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意识形态之狼性与人性 [2013/11]
- 新解道德经76司杀说 [2025/01]
- 新解孟子第七篇下尽心章句下35 [2025/01]
- 思考意识形态之狼性与人性 [2013/11]
- 新解诗经一国风(五)卫风55淇奥 [2025/02]
- 新解诗经一国风(五)卫风57硕人 [2025/02]
- 新解诗经一国风(四)鄘风52相鼠 [2025/02]
- 新解孟子第七篇上尽心章句上36 [2025/05]
- 【新播】新解《诗经》35谷风(3)【含时事】 [2025/05]
- 【新播】新解《诗经》35谷风(4)【含时事】 [2025/05]
- 新解庄子三十三列御寇4列安说 [2025/01]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要素篇 [2013/11]
- 【原创长篇小说】妇道为师 [2013/10]
- 【原创长篇小说】尨嫚儿Mary [2013/10]
- 【原创长篇小说】下午两点 [2013/10]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A [2013/10]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A [2013/10]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相如吃 [2013/10]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战争篇 [2013/11]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B [2013/11]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B [2013/11]
- 【原创长篇小说】闪客行 [2013/10]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兴亡图 [2013/11]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相如吃 [2013/10]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兴亡图 [2013/11]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法度篇 [2013/11]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战争篇 [2013/11]
相关文案:
主话题:(十一)、泰观说【二】
解析:《论语》第八篇:泰伯之——
(十一)、泰观说【二】——子曰:“如(依照;及,比得上;到,往;超过)有(对于)周公(周公:周礼创始人,儒学奠基人)之才(才能)之美(美好;令人满意;圆满),使(导致,致使)骄(骄傲)且(并且)吝(吝啬),其(他,指效仿者)余(剩下,剩余;指额外之眼光,对事物表象以外或内向深度之思考)不足(足以)观(对事物认知或看法)也已(太,过)。”
即先生讲:人们对于周公之效仿,往往因其才能过高及功德圆满而生望尘莫及之心;周公一生,德能贤品远远大于所处地位,可谓功高盖主;而功高盖主及能大于位,对于私权而言,难免落得嫌隙和猜忌;骄横狂妄之名加之,越俎代庖之病垢之;而对其仁爱公心之评价,人们却显得很吝啬,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事物之表象、形式、格局等犹如商品之外包装,会严重影响人们对其认知和看法,由表及里之惯性思维会束缚人眼光和思路;事实上,现实客观事物,其外表与内涵、形式与实质,或许不太协调;对于德能不配位之情况,居于高位者必将自我粉饰、攫取功名以欺骗公众;而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贤高过位者,则不是以从下看上之眼光,其观察审视之方位和角度自然把贤者定位于下,既在下,则和于众、从于众,与大众同等层面于方位;即相对于君王而言,臣与民属于同等之下位。
那么由此,问题来了;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烂,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是以能高于常及德越于位者遭受排斥与打压之原因也。
文献笔墨之吝啬,避而讳之,点而止之;一方面出于嫉恨之诽谤,而另一方面涉于猜忌之嫌隙;对于大贤才杰之撰考,现实局限造成了历史局限;其对于当时效法者来说会一叶障目、私欲恶愤蒙心,从而形成对人物及事物认知方面不足以突破其有关高度、深度及广度之局限。
对先贤伟人之撰考,不可要求太过。
对德能贤品之传承,要突破和创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