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祸还是谋杀——令谷令公子的生死时速 [2014/08]
- 812天津大爆炸就是恐怖袭击 [2015/08]
- 方舟子注意了,心术不正你莫劈柴。 [2015/03]
- 不是不报——薄熙来事件中的周永康 [2014/07]
- 朱令案黑帮犯罪集团正在原形毕露 [2014/11]
- 《天津大爆炸就是恐怖袭击》后记 [2015/08]
- 朱令案真相挖掘(一) [2013/07]
- 从方舟子被封说言论自由 [2014/10]
- 奥密可戎凭什么肆虐中国 [2023/01]
- 礼赞《花妖》,致敬刀郎 [2023/09]
- 上海大数据再次证明,动态清零已经是走火入魔 [2022/06]
- 粗制滥造的《长津湖》 [2021/10]
- 网红愤青郑强教授不适合教书育人 [2024/01]
- 以鸡制虫,绿茵重生。 [2014/06]
- 细说庆典阅兵式上的重大失误 [2019/10]
- 回国杂记之,穹顶之下霾伏重重。 [2015/08]
- 2022春晚魔术就是一个廉价玩具 [2022/02]
- 卢刚,追求公平的悲剧。 [2014/09]
- 致查理书:尊重宗教是文明社会基本共识 [2015/01]
- 给各色查理们作一个精神分析 [2015/02]
- 香港人真的要民主吗? [2014/10]
- 买箭借箭不如自己造箭 [2014/11]
- 关于《香港人真的要民主吗?》 [2014/10]
- 清华投毒案,尘埃下的真相 [2024/01]
- 不爱党不反党与爱党反党 [2015/08]
- 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至暗时刻 [2022/02]
- 佩老要访问中国,美国现在能作的就是止损 [2022/07]
今年春节回国机缘巧合遇到一个搞电影舞美的是大导演贾章轲的合作者。向我推荐了贾导的几部大作。在飞机上看了《江湖儿女》回来又看了《三峡好人》。这个电影看完第一遍没看出来谁是好人。再看一遍更是发现基本上都不是好人。于是看看了国人的评论,想知道在他们的眼睛里那个电影里究竟谁是好人。有一个评论是这样写的。
『电影叫做三峡好人,这显然是一个符号,它象征了我们每一个人。主角韩三明能够是你,是我,是另外一个面孔,整个故事能够在城市,能够在农村,也能够在三峡。我们都是草根,都在生活,所以导演命名我们作三峡好人。』
这段话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韩三明象征或者代表着三峡生活着的草根人群,所以他们就是三峡好人。这个逻辑的荒谬性不证自明。草有良莠不齐,仅凭草根阶级的属性不可能分别善恶。如果从导演设定的故事情节去逐一解析,这个《三峡好人》里面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一个配得上叫做好人。
那个和三明称兄道弟的小马哥肯定不是什么好人。电影一开始小马哥就在客船上强迫乘客看他们的所谓魔术表演,然后以收“学费”的名义抢劫乘客。连在奉节混了几十年的旅店老板都惧他三分,就是因为他投靠的是斌老大,拆迁指挥部的头目,在奉节呼风得风唤雨得雨。这里的斌哥和《江湖儿女》中的斌哥出自同一个原型人物,在两个电影中用的也是同一个名字。此人原本就是山西某地黑帮大哥。因黑帮火拼,关键时候他老婆用他的手枪救了他的命。于是和他老婆一起因私藏武器被抓判了四年的刑。斌哥找了关系提前三年出狱,流窜到三峡干起了工程生意。他背弃舍因为救他坐牢四年的老婆,在三峡与同伙的妹妹厮混。最后因为酒色无度脑溢血偏瘫又回去找他老婆。《三峡好人》中斌哥背着老婆在外面厮混的是他的下属。两个电影共同之处是他的原配老婆千里寻夫遭遇他的冷眼。这样的无耻之徒被当局委以拆迁总管的重任也算得上是人尽其才。
小马哥本不姓马,人称小马哥,大概是取马仔中的大哥之意。按照贾导的设定,马哥的偶像就是上海滩里靠一张漂亮脸蛋和心黑手毒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小马哥的哲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江湖中人,不需要区分善恶是非,也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们而言只有一件事非作不可,就是为了利益而无条件效忠老大。这样的人死于非命,埋进瓦砾是迟早的事情。如同薄熙来的马仔徐明在监狱里被死于心脏病一样。其实他在被死于心脏病之前早就死了。
