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圣地(1)—一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2020/08]
- 穿越圣地(2)--凯撒利亚 [2020/09]
- 这就是温哥华最差的社区吗?(组图) [2014/04]
- “逃离中国”(组图) [2013/12]
- 穿越圣地(3)--“上帝的葡萄园”(迦密山) [2020/09]
-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 [2014/03]
- 落基山脉之旅(6)--“皇冠上的宝珠” [2015/10]
- 受难节的意义 [2017/04]
- 成都之行(2)---人文篇 [2013/07]
- 远志明事件之我见 [2015/01]
- 我为什么要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一个历史短浅的国度---育空地区(一) [2013/09]
- 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图书馆(组图) [2014/01]
-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一) [2018/01]
- 《甄嬛传》中有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吗? [2013/06]
- 自由经济市场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吗? [2015/03]
- 圣地亚哥一日游 [2017/04]
- 如何看待动物的生命?(组图) [2013/07]
- 成都之行(3)---都江堰 [2013/07]
- 看了温哥华,能留还是留下吧! [2015/04]
- 东海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吗? [2013/12]
- 谁是背后的黑手? [2015/01]
- 方舟子何罪之有? [2014/10]
-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2014/11]
古巴面积不大,只有11万平方公里,南临美丽的加勒比海西北部,西泊墨西哥湾的入口处,而东北面恰似一襁褓躺入大西洋的臂弯里。
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古巴的常年气温都在20度以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古巴不仅拥有漂亮的海滩,土地也非常肥沃。植被茂密的山丘和广袤的平原,非常有利于种植业,这就是古巴的蔗糖、烟草和咖啡等为何那么出名的原因。
从地形上看,古巴酷似水中一条头东尾西横卧着的鳄鱼,因此被人形象地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另外还有“墨西哥湾的钥匙”之称,因为其位置正好卡在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之间的海上要道。
这是一个充满色彩的国度,从自然景观到人文特色,都仿佛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山谷,雄伟的建筑,艳丽的服饰,还有热情似火的音乐、舞蹈、书画等等,无不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这里又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变化的地方,历史上的古巴,从来就是列强争霸和海盗出没的地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所带来的民族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实践、冲撞和变化等,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斑斑印迹。
我的历史学的不好,尤其是对古巴的历史更加孤陋寡闻。为了便于介绍,我需要大致梳理一下古巴的历史脉络(摘自维基)。
在哥伦布发现古巴岛以前,岛上的居民基本是最早的瓜纳哈塔贝伊人以及后来的泰诺人和西波内人。1492年10月27日,哥伦布在东部登陆,之后带来了西班牙人,从此古巴沦入被殖民和霸占的历史,直至1902年独立。
1511年开始,古巴成为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区域最重要的殖民地,1515年哈瓦那城建立。1741年,英国人入侵古巴东部,并占领了关塔那摩湾。1754年,西班牙与法国联盟向英国开战,英国凭着船坚炮利战胜了盟军并占领了古巴。后来,西班牙妥协,以放弃佛罗里达为条件换回了古巴。
1790年,饱受殖民统治的古巴人民首次发起独立运动,并爆发了一系列奴隶起义。1868~1878年,又爆发了十年之久的反殖民战争,并且一度建立了战时共和国,最终因实力不敌而失败。
1880年,古巴实现完全废奴。1895年初,在诗人何塞.马蒂的号召下,古巴人民再次发起独立运动,并成立革命政府,三年后占领了三分之二的领土。
1898年初,美国因缅因号事件与西班牙开战,最终迫使西班牙投降和彻底放弃对古巴的主权,交由美国接管,从此结束长达400余年的统治。但当时的古巴,并没有真正的独立。1902年,美国扶植了一个傀儡政府,却不愿意撤军,并且强行租用两处海军基地,其中的关塔那摩基地至今都被占领。之后,美国乘古巴地方动乱使用武力占领了古巴三年,并以军事干扰古巴内政,因此引起古巴又一波反抗运动。
1933年,独裁者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趁乱上台。作为古巴历史上唯一的非白人元首,在其担任总统的前四年里(1940~1944年),古巴的言论自由以及妇女参政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放。受当时宪法限制,巴蒂斯塔不能连任,这使他十分失落。1952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巴蒂斯塔终于利用军事政变再度上台。之后,他废除了1940年刚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进步性质的宪法,实行军事独裁,制定了一系列反劳工、反自由的条例,并与美国签署了军事互助条款。他盗窃国库,出卖国家资产,纵容黑社会,弄得整个国家乌烟瘴气,民愤极大。
