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之父亲 [2014/02]
- 怎么在中国用倍可亲 [2014/01]
- 回国之武汉印象 [2014/01]
- 回国之也说雾霾 [2014/02]
- 有谁能帮我解释fucking的准确意思 [2013/11]
- 第一次到美国,闹笑话了。 [2013/11]
- 一本1935年的杂志 [2013/12]
- 回国之学生家长会 [2014/11]
- 长途奔袭之爱城十日 [2013/12]
- 回国之到达 [2014/01]
- 回国之出发 [2014/01]
- 朋友,你这次真的让我很不爽。 [2013/11]
- 瞎写着玩的 [2013/11]
- Tan医生 [2014/11]
- 儿子的逻辑 [2013/12]
- 长途奔袭之准备出发 [2013/12]
- 长途奔袭之到达 [2013/12]
- 长途奔袭之途中 [2013/12]
- 对宗庆后之女评论的一点评论 [2013/11]
上个星期去诊所,在外面等候期间,无意发现一本国家地理杂志,初看封面与现在国家地理杂志没有太大变化。但我看到发行日期不觉一点惊疑,居然是1935年December。乖乖居然比我妈还大两岁。自己瞎琢磨瞎想,也不知道这本杂志是如何经历岁月又辗转来到这里的。这本书可是快80岁了啊。翻翻里面的内容,有一篇广告写着六个星期极速到日本一游,珍珠港事件未爆发前,西方跟日本还是很和谐的吗?还有汽车广告,如果把汽车照片换成现代汽车摸样,没人觉得这会是80年前的广告。还有某某大桥通车仪式,大桥有很多行人,看着那张照片,想着那照片上的人估计99%都不会在人世了。
没多时间细看里面的内容,不过自己却有些感慨。一,像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近代西方,其实变化很小。除了着装稍微有点变化外。远不如中国那样翻天地覆。就不说1935年了,49年后每十年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就有什么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了,代差非常明显。来到加拿大还真没有听说过什么70后80后的。二,时间很快,80年对这本杂志也就是一瞬,如果把杂志里的广告去除,我说这是2012年发行的话,也不会有人会怀疑。一个人一生也是很快的,每当我们回想过去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过去已经没有了,也许我们有的只是现在的短暂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