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意识形态之狼性与人性 [2013/11]
- 新解道德经76司杀说 [2025/01]
- 新解孟子第七篇下尽心章句下35 [2025/01]
- 【新播】新解《诗经》35谷风(3)【含时事】 [2025/05]
- 新解孟子第七篇上尽心章句上36 [2025/05]
- 【新播】新解《诗经》35谷风(4)【含时事】 [2025/05]
- 思考意识形态之狼性与人性 [2013/11]
- 新解诗经一国风(五)卫风55淇奥 [2025/02]
- 新解诗经一国风(五)卫风57硕人 [2025/02]
- 新解诗经一国风(四)鄘风52相鼠 [2025/02]
- 新解庄子三十三列御寇4列安说 [2025/01]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要素篇 [2013/11]
- 【原创长篇小说】妇道为师 [2013/10]
- 【原创长篇小说】尨嫚儿Mary [2013/10]
- 【原创长篇小说】下午两点 [2013/10]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A [2013/10]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战争篇 [2013/11]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A [2013/10]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相如吃 [2013/10]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B [2013/11]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山小像》B [2013/11]
- 【原创长篇小说】闪客行 [2013/10]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兴亡图 [2013/11]
- 八大山人疯话笑解之个相如吃 [2013/10]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兴亡图 [2013/11]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法度篇 [2013/11]
-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战争篇 [2013/11]
相关文案:
主话题:(四)、佾本说(六)、佾救说(七)、佾争说【一】
解析:《论语》第三篇:八佾之——
(四)、佾本说——林放(人名,非“子”)问(问教)礼(礼节)之本(本钱,本金;指礼金)。子曰:“大哉(大哉:好大的口气)问(提问)!礼(公共秩序,公序良俗),与(参与)其(花钱来回相赠之行为)奢(奢侈,过分)也,宁(宁可)俭(俭省);丧(丧事),与其易(交换,交易)也,宁戚(亲戚)。”
即有一个没有文化之人,名叫林放,他向先生问教有关礼金问题,言之意,即人们所遵从之礼,即日常礼节,就是来回花钱,礼就是钱。先生讲:这种提问真是好大口气!公序良俗,如果参与到花钱来回相赠,并且互相攀比之行为,那么宁可俭省,能少花钱则少花,能不花最好;逢丧事,如果把祭奠礼节参与到花钱相赠,那么朋友之间就会当作是一种交易,就会失去祭礼之本意,倒不如宁可只限于亲戚之间,对死者才是恭敬。
——(完)
(六)、佾救说——季氏(季氏:士大夫家族名称)旅(同“稆”,指谷物不种自生;指不自觉当中、莫名其妙而发生)于(在)泰山(泰山:极,最;古人以泰山为高山之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之人和重大有价值之事物)。子谓(对)冉有(人名)曰:“女(同“汝”,你)弗(不)能救(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与(同“欤”,虚词)?”对(回答)曰:“不能(不能:没有办法)。”子曰:“呜呼(呜呼:唉,叹词)!曾(同“增”,增加)谓(说法)泰山(泰山:被敬奉,被仰慕)不如(及,比得上)林放(林放关于日常礼仪即交易之说法)乎?”
即季氏家族尊礼、循礼、倡导礼仪,在不自觉当中莫名其妙被敬奉为泰斗楷模。先生对冉有讲:季氏现已被井市作为礼之代表而去恭维,这不是好事情,人怎么能象征礼呢?如此居高不下,那是被架火烤,令人很难受并且危险至极,为人行事稍有不慎,就会被诟病抨击,你有办法去帮助一下吗?冉有说:没办法。先生叹了一口气说:唉,这岂不是又多了一种井市赖言,叫做被恭敬还比不上欠人情吗?
林放关于礼即金钱交易之说法,顶多是连本加息还人情;而若被小人算计,被架火烤,被捧上天作为礼仪之神供奉,那就没法活了;因为礼仪可以是神,而人不是神,这是明显遭小人捧杀!
——(完)
(七)、佾争说【一】——子曰:“君(长上对幼下行仁爱及效法之道,即为君之道)子(有学问有修养之人)无所争(争取,力求得到或达到;争执,争论)。必(必须,一定要;必定,必然;指事不由人、身不由己、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之情况)也射(有所指向,指对事不对人、公义所向、职责所向之情况)乎!揖让(揖让:揖,拱手行礼;作揖谦让,指宾主相见之礼节)而升(身份地位之提升,指主人身份、长上身份随揖礼而确定),下(定位幼下之身份地位)而饮(心里存着,含着;指心服口服,理所应当)。其争也君子。”
即先生讲:长上对幼下,当行仁爱及效法之道,效谦恭之礼,不争抢、不争论;如果是因为大势所趋、情势所迫及众人推举等必须居高位而掌实权、担名分之情况,那也是公益公义所向、人心所向、职责所向,对事不对人,那是却之不恭、不负众望,不是争抢所得!如同宾主相见,主人揖礼相让,地位自然定于主位,而客人对于其客下之位,也就心服口服。
如果这也被叫做争,那也是长上对于幼下之谦让。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