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圣地(1)—一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2020/08]
- 穿越圣地(2)--凯撒利亚 [2020/09]
- 这就是温哥华最差的社区吗?(组图) [2014/04]
- “逃离中国”(组图) [2013/12]
- 穿越圣地(3)--“上帝的葡萄园”(迦密山) [2020/09]
-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 [2014/03]
- 落基山脉之旅(6)--“皇冠上的宝珠” [2015/10]
- 受难节的意义 [2017/04]
- 成都之行(2)---人文篇 [2013/07]
- 远志明事件之我见 [2015/01]
- 我为什么要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一个历史短浅的国度---育空地区(一) [2013/09]
- 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图书馆(组图) [2014/01]
-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一) [2018/01]
- 《甄嬛传》中有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吗? [2013/06]
- 自由经济市场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吗? [2015/03]
- 圣地亚哥一日游 [2017/04]
- 如何看待动物的生命?(组图) [2013/07]
- 成都之行(3)---都江堰 [2013/07]
- 看了温哥华,能留还是留下吧! [2015/04]
- 东海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吗? [2013/12]
- 谁是背后的黑手? [2015/01]
- 方舟子何罪之有? [2014/10]
-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2014/11]
1519年,西班牙人开始创建哈瓦那。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哈瓦那迅速发展成加勒比海区域最为繁华富裕的城市,因此常常遭到英国、法国和荷兰海盗们的抢劫。为了抵御海盗的袭击,1587年,西班牙国王下令在哈瓦那湾的运河入口东岸建造莫罗城堡。同时还在对岸建造圣萨尔瓦多城堡,作为辅助功用。当海盗袭击时,两个城堡之间会被架上粗重的锁链,阻挡企图进入运河的船只,以确保哈瓦那的安全。城堡于1597年完工。之后一个多世纪里,哈瓦那因为莫罗城堡而变得牢不可破。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不断壮大,日不落帝国日渐兴起,西班牙的海上霸王位置也岌岌可危。为了在北美寻找贸易中转站,英国人选择了哈玩那。1762年,英国军队进军哈瓦那,包围了莫罗城堡长达40天之久,但未被攻破。后来,英国人改变战略从陆地进攻,终于以猛烈炮火炸开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堡,继而占领了哈瓦那。后来,西班牙人无奈以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换回哈瓦那。
英国人虽然撤离了,但西班牙人仍然心有余悸,为了防止英国人的再次入侵,西班牙人于次年开始(即1763年),不惜耗巨资,在莫罗城堡的东边修建了圣卡洛斯城堡(也称卡巴那要塞),与莫罗城堡构成统一防御工事,共同镇守通往哈瓦那的陆地路线。
在古巴感觉一切都很有秩序,公园里虽然没有专门的停车场,但却有专人引导停车。
下车后需要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景点。在临近的这条路上,陈列了一些飞机大炮,估计都是革命时期的战利品。可能这里和莫罗城堡一样,同属哈瓦那军事要塞公园的一部分。
接近城堡时,两尊黑黝黝的大炮突现眼前,顿时有种森严感。
司机到了这里说有点事不能陪同,让我们自行游玩,约定半小时后会面。
由于事先没有充分预备,又没有向导,我们只有信马游缰了。见到这座漂亮的巴洛克式门廊,以为一定就是莫罗城堡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圣卡洛斯城堡的入口处。
圣卡洛斯城堡因建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而得名。从门墩上的铜牌得知,城堡于1763开始兴建,1774年完工。
进入城堡的大门前要经过一座木制吊桥,吊桥下是又深又险的战壕。当吊桥收起时,城堡与外界断开,如铜墙铁壁一样难以进攻。
当年的西班牙人,不仅要防范海盗和英国人的突袭,同时也提防古巴人的造反,因此每晚9点天黑时,城堡上都要鸣炮关闭城门,实行宵禁。“点炮宵禁”也作为一个“传统节目”被保留至今。如果是晚上来,还能遇见穿着当年西班牙殖民时期服装的士兵们,列队巡礼和点炮的仪式。
不论西班牙人还是英国人,对古巴来说都是外来侵略者,由此可见古巴人对历史的正确和宽容态度。更何况历史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未来。
被殖民是一种耻辱,但客观上殖民者也带来了文化的进步,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深入传播和影响,成为古巴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也是今天的古巴,为何有别于北韩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正原因。
斑驳的城墙、战壕和瞭望塔,累累弹痕,见证了哈瓦那历史的血风腥雨,更无声地控诉着欺凌与战争的残酷无情!
