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论语》三八佾1佾忍说2佾公说3佾仁说

作者:老寒腿7979  于 2025-11-13 06:2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新解论语|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关键词:论语, 孔子

新解《论语》三八佾1佾忍说2佾公说3佾仁说2018-12-22_20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VvQDpxqdI&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6



相关文案:

主话题:(一)、佾忍说(二)、佾公说(三)、佾仁说

解析:《论语》第三篇:八佾之——

 

(一)、佾忍说——孔子谓(说起,谈及)季氏:“八佾(八佾:佾,古时舞乐行列;八佾指八列八行共计六十四人舞乐阵容,指国之大典仪式;国礼,伴国旗、国徽、国歌、国乐国舞等,形如现今之升旗及开幕仪式,即庄重爱国仪式,非限于官方)舞(舞伴乐)于(在)庭(厅堂,广场),是(正确之事物或观念,与“非”相反;指真理,道理,信仰等)可(值得)忍(忍耐、忍受、忍心、忍让,指把痛苦、困难、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也,孰(谁,哪个,什么)不可(值得)忍也?”

 

 

        即孔子谈及季氏在广场上主持排练国典舞乐仪式,有人说这种行为非帝王而不能为,此场合若没有帝王在场,就是僭越礼仪,就是大逆不道;殊不知,国礼之仪式,其舞、乐、徽、旗等无不是对国家之敬爱,人人可为之,人人当为之也;爱国,本乃再正常不过之公民本分,却往往遭受小人诟病,这也是坚持正确之公平公义所值得且必须忍耐承受之代价;那么什么不值得忍耐和承受呢?回答是:人,君王;礼之上,无君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君王也在国礼之下,大家都必须遵从并维护国礼;正所谓敬君位而轻君身,忠国礼而轻君礼也。

 

 

——(完)

 

 

 

(二)、佾公说——三家(家,大家族,指士大夫家族;三家,这里指孟孙,叔孙,季孙这三家大夫)者以(用)《雍》(国乐之名字)彻(通,透;贯彻统一),子曰:“相(外观)维(思想)辟(透彻)公(公平,公正,公开,公义),天子穆(恭敬)穆,奚(何)取(选取)于(在)三家之堂(礼堂)?”

 

 

        即鲁国有三家士大夫,用国乐《雍》来贯彻统一人们对国礼之感官认知,先生讲:此国乐,无论从观感,还是从思想内涵,及理论高度,皆透彻出国家之公平正义,就连君王也要恭敬聆听及观看;但是有一点疑问:国乐仪式只限于士大夫级别之礼堂?答案:否;国礼之仪式,乃爱国之礼仪,公民、国民,皆可也。

 

——(完)

 

 

 

(三)、佾仁说——子曰:“人而不仁(上对下之仁爱),如(超过,高居于,在……之上)礼(公共秩序,公序良俗)何(多少)?人而不仁,如乐(礼乐,国礼)何?”

 

 

        即先生讲:人,如果没有上对下之仁爱,那么就会把自己高居于公共秩序之上,高得没有边际,就会自认为是神仙,而公序良俗只是自己脚下所踏之云,用来笼罩约束下面百姓之法则而已;而同样之人,礼乐亦然,国礼亦然,国家利益、江山社稷亦然,长上就会作威作福,不关爱幼下,玩弄礼法;君王则不体恤民情,狂妄昏庸,而至祸国殃民;真是这样么?真能如此么?

事实上,居于长上者,身为君王者,并非悬在空中,也不是神仙;现实之国鼎基石,乃万民之公义大道,乃国之礼。

 

        居上而不仁者,必坠之!

                                                                                                                                                       

 

——(完)


评论 (0 个评论)

其它[热点杂谈]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3 06: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