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圣地(1)—一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2020/08]
- 穿越圣地(2)--凯撒利亚 [2020/09]
- 这就是温哥华最差的社区吗?(组图) [2014/04]
- “逃离中国”(组图) [2013/12]
- 穿越圣地(3)--“上帝的葡萄园”(迦密山) [2020/09]
-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 [2014/03]
- 落基山脉之旅(6)--“皇冠上的宝珠” [2015/10]
- 受难节的意义 [2017/04]
- 成都之行(2)---人文篇 [2013/07]
- 远志明事件之我见 [2015/01]
- 我为什么要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一个历史短浅的国度---育空地区(一) [2013/09]
- 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图书馆(组图) [2014/01]
-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一) [2018/01]
- 《甄嬛传》中有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吗? [2013/06]
- 自由经济市场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吗? [2015/03]
- 圣地亚哥一日游 [2017/04]
- 如何看待动物的生命?(组图) [2013/07]
- 成都之行(3)---都江堰 [2013/07]
- 看了温哥华,能留还是留下吧! [2015/04]
- 东海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吗? [2013/12]
- 谁是背后的黑手? [2015/01]
- 方舟子何罪之有? [2014/10]
-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2014/11]
以当今世界标准来看,该机场充其量也就是个汽车站的规模。
机场里有点熙熙攘攘,却没有想象的那么杂乱无章。
古巴人很少外出,搭乘飞机的基本都是来度假的外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加拿大人,其次是欧洲人。由于美国对古巴实行封锁政策,距离最近,却很少有美国人。据说美国人若非法来古巴,不但会遭到大数额的经济惩罚,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也许古巴不够有吸引力,中国人也很少。
不知为何,我们在海关又办理了一次出关手续,好在非常简单,海关小姐几乎眼都没抬就啪啪盖了一个章放行了。
出了海关,远远看到各个旅游公司的接机人员,已经一字排开举着牌子等候在那里了。Transat公司的标志是浅蓝色。找到穿着浅蓝色T恤的工作人员,我们随他出了机场。
停车场上出租车很少,基本都是Shuttle Bus。
这些崭新夺目的Shuttle Bus上都印有“宇通”两个汉字,据说是当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古巴时送的一批大礼。我们上了其中的一辆,乘客基本是去同一个或相邻的几个酒店。
车上导游是一位年轻的小姐,身材不高,但面庞俊俏,黝黑色皮肤,看上去十分健美。她的态度不算热情,但很有礼貌,落落大方,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蔚蓝色的加勒比海,散发着迷人、神秘的光芒,自古以来,吸引无数的慕名者前来冒险、探索,并留下一个个经久不息的神话和传奇。
也许是受殖民历史之痛太深,自1959年之后的30年里,古巴很少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只接纳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少数客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的落后和退步。1990年,古巴开始实施旅游开放政策,并于1994年成立旅游部,投资35亿美元兴建旅游设施。目前古巴的旅游业已取代传统的蔗糖业,成为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巴拉德罗完全以旅游为主业,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色,因此被人们笑称为中国深圳式的“一国两制”经济特区。
这是政府在通往巴拉德罗的唯一一条公路上设置的检查站,除了酒店服务人员和出租车司机外,一般本地人不可随意通行,只允许外国游客出入。
巴拉德罗是一条东西向20公里的半岛,南北向的宽度也只有3百多米。细长的海滨上,排列着近百家大小不同档次的度假酒店。巴拉德罗也是古巴最早开发旅游观光的地方,酒店建筑有点老式,相对标准也差一些。
在旅游公司建议下,我选择了这家五星级酒店。这个被称作All-Inclusived的旅游套餐,包括往返机票、机场接送、酒店住宿和餐饮等全部费用。酒店里的饮食酒水不仅可以任意选用,而且有各种娱乐运动项目设施,尤其是沙滩活动,尤其受欢迎。如果不愿意外出,除了小费以外,几乎不用花钱,就可在酒店里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大约40分钟左右到了酒店。这是一种度假式酒店,一栋栋独立的三层建筑,鳞次栉比地分布在一排排椰树的绿荫里。整个环境布局完全像似一个热带花园,很喜欢!远超过大都市里那种商务性高层酒店。当然,除了外部环境,酒店房间里的硬件设施最多只能是三星级的标准。即使这样也足够了,不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嘛!毕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是在外面。
