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圣地(1)—一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2020/08]
- 穿越圣地(2)--凯撒利亚 [2020/09]
- 这就是温哥华最差的社区吗?(组图) [2014/04]
- “逃离中国”(组图) [2013/12]
- 穿越圣地(3)--“上帝的葡萄园”(迦密山) [2020/09]
-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 [2014/03]
- 落基山脉之旅(6)--“皇冠上的宝珠” [2015/10]
- 受难节的意义 [2017/04]
- 成都之行(2)---人文篇 [2013/07]
- 远志明事件之我见 [2015/01]
- 我为什么要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一个历史短浅的国度---育空地区(一) [2013/09]
- 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图书馆(组图) [2014/01]
-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一) [2018/01]
- 《甄嬛传》中有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吗? [2013/06]
- 自由经济市场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吗? [2015/03]
- 圣地亚哥一日游 [2017/04]
- 如何看待动物的生命?(组图) [2013/07]
- 成都之行(3)---都江堰 [2013/07]
- 看了温哥华,能留还是留下吧! [2015/04]
- 东海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吗? [2013/12]
- 谁是背后的黑手? [2015/01]
- 方舟子何罪之有? [2014/10]
-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2014/11]
第三天早上在酒店大堂与旅行团汇合后,坐上大巴,沿着冰原大道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Jasper小镇。
这条连接Jasper和Banff的冰原大道(Icefields Parkway),也就是93#公路的北段,全长绵延229公里,最后与1#横贯公路相连,被称为世界十大最美旅游线路之一。冰原大道沿途风光无限,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不仅有广袤的荒野、古老的冰原和原始的高山湖泊,还有各种野生动物,是整个落基山脉中最著名的一条风景线。
虽然老天不作美,没有给我这次旅行安排一个好的天气,落基山脉雄伟的身姿还是随处可见。
雨越下越大,导游也以安全为借口,一路上都没让停车。没办法,只好用手机抓拍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的凭证。旁边就是弓河。这么一条
名闻遐迩的河流,在我的镜头下变成了这副模样。不过,也算是一种朦胧美,可以给人更多的想象维度。
雨幕中的瀑布,似乎没有昔日的气势,但魅力依旧,照样吸引具有某种精神的游客。
“临时抱佛脚”,赶紧从维基上补习一点地理知识。落基山脉属于科迪勒山系( The Cordillera mountains)在北美的主干。科迪勒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岛,绵延约15000公里。落基山脉由许多小山脉组成,其中有名称的就有39个,从加拿大的BC省一直到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绵延4800公里,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落基山脉的崛起和屏障作用,对整个北美洲的大陆气候、水文分布、地理环境、人文景观以及交通布局都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丰富的多种矿藏资源,堪称世界“矿产宝库”。在地球资源严重缺乏的今天,这些先天财富显得弥足珍贵。除了圣劳伦斯河外,北美几乎所有的大河都源于落基山脉,是大陆的重要分水岭。
落基山脉的主要部分在加拿大境内,加拿大政府已经在该区域成立了好几个国家公园,而且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性保护遗产。如班芙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贾斯帕国家公园(Jasper National Park)、优鹤国家公园(Yoho National Park)、库特尼国家公园(Kootenay National Park)。
大约中午时分,我们到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
整个落基山脉有17个冰原,其中哥伦比亚冰原最大,也是北极圈外最大的冰原遗迹,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哥伦比亚冰原总面积有325公里,深100~365米,历经四次冰河时代而形成,主要有6条冰河组成,平均海拔3000米,是太平洋、大西洋及北冰洋的分水岭,为整个北美提供了洁净的水源和空气,198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我们去的这个冰河叫Athabasca Glacier,是哥伦比亚冰原的一部分,因为靠近冰原大道,所以最为人们熟知。该冰河约6平方公里,只占整个哥伦比亚冰原面积的1.8%,冰厚超过100米,据说已经堆积了8000多年。地球的温室效应已经使这条冰河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后退了1.5公里。之所以保留到现在,是因为降雪量大于融化量。这里每年有7米的降雪量。即便如此,据说冰原的体积也已经比100多年前小了近一半。
这是游客服务中心,另外还提供吃、喝、住以及购物等一条龙服务。
不知是因为下雨还是时间关系,游客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们很快便搭上去冰原的巴士。到了半山坡上再转乘雪原冰车。
冰河上的温度很低,雨雪交加,冰面上也很滑。由于临时起意,加上跟团旅游,忘记带雨伞和厚实的衣物了。冷得直打哆嗦。拍了两张照片,赶紧走回车里。
冰河是由于重力挤压从冰原底部向坡地滑动的一条雪道,由于载流的冰雪和石块较沉重,所以流速很慢。如这条Athabasca Glacier冰河,长达6公里,一年大约只移动7米。所以,冰雪要从冰原流到冰河的下端,至少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宽厚的冰层,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浅蓝色,非常动人。也有部分冰面,由于含有空气和杂质,微微泛着白色。整体看上去,给人一种沧海桑田的意味。
两边的冰川还在不断融化,冰水形成细细的涓流潺潺而下。像似被机械破碎的石子,其实都是随冰川融化而下,再由冰河推向两边堆积起来的。日积月累,山谷两边已经堆得很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采石场呢。
这里原是连在一起的山体,硬生生被冰川撕裂成两半!实在难以想象!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啊!
我们还冒雨在“天空玻璃桥步道”(Glacier Skywalk)上漫步了一圈。据说这个玻璃步道是去年刚刚建成的。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尽管已经淋成了“落汤鸡”,但站在这400米的高空上,深入山谷30米体验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再俯瞰四周迷人的冰川景色,这种感受也是非同寻常的。
因为雨太大,很多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所以效果很差,请读者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