另一个三峡的本土好人应该算是麻老大了。他最终为三明带口信唤回了他妹妹。而这个好人根本就是卖自己妹妹的人贩子,而且卖了三次。第一次他用三千块钱把妹妹卖了,那些实际运作的人贩子只能算是中间商。第二次,他把拖儿带女跑回家的妹妹卖给一个老船夫,价钱是十几年前的十倍。当然名义上是借,你把钱借给我,我把妹借给你。这和卖没有本质区别。当那个老船夫答应三明带走幺妹,条件是把幺妹他哥哥欠他的三万块钱还给他的时候,事情就很清楚了。为什么三明第一次找到麻老大要见见孩子被他粗暴拒绝,而他的手下对三明有什么必要拳脚相加。他真正担心的是三明会不会殃及他手里的三万块钱。他终于想清楚即使三明要带走他妹妹也自然会替他还钱。第三次转手,他卖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妹妹,而且连是连带着自己妹妹的一儿一女一起被三明买走。三万块钱也就被他牢牢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那个老船夫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他就是用三万块的长期存款利息买定了一个盛年女子。只是给口饭吃,连一件像样的女人衣服都没有。
三峡没有谁是好人,这是小马哥的论断。但这个电影里来找孩子的三明和千里寻夫的沈红不能算是三峡人。这俩算不算好人。沈红来到三峡,最想知道的一件事情是她老公究竟是和谁在一起。她通过给一个受伤的马崽包扎伤口,知道老公在这里已经有了女人,而且知道她是谁。对她老公旧友诉说的也是老公的冷遇和她的无奈。但是她却完全没有过问一个关键的问题。她老公究竟是凭什么在三峡混得那么开。这个问题同样作为斌哥老婆的她在《江湖儿女》中是很清楚的。与一个黑老大谈情定终生白头偕老,只能怪自己所遇非人。最后沈红对老公说她已经有人了,要求离婚。而他老公连对方是谁都不想追问。相反还说那也挺好。从上下情境判断,沈红对她老公撒谎了。她这样作无非是想作最后的努力让老公回头,即使不成功也为自己赢得一点情感的尊严。这就回到了尼罗河的老话题,公共良知,共同价值。无论是《三峡好人》中的沈红还是《江湖儿女》中的巧巧,她们根本不对自己相许终身的男人作一个起码的道德评判。那么当这些人在面临人生大是大非的选择的关头,又怎么会服从内心良知的指引。
这又让尼罗河想起徐明事件中的重要角色“江上清风”:可怜杨子江边骨,尤是清风梦里人。只是清风里混杂着血腥味。(参看尼罗河博客文章《徐明的人品与复旦清华投毒案》)
如果三峡奉节没有好人,千里寻亲最后把前妻救出苦海的韩三明总能算是好人吧。其实韩三明不过是如一根枯草在长江浊浪中翻腾。他和小马哥能相对把酒,不是他不知道小马哥是什么人,而是他知道地头蛇有可用之处。小马哥能放下架子与他称兄道弟,也不是什么怀旧情结,而是他看上三明关键时刻敢捅刀子。韩三明也无法回答他前妻的问题,都十六年了,你为什么早点不来找我。可以肯定老婆跑了之后他并没有日思夜想盼望妻儿回心转意。只是十六年的生活变故使他在某一天突然明白,要想老有所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前妻和两个孩子找回来。不过在他知晓前妻的生活状况之前,他并没有把握对方会跟他走。而一个简单的对白就让他坚定了决心。韩三明问她,你过的好不好,她说不好。《三峡好人》里没有好人。只有受害者和受害者的受害者。最无辜的受害者无疑是麻幺妹,她被哥哥卖了是因为年轻无知,背叛韩三明还是因为年轻无知,最后第三次被卖与韩三明破镜重圆,还得要感谢她哥哥和老船夫的宽宏大量。
这个电影的另一个名字比较贴切,《长江悲歌》或者《死寂三峡》(电影的英文名Still life)。也许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断壁残垣更能体现中国民性的真实。如舒婷所说,『我们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打碎了一重重枷锁,心中只剩下触目的废墟。但是我们站起来了,没有人能把我们重新推下去。』。对三峡好人唱的赞歌可以打住了。这个电影对真情不再的伤感和对人间悲苦的反思才是人性之光重生的希望所在。
尼罗河写于2019年圆周率日,美东新英格兰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