城堡内的建筑原来大部分是军营,后来改为牢房。
在数个世纪里,这里曾经是西班牙殖民者执行死刑的地方。
这个棋盘模型,估计是该工事的防御布局设计。
一堆堆黑色的炮弹,依然散发着震慑人心的威力。
这组防御工事地势十分险要,三面环水,在陆地一面还建有深达几丈的壕沟,易守难攻。
根据网上资料记载,城堡城墙高20米,厚2米,可谓坚不可摧。城墙上面还建有炮台,炮台上架立着排列有序的大炮。如今这些大炮基本作为“点炮”礼仪所用。
莫罗城堡建于卡巴那山脉的峭壁之上,除了护城河,还有许多幽深的隧道使堡垒相互连通。
一门门黑洞洞的大炮,炮口直指向运河河口,威风凛凛,曾几何时,令多少入侵者闻风丧胆!
莫罗城堡失去防御功能后,19世纪中叶时也成为西班牙殖民当局的监狱,1978年被古巴政府改为哈瓦那军事要塞公园,开辟为旅游景点,并设有“哈瓦那航海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立于城堡角落处的灯塔,建于1844年,是哈瓦那的地标之一,许多杂志或风光片上都可以看到这个画面。
历经数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古城堡因年久失修尽显废旧荒凉,驳离残缺的城墙上,爬满几成树林的藤蔓。尽管烈日炎炎,绿荫下仍然感到幽静阴凉。
人迹罕至处杂草丛生,不时还发现有四脚蛇等爬行动物出没,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所以不敢深入参观,匆匆别过了。
在购买圣卡洛斯城堡门票时,发现旁边有一个卖雪茄的商店,门口还有一个小乐队在演奏。
出于好奇走进去,发现屋子里挤满了人,原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雪茄店。
古巴有三宝,即雪茄、朗姆酒和甘蔗,其中雪茄最为著名。
根据介绍,2001年,古巴有位名叫何塞.卡斯特拉尔的卷烟工人,手工卷出了长达11.04米的雪茄,因此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之后,他不断加快速度几次刷新了记录。至2008年,他卷出了45.38米的雪茄,第五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2009年,美国人华莱士.雷耶与玛加丽塔.雷耶兄弟以59.82米长打破了卡斯特拉尔的记录。2011年,卡斯特拉尔以无可超越的81.8米的长度打破了美国兄弟的记录,并锁定至今。卡斯特拉尔认为,古巴烟草闻名世界,因此世界最长的雪茄记录理应由古巴人保持。
该店正是因为收藏有卡斯特拉尔当年手工卷制的世界上最长的雪茄而出名(见图左上方挂着的雪茄)。
卡斯特拉尔的蜡像以及他当年工作和使用过的物件。
卡斯特拉尔已经在古巴三家大雪茄烟厂工作40多年,生产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科依巴”等著名品牌的雪茄烟。
为了解相关知识,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制作雪茄并非一般卷烟那么简单,尤其是上等雪茄对烟草的要求极高。雪茄是用经过风干、发酵、老化后的原片烟叶卷制而成。据说世界上只有古巴的肥沃红土和气候条件,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烟草。再说古巴的生态环境好,所出产的烟草也不会存在污染问题。据说卡斯特拉尔选用的烟草原料,都是古巴著名的罗巴伊纳的烟草田产。
古巴的烟草自然发酵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有介绍说,古巴雪茄,类似于将焦糖、雪松木、干棕榈叶、胡桃、桂皮、可可以及咖啡豆等放在一起燃烧后所产生的味道,其香醇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这种手工卷制的纯天然雪茄,更是独冠全球。直到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特别是欧洲高档专卖店的雪茄,基本都是从古巴进口的。
店里的雪茄都属于高档纪念品,而且价格合理,因此很多游客都不愿意失去这个购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