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震后五年的汶川(二)--参观羌寨

作者:沁霈  于 2013-11-17 02: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游山玩水|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28评论

关键词:汶川, 地震, 重建

途径茂县时,我们参观了一个具有典型古风遗韵特色的羌寨。

从相关专家研究资料可知,羌族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是在吸收和融合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演变经久不衰。

历史上的羌族人喜欢群居,其建筑通常是成片而建。据说四川境内,特别是集中在茂县,至今仍然完好保存大片古羌族建筑群,因而有“中华建筑化石”之称。专家还考证,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建筑原型,基本都来源于羌族建筑,因此在中国建筑史上,羌族建筑享有相当高的地位。

羌族建筑在空间布局上,一般是以碉楼为中心而展开的灵活多变的形式。由于防御性和安全性因素,历史上的碉楼是羌族人用来保护生存环境的军事防御设施。现如今,碉楼已经升华为羌族建筑的一个典型文化特征。在茂县,无论是县城还是羌寨,随处可见傲然挺立且形态各异的碉楼。

改革开放前,居于高海拔的羌族建筑鲜为外界所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随着九寨沟风景区的开发,这些代表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才日益被外界发觉和关注。可是,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又几乎将其毁于一旦。实事求是地说,为了抢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的确花了不少人力和物力用于系统规划、维修和保护。请看图证。

羌寨通常由多至几百户组成,且建在依山傍水的河谷或半山腰地带,这主要是出于生活和耕牧方便且具安全性的考虑。这个叫“坪头羌寨”的羌寨,是“5.12”地震后完全从废墟上重建的,地处茂县凤仪镇,屹立于岷江岸边,海拔1688米,全村500余户,人口约2000人,95%是羌族。

村寨里羌族民居文化特色非常显著,建筑气势宏大,到处是白石镶墙、小桥流水。除了建筑以外,羌族的舞蹈、神秘药方和饮食等风情文化特色,也很吸引游客。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一片田地,里面栽满了果木和菜蔬。眼下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一栋栋羌族民居掩映在一片花海之中,整个寨子里飘满着沁人心脾的梨花香味。置身其中,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让人如痴如醉。

登高望远,眼前呈现出一幅在中国很少见的画面。巍峨连绵的群山,托起一片碧蓝的天空。山脚下是奔流的岷江,江的对岸就是建设一新的茂县县城。

巴蜀被称作为“天府之国”,其地理优势是易于闭关自守,历史上向来是趁时作乱崛起者的窃踞称雄之地。如西汉末年的公孙述、三国时期的刘备、东晋的李特、南北朝的萧纪、五代时期的王建和孟知祥等等。“井洛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至此也终于明白,为何中国历史上总是“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原因了。

羊头是羌寨的图腾。这是寨门。

羌寨的碉楼,被人称为“东方金字塔”,连民居也建成了碉楼的样式。

羌族人自古以来就擅长砌石、筑堰和打井,都江堰工程得以使用至今且闻名于世,主要应归功于羌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里的民居,也都沿袭了传统的羌族建筑特色,用木条和石子垒砌而成,其精湛美幻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用木条装饰的窗框,四角都刻有羊头的图腾标志。

寨内分布着不少这种反映羌族人民生活情趣的雕塑

自从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一副精美的羌绣作品后,羌绣的知名度因此广传开来。据说羌绣目前已经产业化,成为当地经济的一大支柱。在这里发现,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镶有羌绣图案。看来羌族同胞已经将羌绣发扬光大,把此技艺“绣”到墙上了。

羌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从来没有文字,其文化都是靠口传耳授传承下来的。这面石墙上的简单图案,可能是后人凭想象追忆的类似象形文字。

寨子里有一个释比文化的长廊。据介绍,释比是羌族中最具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由于没有文字,释比的传承是以师徒形式,其经典都是口传身授的。释比熟知本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神话传说,不仅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能力非凡,主持羌族中所有的祭祀、治病和婚丧嫁娶等活动。因此,释比在羌族社会中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不过,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通融,据说释比目前已濒临绝传的危机,中国相关文化部门正积极想方设法抢救。

从图上可知,这是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形象旅游新寨。虽然外形上依然保留了羌寨文化风格,但内在功能已经与羌族传统南辕北辙,完全转型为一个现代化的旅游胜地。寨内服务设施齐备,住宿均按星级标准建设,集休闲度假、特色观光、生态旅居和感受羌族文化为一体。据说旅游旺季时,这里人满为患。

寨子里类似这样的住户非常普遍,可见他们的灾后生活是富裕的。此情此景也让人很纠结,毕竟这一切都得益于这场地震,某种意义说,是以亲人的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发生地震,没有被开发成旅游区,这里会和现在一样吗?

