,在他的社会主义制度变迁中,民主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 制度是在民主条件下自然解体的,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民主条件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当“事物的灵魂自动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经济条件具 备国家组织生产形式,民众又接受了社会主义制度后,还要通过民主的方式修改宪法,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转变。否则,就是如苏联那样的“不成熟状态下的 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他这里的民主,不仅是完成制度变迁的要素,而且还是社会主义是否成熟的衡量标准。从这点看,中国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
万 维网友“牛北村”博客里有一条微博,简练总结了三个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要素:“第一,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第二,贪官是高速的必要保障;第三,官商学 精英与黑社会形成的四面体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稳定结构。而这“三要素”的核心是权力。只要手中把握权力,就可以闷声发大财。”。虽然他是以政治笑话调侃,但 表达的可谓入木三分。尽管中国目前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核心问题就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没有民主机制的保障,也没有一个正常的法治和公民社会,在 这样一个环境下,怎敢奢谈建立“社会主义”?
最后一篇章是有关社会主义政党史略的谈论。因为时间关系,这一篇我几乎没怎么看。
至 此,我的作业总算完成了。可能很多网友早已不耐烦了,包括有的还提出了善意批评,以为我在故弄玄虚阔谈什么“主义”。其实,我既不懂经济,也不懂政治,对 于这些概念和理论更是找不着边际。这里基本都是出于社会常识的角度,或以约定俗成的理解和认识,毕竟我们都是在“社会主义”下成长的,对它的了解已经在下 意识上有种闻虎色变的反应。因此每当看到有人提到“社会主义”时,我都产生某种警觉,也促使我有了去读这本书的冲动。
(未完待续)
~~~~~~~~~~~~~~~~~~~~~~~~~~~~~~~~~~~~~~~~~~~~~~~~~~~~~~~
注:这个系列写于去年底,这里仅作为备份。附上当时部分网友的相关评论,与倍可亲网友分享。
-----
山哥:沁霈:多谢你的好分享。
熊彼得的探索至少在学术层面上还是有意义的。不过无论是如何“完美”的社会制度,都解决不了我们的罪性问题。没有个人的认罪和与神和解,解决不了人类彼此的争斗和敌对。因此个人的得救应该大大重要于社会制度的演进。。。
----
沁霈:谢谢山哥关注!
你说的对,无论如何“完美”的社会制度,都解决不了我们的罪性问题。更何况人类从来都不可能有完美的制度。
这里都是从社会层面讨论的,所以说熊彼得的学术探讨很有意义,尤其是当前这个危机时期。
----
多思:与上述几位网友博主一样,非常佩服你能静下心来阅读这些理论书籍,并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思考社会的变革进程。
年轻的时候也曾像你一样,
认真阅读了好些西方原著(主要都是马列原著)。现在回想起来,其中很多东西都是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比如说“无产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
命”。听起来好像非常理想---由穷人来专政富人,劫富济贫,这样似乎就可以实现中国历代造反革命、改朝换代的伟大理想。
但人类来到世上就是渴望过上富裕的好日子,穷人的最终理想还是渴望成为富人。就像贫农渴望占有土地,房客渴望成为房东一样。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历史的怪圈---“穷则变,变则富,富则修”。最终,无产阶级也在慢慢演化为有产阶级。
面
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是否再来一次文革?再来一次权力再分配?再来一次劫富济贫的“造反革命”?但是,即便像文革一样,腐败变质的当权派被打倒之后,整个社
会还是需要有人来执政、来掌权、来管理。如何防止新的当权派就不再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腐败?难道真的只能“七、八年再来一次”?中国经得起这样七八年来一
次的文革折腾吗?
所以说,非常赞同你的说法:“尽管中国目前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核心问题就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没有民主机制的保障,也没有一个正常的法治和公民社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怎敢奢谈建立‘社会主义’?”
我觉得,中国只有通过渐进的变革,对执政党与当权派施行切实可行的有效监督,逐渐建立合理与必要的法律法规,减少并防止非法的暴富暴利。这样才能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渐进有序地建立和谐的小康社会。
感谢分享!
----
昭君:沁霈:三篇大作一天发出来,让人有点目不暇接啦。以后这样的系列文章,最好是分开贴,这样可以让大家有时间消化:)。
熊彼得的这本书,去年冬天重温过,后来写了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道德分析”,就提到过他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论述,但我那几篇主要着眼于经
济和社会正义方面的内容,并且着眼于美国社会,而你的这几篇则着眼于民主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主要从政治方面论述,并且主要是跟中国的现状有关,
我觉得很有启发。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道德分析(上)
http://blog./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76865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道德分析(中)
http://blog./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76865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道德分析(下)
http://blog./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77549
谢谢分享!
