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豪嫁娶不妨学学演员濮存昕 [2014/05]
- 人性化的高考举措多多益善 [2014/05]
- 不要误读中纪委的“重点查处 [2014/05]
- 好战的普京把俄罗斯带向何方? [2014/03]
- 什么是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 [2014/03]
- 宋祖英为何绕着弯子主动认错? [2014/03]
- 俄军占领下的公投有何意义? [2014/03]
- 希拉里真敢把普京比作希特勒? [2014/03]
- 迷奸女下属,环保局长咋成了“黄抱局长 [2014/05]
- 公共安全预算今年为何大幅缩水? [2014/03]
- 高校招录抽查,制度并非万能 [2014/05]
- 俄罗斯真不在乎欧美联合制裁? [2014/03]
- 省部级干部违反八项规定岂能隐姓埋名? [2014/05]
- 父女结婚背后隐藏多少辛酸? [2014/03]
- 你懂的”究竟有多少人懂? [2014/03]
- 告别《新闻联播》,致敬李瑞英张宏民 [2014/05]
- 中国人有幽默吗? [2014/05]
- 官员群体形象,为何城管最差? [2014/05]
- 医院假条网上热卖或为卖家耍花招 [2014/05]
幽默产生于尴尬时,产生于自我解嘲时,国人很满足现实很满意自己,对于自己总爱束之高阁,一向保护自己得很好而舍不得对自己批评、论述、嘲弄。
中国人之间彼此很谦虚很小心翼翼,自然面子上不会彼此自嘲的,尽管背后可以敞开所有的语言细胞,把别人评得体无完肤。所以我们通常生活得很和谐却没有沟通,也便没有轻松的幽默。
一些朋友以为根源在此。另一些朋友则以为源于我们没有太多的自我,没有太多的个性。
中国人几代同堂,被繁多的亲戚称呼搞得焦头烂额,时刻想着怎么样说让别人满意,让众人都开口笑。而做到这种平衡真地很难,于是中国人全身心地投入应酬,而不可能使自己在幽默中获得轻松。
说这个问题太大了,幽默这个词是从外面传过来的,中国人是很诙谐的,自古这么说。这并不表明我们是不幽默的。
朋友反驳:“你难道不觉得古书记录的谐事中往往是有小丑出现的吗?幽默并不是小丑行为,是高层次的超然处世态度。所以我说中国人活得很累,即使彼此逗乐哈哈笑,也只是小丑行径罢了而非幽默。”
无话可说。最后自喻为老大者说“这个论题实在太大,我们这样争来论去岂非很沉重不轻松也就没有幽默?”
所有人都笑了。幽默的结局不是在笑中回味无穷吗?只是所有的人都会深思吗?
不知谁说了这样的话:“中国人融合得了别人,却消化不了,如同一个体吸入它本身并不排斥的东西,但这东西却也化不了,日子久了,便长出许多怪瘤来。但愿不要长出幽默的怪瘤来。”
听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