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八日中国记者节 [2014/11]
- 抗议“杀光中国人”是为了制止仇恨 [2013/11]
-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最后的闹剧 [2013/07]
- 活捉东条英机的美国大兵 [2013/07]
- 中国需要民间智库 ,作者被凤凰网屏蔽 [2014/11]
- 华媒评美国6岁儿童说“杀光中国人”:电视台越线 [2013/10]
- 习主席,您赞成网络这样封人吗? [2014/11]
- 败倒在日本女间谍前的中国高官 [2013/07]
- 各国领导人如何获得资讯?作者被屏蔽了! [2014/11]
- 依法治国,和谐社会,中国梦 [2014/11]
- 日本对华间谍战揭秘 [2013/07]
- 司马南谈封杀方舟子 [2014/11]
- 日本‘侵略有理’? [2013/07]
- 雾霾里做鬼也幸福? [2014/11]
- 谁制造了这次封杀事件? [2014/11]
- ‘东条英机就这德性?搞错了吧?’ [2013/07]
- 习眼中的好记者,坏记者 [2014/11]
- 来看看,这日本教科书 算不算'艳照'? [2013/07]
- 转载:真实的周小平 [2014/11]
- 问国家网信办任贤良 [2014/11]
- 望中宣部副部长兼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先生不吝赐教 [2014/1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克莱德·普里斯托维茨担任美国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期间,一直很奇怪日方谈判代表为何知道美国代表团内就半导体谈判存在分歧,而且对他的谈判底线一清二楚。
普里斯托维茨不知道日本官员是怎样掌握相关情报的,但他和其他美国官员都猜到他们肯定遭到窃听,每次要打重要电话时都到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内使用安全线路。
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国务院内部就拥有了自己的高级情报来源,这使得日本政府甚至比美国其他政府部门还要更早掌握美国在某些问题上的谈判立场。
同一时期,对于在日本的美国商人来说,这种事实在司空见惯。一名美国商人称,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贸易谈判中,公司的安全小组坚持对其酒店房间进行安全检查,结果在一个插座后面发现了窃听器。
后来,他们基本上避免在日本酒店里打重要电话,而且在他们看来,酒店的传真机也处于日本经济间谍监控之下。
他们还猜想,当地清洁工和其他雇员都会搜集和偷窃情报,每到晚上,他们都会把机密文件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