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祸还是谋杀——令谷令公子的生死时速 [2014/08]
- 812天津大爆炸就是恐怖袭击 [2015/08]
- 方舟子注意了,心术不正你莫劈柴。 [2015/03]
- 不是不报——薄熙来事件中的周永康 [2014/07]
- 朱令案黑帮犯罪集团正在原形毕露 [2014/11]
- 《天津大爆炸就是恐怖袭击》后记 [2015/08]
- 朱令案真相挖掘(一) [2013/07]
- 从方舟子被封说言论自由 [2014/10]
- 奥密可戎凭什么肆虐中国 [2023/01]
- 礼赞《花妖》,致敬刀郎 [2023/09]
- 上海大数据再次证明,动态清零已经是走火入魔 [2022/06]
- 粗制滥造的《长津湖》 [2021/10]
- 网红愤青郑强教授不适合教书育人 [2024/01]
- 以鸡制虫,绿茵重生。 [2014/06]
- 细说庆典阅兵式上的重大失误 [2019/10]
- 回国杂记之,穹顶之下霾伏重重。 [2015/08]
- 2022春晚魔术就是一个廉价玩具 [2022/02]
- 卢刚,追求公平的悲剧。 [2014/09]
- 致查理书:尊重宗教是文明社会基本共识 [2015/01]
- 给各色查理们作一个精神分析 [2015/02]
- 香港人真的要民主吗? [2014/10]
- 买箭借箭不如自己造箭 [2014/11]
- 关于《香港人真的要民主吗?》 [2014/10]
- 清华投毒案,尘埃下的真相 [2024/01]
- 不爱党不反党与爱党反党 [2015/08]
- 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至暗时刻 [2022/02]
- 佩老要访问中国,美国现在能作的就是止损 [2022/07]
论语是记录孔夫子言论和思想的历史籍典。整部论语中,“色”以色情之意出现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孔子学生子夏说,“贤贤易色”(对妻子只重品德不重容貌),很得老师的赏识。两次是出自孔子完全相同的句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部论语两次出现同样的文句,足以表明孔子重德而轻色的态度。
他第二次说出这句话还有一段小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灵公之妻南子素有淫荡之名,但深得卫灵公的宠爱。这位色情美后偏偏要邀请孔子进宫面见。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次见面的一些细节,说他们相见过程中南子佩带的首饰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孔子的学生子路对老师的行为很是气愤。孔子苦于无人可以证明他的清白,只好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合礼数的勾当,就让老天惩罚我。”不过这反倒证明了他们见面的私密性。不久,卫灵公夫妻俩邀孔子一起出行。灵公与王后南子乘车在前,把孔子安排在第二辆车中跟随其后。孔子生气了,呛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说过这句话不久就离开了卫国。
《论语》最后一次提到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孔子同时认为中年要戒的是争斗,老年要戒的是对名利的贪求。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夏问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诗出于《诗经》卫风 硕人。原诗是赞美齐候女儿的美貌。如今各种版本的《诗经》里,已经没有了“素以为绚兮”。这首诗前面几句描写美女的手,皮肤,脖子,牙齿,眉毛和面容。子夏所引描写的是她的笑颜和目色的流转。以子夏的聪明不可能不理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什么意思,可他好像就要戏弄一下老人家。孔子正言厉色回答说“绘事后素”,就是说先有素底才可以在上面画上花。很显然孔子回避了诗句中女人的容貌,而要求学生注意美艳存在的条件是先要有白纸一张。子夏对此心领神会,顺着老师的话说:是不是先有仁义然后才有礼乐呢?这一问把老师拍得很舒服。孔子说:“你可真是能给我启发的人,现在可以和你一起讨论《诗经》了。”
《诗经》首篇“关关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子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后面一段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孔子的评价是“哀而不伤”。夫子认为上古时代的帅哥和美女在一起只会玩玩踢毽子或者跳绳的游戏,绝没有非礼之想。如果没有追到心仪的女人,也不至于病魂常似秋千索,为伊消得人憔悴。
“淫”字作为不正当性关系的别称,在论语中出现了两次。除了与子夏谈论诗经,另一次就是“郑声淫,佞人殆。”(郑国的音乐淫荡,小人坏事。)所以孔子要求弟子们“放郑声,远佞人。”。这里“放”的意思不是高歌,而是抛弃,放弃。孔子对“淫”的界定是很苛刻的。有一回,他的学生去看了一场歌舞秀,惹得老师雷霆震怒。这大概就是孔子大骂“郑声淫”的由来。
“妇人”在论语中只出现了一次。平定天下的周武王说他有十位乱世治国之臣。孔子评论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在孔夫子的眼里,十位重臣中的那位妇人不用说称不得臣,连人都算不上。这番话的缘起是夫子感叹人才难得,“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啊,难道不是吗?)如果联系起来,孔子认为妇人不算人的话最宽泛的理解应该是妇人不管多优秀也不能算人才。连协助大周皇帝治国安邦的女人也不能算是人才。没有生在武媚娘的时代真是孔子的万幸。也是中华之大幸。否则我们不太可能拥有如博大精深的中庸之道。
对女人的评价,孔子最著名的言论当属“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夫子认为女子难养的原因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对此,各注家的解释比较一致,说的是亲近了她们就会无礼,疏远了她们就会怨恨。孔子也是为人夫为人父的人,亲近他的女人应该是他的妻子。对他这一段话一个比较靠谱的整体理解就是他妻子对他的性索取在他看来是一种无礼的行为,而拒绝当然会引起妻子对他的怨恨。所以老婆之令他头痛不下小人。
想到这一节,不由感叹上古的祖先们生活是多么的天真浪漫。整部《诗经》就是他们生活的记录。没有孔夫子方夫子扁夫子之流所谓的仁义道德,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这样美丽的诗句:
野有蔓草,零露抟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漾漾。有美一人,宛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皆臧。
——《诗经》(郑风 野有蔓草)
多美的一首诗,没有灰色,没有鞭子、手铐和变态。阳光给肌肤以温暖,露水带来滋润,芳草散发着怡人的香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四百章,只有这一句是完全没有错误的。因为那时还轮不着这些圣人们制定正与邪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