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论语》五公冶长20冶再说

作者:老寒腿7979  于 2025-10-6 13: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新解论语|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关键词:论语, 孔子

新解《论语》五公冶长20冶再说2019-01-26_19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mgbuag-Cs&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62&t=1023s



相关文案:

主话题:(二十)、冶再说

解析:《论语》第五篇:公冶长之——

 

(二十)、冶再说——季(季氏)文(德能贤品之美誉)子(读书人)三(多数,多次;很多)思(田心:乃对于所种植、生养之寄托、憧憬与希望;思念,思考)而(到)后(子孙)行(行列,排行)。子(读书人)闻(及物动词,使之闻;使有名望,推崇,信奉)之(指季氏对于后世子孙诸多规化、安排之类,诸如:家谱、家训等,乃属于隔代之操心和牵挂),曰(先生说,评价此事):“再(指第二代,自己儿女,所生所养之后代),斯(这,此)可(适合,恰当,值得)矣(罢了)。”

 

 

        即季氏贤达花费很多心思于后嗣传承方面,其族谱及家训等推演至未来许多代,对自己亲生儿女从抚养到教育都仁爱尽献,即便到了孙子辈、重孙子辈,对隔代子嗣也视如己出,以老祖宗身份取代小孩子父母之地位;这种情况被读书人加以推崇,使其作为美德名扬天下。

        先生对此事之评价:能把第二代,即自己亲生儿女养教好,这就可以了,并且这也是最合适最恰当之授受关系;过之,则乃失、乃误、乃罪也。

        理是:任何人文传承,皆是代代相接,越俎代庖,必不合时宜、不和地宜、不和人宜;时代在发展,境遇在改变,文明在递进,人与人之交流方式及长上对幼下之仁爱效法,也在辈辈更替当中;礼节仪式,只能适合当时之环境,亦如衣帽穿戴,要随时代潮流而进步;仁爱之表现、表达方式需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而其精神、精华之理念内涵不变,此天地变,仪态变,而道不变也。

        民族精神、氏族家风、圣贤品质等人文精华,乃至现实财富、权力、名望之承袭,身为长上者,其皆有使延绵万岁之心;然,其中尤为关键之一点,乃其传承接续之融洽、适合与恰当,再好不过于自己亲生儿女,其情怀天然、理念自然、方式方法当然、效果必然;祖母非生母,其三思乃多余、越位、添乱也。

 

        隔代之操心,弊也!

 

                                                                                                                                     

——(完)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6 13: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