----
山哥:忽然想起,90年代刚到澳洲时,那个国家很像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主要大企业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公有制比例很高。
由于民主法制健全,其实腐败并不是问题。可是经济效益却是大问题。
后来大规模私有化,市场化,大企业便大规模裁人。经济效益好多了,可是贫富差别也大了。
独立后的印度也曾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效法者。不过印度的经济社会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近年来市场化改革才使经济发展加快。。。
----
阿妞不牛:哈哈,沁霈好久不见,闭门读书,做博士后研究去啦?
熊彼特的书是经典。他的人生虽然以社会学家开头,却是以理财的经济学家著称的。35岁当上奥匈
帝国的财政部长,后来成为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提出的几个经济学理念,都是经典性的,比如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创新(Innovation)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他的政治学著作,是以你读的这本为经典。这部著作,俺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关于精英式民主理论。他认为,民主仅仅是产生治理者的一个
过程,而且还不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这点简直就是小孩子的常识)。他的杰出在于声称无论人民参与民主的程度深浅,政治权利始终都是在精英阶层转让。这个观
点,同认为资本主义即将崩溃一样,认为苏联式社会主义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将来也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一样的统治危机。要知道,他此书写作出版是1942
年,苏联社会主义红旗正飘扬。
我们可以看到熊彼特这个观点的时代局限,同时也超越时代的意义。时代局限,明显的是他不同意当时彻底自由派经济学家
如芝加哥大学哈耶克对苏联共产党极权体制社会主义的批判,哈耶克认为那是通往奴役之路。而熊彼特认为那是一个新型的同资本主义竞争的理想实验与实践,其生
命力超越资本主义,尽管最终也会像资本主义一样衰亡。
说他超越时代,是他这个观点,认为民主与专制都是社会政治方式手段,形态不同,本质一样,都
是精英统治愚民,半斤八两。想想万维有多少网友,不论知道不知道熊彼特,都从心底赞同这个高论。那么,这个高论导出的高见就是:美国苏联中国朝鲜津巴布
韦,政治制度无分优劣高下,都一样。
所以,世界上的人,无论有没有选择,生活在这些不同国度,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上帝都同样眷顾着欣赏着他们。
熊哉此论!
----
阿妞不牛:沁霈,你总是那样谦虚,而俺总是保持狂妄,咱们是天生一对啊。
俺觉得你第一篇第二篇都非常不错。尤其是第一篇,你清晰地看出了熊彼特糊涂的地方。
第二篇,你也鲜明地指出了熊彼特的理想主义误区。熊彼特指出了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危险性。但是他毕竟没有走到列宁关于《帝国主
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那样武断的地步。虽然谁也不能说资本主义就万世兴隆香火不绝,但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已经破产(熊彼特也预见到了),而民主社会
主义,在如今的西班牙希腊,也结出了苦果。这不是民主的错,而是违背经济规律,错误认识人性的错。
俺建议网友把你这三篇通读。
----
香椿树1:官商学黑形成的立体铁三角利益输送结构确实很稳定, 但是这与民主无关, 而是控制社会的方式, 简单点说, 就是最有效的统治工具。 官商学黑本身是资本主义或者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即便社会动荡, 他们也能很快重新组合。
但是, 官商学黑体制有一个问题, 就是压榨的高效率导致整个系统迅速失败, 也就是经济危机了。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选举与民主没有关系,谁都知道选举是金钱操纵的, 但是, 选举给人希望, 就如同当年科举一样, 有能力的人不要去反抗社会, 还是参加我们吧, 尽管独木桥很窄。
但是这种松动仅仅是心理上的, 不起决定作用, 中国古代避免经济危机的方式是皇权横行霸道大乱官商学黑的运行, 而西方避免经济危机的方式是不断利用金融战争市场舆论技术对弱国进行掠夺。
----
沁霈:香椿树1,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和评论!
哈哈,看来你是深受马克思思想影响啊。不过,你这个“官商学黑”是个四角关系,不具备立体三角结构的稳固性。你说的没错,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也和经济一样,都偏离了原先的设计。这点我在前面也提到了一些。
----
香椿树1:立体三角是三角锥形, 官商学黑每组占据一个顶点,形成4个三角形, 互相牵连制约, 结构确实很稳定。
从社会学角度, 官商学构成白道铁三角, 黑社会构成黑道呼应, 官商利益输送, 学者抬轿子擦屁股吹喇叭, 白道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黑社会, 比如绑架暗杀,造谣抹黑。。这个结构敛财相当有效。 并且, 铁三角的四极asaz
----
沁霈:香椿树1,谢谢回复!哦,原来是这样啊。
以你这样描述,资本主义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社会啊!如果这样,资本主义应该早就灭亡了。不知他们的社会是怎么发展的?真的不理解,居然还吸引那么多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移民。特别是我们中国人,那不等于又回到旧社会了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