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八日中国记者节 [2014/11]
- 抗议“杀光中国人”是为了制止仇恨 [2013/11]
-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最后的闹剧 [2013/07]
- 活捉东条英机的美国大兵 [2013/07]
- 中国需要民间智库 ,作者被凤凰网屏蔽 [2014/11]
- 华媒评美国6岁儿童说“杀光中国人”:电视台越线 [2013/10]
- 习主席,您赞成网络这样封人吗? [2014/11]
- 败倒在日本女间谍前的中国高官 [2013/07]
- 各国领导人如何获得资讯?作者被屏蔽了! [2014/11]
- 日本对华间谍战揭秘 [2013/07]
- 依法治国,和谐社会,中国梦 [2014/11]
- 司马南谈封杀方舟子 [2014/11]
- 日本‘侵略有理’? [2013/07]
- 谁制造了这次封杀事件? [2014/11]
- 雾霾里做鬼也幸福? [2014/11]
- ‘东条英机就这德性?搞错了吧?’ [2013/07]
- 习眼中的好记者,坏记者 [2014/11]
- 来看看,这日本教科书 算不算'艳照'? [2013/07]
- 转载:真实的周小平 [2014/11]
- 望中宣部副部长兼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先生不吝赐教 [2014/11]
- 问国家网信办任贤良 [2014/11]
自2001年起,为了加强遗传基因、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的情报收集,日本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分别从大学及产业研究人员中挑选“合作者”。
其中,文部科学省重点在基础研究领域,选择了1800人,经济产业省着重于应用研究领域,要求“合作者”收集技术开发方面的情报。
作为日本科学技术的最高权力机构,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也与十几名活跃在一线的研究人员签订合同,建立独立的情报网,并委托民间咨询机构调查主要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的动向。
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成立“研究开发战略中心”,中心主任由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野仪良治担任。
通过各种数据库、信息网及与私人联系,该中心工作人员分析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搜集各国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最新成果,分析选择日本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可以看出,日本的经济间谍活动一直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重点领域和目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点是电子科技产业;随后,目标转向遗传基因、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间谍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现在,中国等新兴大国也逐渐成为日本经济间谍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