酒店里有好几个大小不一的自助式餐厅,一个主餐厅,其余的分别靠近沙滩和游泳池的辅助餐厅,另外还有一个意大利餐厅和日本餐厅。
酒店还设有两个露天游泳池,其中一个是儿童游泳池。
在这里最大的不便就是上网,这也是古巴普遍存在的问题。酒店不提供免费上网服务,需要时可以在前台花3比索买一张卡上网,时间大约一小时左右,而且网速慢,信号时有时无,一张卡很快就用完了。酒店大堂也设有一台收费的公用台式电脑,据说网速也很慢,很少有人用。主餐厅设在一个小型人造湖边,湖水倒影,景色交融。湖的中央是一个用椰子树叶盖成的酒吧,既古朴又不失现代风雅。我经常在这里消遣时光。
喜欢饮酒的人来这里算是有福了,酒店所有的酒水不但免费,而且还能现场享受优质的服务。据介绍,这些调酒师都经过专门培训。当然别忘了给小费,而且不是1个比索就可以打发的。
古巴盛产朗姆酒,调酒师都是以此为基料来调酒。估计很多人对一种用新鲜薄荷叶调制的Mojito鸡尾酒很熟悉,这是古巴最著名和最传统的一种鸡尾酒,据说是当年海明威的最爱。我只品尝过一次,感觉一般,主要是不喜欢其中的薄荷味道。
尝了几种酒水,其中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做Pina Colada的鸡尾酒,由白朗姆酒、椰浆和菠萝汁调制而成。我看了一下调酒师的操作过程,其实方法很简单。首先用搅拌机将冰块打成冰沙,倒入一个玻璃杯里,然后把白朗姆酒等几种主料分别加入杯中,稍作搅拌,最后将菠萝片夹在杯沿边作为点缀即成。点这种酒的人很多,大家都喜欢椰奶的醇厚和酒的丝丝淡香,泯在口里如蜜滋润,咽下去更有一种沁入心田的甘冽,喝完后立刻感到气定神贻。如果端一杯坐在沙沙风响的椰树下静静品尝,更是别有一番风情。遗憾的是我把这种酒的照片拍砸了,当时没有检查,直到最近整理照片时才发现非常模糊不清。这个餐厅,距离沙滩仅百步之遥。
沐浴在和煦的晨辉中,安静地享受早餐。看到这个画面,一种感恩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意大利餐厅,需要提前预订。
儿童游泳池
这是一种小型电力通勤车,免费帮忙接送客人去酒店里的各个场所,有需要的客人,可以随时招呼。
古巴现行两种货币流通体制。一种是可兑换比索(简称CUC),基本与美元等值,通常用于外来游客、大部分旅游场所以及大型的超市商店等;另一种是古巴比索,也叫土比索(简称CUP),仅限于当地人使用。两种比索的汇率比是1:25,也就是说当地人1比索买的东西,外国人需要多付25倍的价格。在古巴使用加币和欧元比较经济方便,因为美元还要另加10%的手续费。
众所周知,古巴现行社会主义体制,大部分开支都是公费,比如医疗和教育。所以古巴人的收入普遍较低,除了一些大公司高管和国家重要专业人才(其实也只有100加币左右),一般人的日工资基本都在1CUC左右,相当于0.7加币上下。在古巴的服务业,小费几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只是没有统一标准,完全是自觉自愿,但多数客人都自觉给小费,最少1比索。按照这个习俗,即使一人每天只收到1比索小费,就已经挣回一天的工资。而实际上一个人平均每天受到的小费远不止一比索。这就意味着该行业的经济收入远大于普通人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那些公司高管和专业人士的工作收入。
古巴人基本都比较友善,所以小费并不能决定服务质量的好坏,即便没有小费也能得到相同的服务。这也是我在古巴留下的另一个很深的印象。这些年轻人都来自加拿大,暂时告别工作的繁忙,完全置身于轻松和快乐之中。
这是我每天必去的健身房。里面运动器械很简单,但也足够达到运动效果。
大堂里每天都有不同的文艺表演
酒店的服务生都很心灵手巧,连洗手间也这么用心布置。简单摆弄一下,马上变得情趣盎然,而且还是就地取材呢。
路边随处可见怒放的花朵
酒店房间里的设施非常简陋,一个上世纪的电视机根本不能开启,轰轰作响的老式挂壁式空调还在漏水,但房间收拾的比较干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床单,每天都被叠成不同的动物造型,还栩栩如生呢。
坦白说,除了特定的餐厅外,自助餐里的食物实在不敢恭维。食物不但品种少,而且不新鲜,味道又不好。
古巴属于热带气候,应该盛产水果,但酒店每天提供的都是香蕉、木瓜、番石榴和柚子等几种相同水果,连最普通的苹果和橙子都少见。刚开始觉得番石榴还不错,但后来越发觉得里面坚硬的籽粒实在难以忍受。好在我比较喜欢木瓜,只是每天吃,一定会腻的。从上图也可以看出,盘中是多么羞涩!
不过,据说古巴的食物大多是Organic。
有人说古巴的现状跟中国的上世纪70年代差不多,即物质贫乏、生活水平较低等。其实不完全这样。古巴目前的物质条件确实不如世界发达国家丰富,就连这样的五星级酒店的供应也有限,但也不至于像中国那个年代一般赤贫。而且在人的精神面貌方面,似乎还强于现在的中国。在这短短几天里,我接触了几位当地人,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从他们身上发现的共同点是心态平衡,既不浮躁也不颓废,更不因国家贫穷而失去自信。当然,他们也盼望国家的变革和发展,希望与美国和邻近国家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随着奥巴马这次访问古巴的结束,或许就是两国破冰之旅的开始。
旁边的酒店正在进行扩建。这种老掉牙的建筑设备,也只有在古巴可见。奇怪的是,居然保护的这么完好。
酒店外的公交车站
喜欢听闻这种椰风阵阵的感觉
未完待续。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