是别墅级别的建筑,想必住户也非一般羌民。

放学归来的羌族学生儿童


(未完待续,谢谢分享!)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3 回复 猪扒戒 2013-11-17 05:18
漂亮。谢谢。
2 回复 小雨点0514 2013-11-17 07:15
       谢谢
3 回复 沁霈 2013-11-17 07:41
猪扒戒: 漂亮。谢谢。
谢谢鼓励!
1 回复 沁霈 2013-11-17 07:41
小雨点0514:           谢谢
也谢谢你的分享!
0 回复 澳洲吴言 2013-11-17 08:10
博主的每篇游记都是图文并茂、制作精良的上品
0 回复 yulinw 2013-11-17 10:22
   很商业式的漂亮~
3 回复 沁霈 2013-11-17 10:47
澳洲吴言: 博主的每篇游记都是图文并茂、制作精良的上品
谢谢谬赞!呵呵。
1 回复 沁霈 2013-11-17 10:48
yulinw:    很商业式的漂亮~
是这样的,商业化氛围太严重了。谢谢关注!
1 回复 秋天的云 2013-11-17 12:05
不是古话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这些地区的发展之快的确是因为地震后重建的原因,是举全国之力造就的。不过当地人很懂得感恩的。
2 回复 AugustFirst 2013-11-17 15:50
美丽,幸福,欣慰,感激!
1 回复 亦云 2013-11-17 20:25
客观来讲 国内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集中地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苛刻恶劣的,那是因为从其祖先开始可能由于环境的隔离 导致其发展和演变跟汉族没有同步 49年后 民族政策+户籍制 又固化了 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
1 回复 kzhoulife 2013-11-17 23:09
好山好水好部落,有机会一定去转一转!
2 回复 rosejyy2000 2013-11-18 03:18
建筑很有特点,九十年代末去过九寨沟,经过羌族人民的住处,没好好拍下来。九寨沟的照片也失落了。真的很想再去一次。
1 回复 kokokola 2013-11-18 08:20
中国有些地方就是风水好,震过以后还是好风水,就是一时的短痛,有灾无患。
2 回复 秋天的记忆 2013-11-18 12:40
太漂亮了,跟着你的游记又重温一遍。谢谢分享!
2 回复 沁霈 2013-11-18 14:33
秋天的云: 不是古话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这些地区的发展之快的确是因为地震后重建的原因,是举全国之力造就的。不过当地人很懂得感恩的。 ...
没错,当地人确实对政府很感激。我在汶川时,一位羌族姑娘曾经亲口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3 回复 沁霈 2013-11-18 14:34
AugustFirst: 美丽,幸福,欣慰,感激!
谢谢分享!
1 回复 沁霈 2013-11-18 14:36
亦云: 客观来讲 国内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集中地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苛刻恶劣的,那是因为从其祖先开始可能由于环境的隔离 导致其发展和演变跟汉族没有同步 49年后 民族政 ...
你说的对,少数民族祖祖辈辈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在逐步改变了。只是得与失的问题,很难平衡。谢谢你的评论!
2 回复 沁霈 2013-11-18 14:37
kzhoulife: 好山好水好部落,有机会一定去转一转!
是的,非常值得一去。祝你早日成行!
2 回复 沁霈 2013-11-18 14:38
rosejyy2000: 建筑很有特点,九十年代末去过九寨沟,经过羌族人民的住处,没好好拍下来。九寨沟的照片也失落了。真的很想再去一次。 ...
心动不如行动,赶紧计划吧。呵呵。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7: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