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感受3-- 不 裸 [2013/12]
- 新加坡黑胡椒螃蟹 [2013/09]
- 都是照片惹得祸 [2013/12]
- 一夫多妻 [2013/07]
- 我差点也成了垃圾 [2013/12]
- 回国感受——你有出息了吗? [2013/11]
- 被扭曲的强奸 [2013/08]
- 乱伦 [2014/01]
- TOMY 的越南新娘 [2013/12]
- 清炒蛤蜊,再逛逛新加坡的 FOOD CENTRE [2013/07]
- 十五岁之初恋 [2013/09]
- 娘惹大餐 [2013/06]
- 沧海桑田,世事无常 [2014/04]
- 儿子叙述他出生的情景,我呆了 [2014/05]
- 毒酒 [2013/08]
- 你有信仰吗? [2014/04]
- 说说蹲厕 [2013/07]
- 鬼门关 [2013/07]
- 有一种热闹我消受不起 [2013/07]
- 我终于登陆了! [2013/12]
说说蹲厕
记得前些日子,看到某位网友转载了一位西人写的“在中国如何上蹲厕”一文,细细读来,陈述详尽,绘画生动,堪称佳作一篇。读过后的几个月,我还记得里面的再三贴心叮咛,诸如:1)一定要自带纸巾,十个公厕有八个半没有厕纸;2)一定要把裤腿卷起来,因为十个有十个半,地上是湿的,另外半个,是水直接漫了出来。3)一定不要到处张望,千万不可以看废纸篓,或研究蹲坑槽,否则会遗恨终生。4)蹲马步的练习。估计对于西人的体型来说,这蹲厕对他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后来又看到一篇文章细数蹲厕的优点,尤指人体结构,大肠的生长态势,排便以蹲式有利于大肠的健康蠕动,如此种种。更有友人去了云南游玩,去之前旅游公司发的小册子上再三叮咛:一定要自备雨伞。细问这雨伞又有何用处:1、挡雨遮阳自不必说;2、如厕时,撑起。因为那边的厕所隔间大多没有门。只有一个坑,一定要打伞挡住,才可以保护个人隐私。
记得两年前的冬天,我到北京去逛街,尽量一路少喝水,因为怕去厕所接受精神震撼。后来,在王府井书店实在憋不下去了,就乘电梯,到顶楼(想想高处不胜寒,人应该少些),排队上了个厕所。两个大脸盘的阿姨带着套袖、穿着围裙,在旁边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时,对我们这些排队如厕的女士们,警惕地扫射几眼,似乎从这关键的几眼,就可以判断得出是谁最后留下了“杰作”。不过这几眼却起到了些“警示”的意味,因为厕所还算干净,让我对“生活水平提高”这几个字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
聊到这儿,又想起了这文化差异之说。
追溯自古至今,大凡名人志士,多谈论治国平天下、君臣之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宇宙观。有些去研究了个医药、器械、灌溉、建筑的,均称为“奇技淫巧”。写报告更要“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而,西人则喜好细数详尽:如何用筷子、如何上蹲厕、如何入乡随俗等等。虽然罗嗦、琐碎,却也言之凿凿,生活不就是由诸多细节组成的吗?细节决定胜负,更是商战上的名言。
话再说回来,想必到了钻研抽象性的难题,受过纵横古今、驰骋宇宙的哲学观教育的头脑,恐怕就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了。下笔千言的文章,的确比那些为了芝麻绿豆,纠结不清的文字读起来更通畅淋漓,启智明思。
(不想品评个孰是孰非。只是以狭隘之心,廖侃几句,解解酷暑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