1953年7月26日,古巴革命爆发,在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纳率领下,经过一系列的浴血奋战,终于摧毁了巴蒂斯塔的独裁政府。1959年1月1日,革命军胜利进入哈瓦那,成立古巴共和国和革命政府,菲德尔.卡斯特罗任总理,自此拉开古巴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大幕。
卡斯特罗政府上任后,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推广集体农业实行国有化体制。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把美国在古巴价值25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没收充公。美国人当时在古巴拥有40%的甘蔗田、90%的矿场、80%的公共事业,以及几乎全部的养牛场。另外还有部分房产。这一举动当然令美国十分恼火。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并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至今。
1960~1985年,古巴的人均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1%,1985年超过3000美元,超过很多其它拉美国家的平均值。1990年8月,由于石油和物资的短缺,产生大面积的饥饿,政府宣布进入“特殊阶段”。随着苏联的解体,使本来依赖苏联援助的古巴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为了也使古巴步东欧国家的后尘,放弃社会主义,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大对古巴的封锁,但卡斯特罗死扛社会主义大旗,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计划经济。不久,古巴也意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93年开始进行改革,并在1997年的党代会上提出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
2011年,劳尔.卡斯特罗接替兄长菲尔德.卡斯特罗,当选为古巴新的最高领导人。他上任后,除了继续老卡斯特罗的执政路线,也加大力度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并且废止了领导人的终身制。
2014年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奥巴马今年3月20日的古巴之行,也是近90年来美国在任总统对古巴的首次访问。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对立后,两国重启互动,对于美国来说或许没有太大影响,但对古巴而言却充满了种种预测和不确定性。“改变”,是奥巴马当年竞选的获胜砝码,在离任前夕,他试图将这个宝典植入这个长期故步自封的国度,能否生根发芽,相信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
时间在延续,历史要发展。期待与忧虑纠葛,感性和理性斗争。封闭与开放,传统和变革,等等矛盾,都使这个国家充满了神秘感。我想,也许正是这些因素,才如此吸引世界各地好奇客的眼光吧。
在去哈瓦那的途中,经过马坦萨斯(Matanzas),一座被称为“古巴雅典”的城市。该市坐落在一个海湾里,人口约有15万左右。上世纪18世纪后期,这里曾是法国移民时最繁华的地方。
马坦萨斯是古巴殖民时期最早开辟甘蔗种植的地区之一,当时有大批黑奴从非洲运送到这里从事甘蔗耕种。19世纪时,奴隶数量达到当地人口的63%。
这里是“美西战争”最先打响的地方。1898年4月24日,西班牙对美国宣战,次日美国应战,并于当日跑轰马坦萨斯,战争由此爆发。斑驳的建筑,凹凸不平的路面,从这些照片上似乎还能看出当年炮火留下的痕迹。
马坦萨斯有三条河流穿过市区,因桥梁较多被称为“桥城”。
马坦萨斯还是古巴传统的伦巴舞和Danzon的发源地
沿途所见的民居
公寓楼
大片的红土地
这是一家中国石油公司的钻井,远远看见一面中国国旗迎风招展。据司机介绍,古巴有很多外国公司来开采石油,中国的公司也有不少。他们在当地招工人,都要与政府签订合同,然后工资由政府统一收发。
由于受经济条件、开采能力以及美国禁运等限制,古巴的石油长时间靠进口。墨西哥湾是世界上公认的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古巴就处在中心地带。为了摆脱对外能源的依赖和发展经济的需要,目前除了继续加大与传统盟国,如委内瑞拉、中国的合作,也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力量。加拿大的石油公司,也早在十几年就与古巴建立了长期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合作关系。针对墨西哥湾巨大的石油利益,美国当然也是垂涎欲滴,很多美国的石油企业包括一些官员,都对政府的经济制裁和贸易封锁政策怨声不断。
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产油国家因为缺乏炼油技术,而不得不出口原油再进口汽油。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炼油技术的进步还是受益于古巴。古巴革命前,美国曾经在古巴新建了一个技术先进的炼油厂,革命后被古巴收为国有。上世纪70年代,中国派出一批专业人员去这个炼油厂学习,并将技术带回,因而提高了炼油能力,解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在那种封锁年代,中国能够掌握当时美国人的炼油技术,真的要感谢古巴革命。当然,更应该感谢美国人的聪明智慧。
巴古那亚瓜(Bacunayagua)大桥,号称是世界十大美丽桥之一,长314米,宽17米,距离谷底最深处110米,是古巴最高的桥。该桥落成于1959年9月,距离马坦萨斯市20公里,是马坦萨斯省与哈瓦那省的分界。这里是一个休息站,旁边设有一个观景点,方便游客登高望远,可以欣赏到整个马坦萨斯省的美丽景色。
休息站有一个纪念品商店,门口挂满印有切.格瓦纳头像的多款T恤,由此可见古巴人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但是,我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巴很多公共场所出现的英雄头像大多数是切.格瓦纳,而不是卡斯特罗。
休息站上的乐队表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