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昆明惨案回想当年胡耀邦的西藏政策 [2014/03]
- 方志敏之死的历史真相:方部曾绑架并杀害美国传教士达能夫妇(砍头) [2014/03]
- “一号大右派”章伯钧不被平反的理由:原来是这么一句话! ... [2014/01]
- 揭秘:毛澤東第二妻子楊開慧生前怒斥毛澤東:生活流氓,政治流氓 [2014/02]
- 转发:看看真正的“太子”---毛岸英的真实面目----处处可见毛泽东的影子 [2014/02]
-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亲父(江青的前男友)黄敬:被毛泽东训斥而吓死 ... [2014/02]
- 我所知道的艾青及艾未未 [2014/01]
- 这段旧事不寻常:黄敬-江青-毛泽东-斯诺......... [2014/02]
- 1924年毛泽东等与汪精卫合影----1942年潘汉年是受毛泽东指令密见汪精卫的:联日抗蒋 [2014/02]
- 毛泽东的延安情人----吴莉莉照片 [2014/02]
- 《毛澤東選集》只有12篇是毛自己寫的;例如“老三篇”和“沁園春”(詞)都是胡喬木寫 [2014/02]
- 转发:王立雄的《新疆危机的根源〉披露:王震骨灰撒在天山后,维族人的反感与无奈 [2014/03]
- “宁做美国狗 不当中国人!”----1998年印尼华侨喊出的口号 [2014/01]
- 中共高干方毅:毛泽东是历史上最大的暴君! [2014/01]
- “才女间谍”关露:在已被中共平反后服药自杀于1982年...一生三次恋爱,曾被王炳南遗 ... [2014/02]
- 潘汉年:穿着拖鞋被罗瑞卿亲自逮捕..秘密审判时法庭窗户封闭..死后墓碑刻着假名 ... [2014/02]
- 朱自清之死真相:因吴晗怂恿不吃美国面粉而饿死 [2014/01]
- 谈谈中国现代作家的“左右”两翼之分----以贾植芳为例 [2014/03]
- 再传一次毛泽东与汪精卫等合影 [2014/02]
- 只许公安李部长淫乱又拉皮条 不准东莞众小姐卖春兼促经济 岂有此理 [2014/02]
- 从SCA5 回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国民感情因素和经济反制因素 [2014/02]
- 毛泽东喊过三个人“万岁!" [2014/01]
- 平易近人 坦荡洒脱------------追忆我和贾植芳先生的一段交往 [2014/03]
今天看到李宗仁旧闻,其中说他当年“海归”时,连同一堆在海外收藏的字画古董等同归,他自称这批东西值11万美元,但中国专家评估后认定只值3000美元,因为其中多为赝品。周恩来得知后,转告毛泽东,并建议给李3万美元(并向李说明已是原值十倍之价)。毛出手远比周大方,说:他要11万,就给他12万嘛。当然这钱是财政部掏的腰包。中共为了统战,从来是不计成本,滥用民膏的。李宗仁拿到这笔钱,自然高兴了,称赞说:还是共产党识货!
李宗仁乃广西军阀,一介武夫,学养甚缺,一辈子稀里糊涂收藏了大批“垃圾字画”,情有可原;但他还自以为宝,待价而沽,又使我感觉有点可笑,不禁想起近代史上另一位真正的收藏大家,此人乃“民国四公子”之一,河南项城人,也曾在诸军阀(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后投身金融界,终以写诗填词.醉心文物为余生最大喜好。此人即张伯驹(1898-1982)。
张伯驹的藏品有哪些?说出来恐怕要使现今中国大陆那些多如草芥的.自吹自擂的收藏家们集体汗颜,无地自容。
唐代的浪漫风格大诗人李白,家喻户晓,千秋敬仰。这位李白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就被张伯驹藏有。这可是绝代孤品啊,价值不只是连城,应该是“连国”了。还有,唐代另一位名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作者)的书法帖子《赠张好好诗》,宋代散文大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作者)的手卷《道服赞》,都在张伯驹手中。他还收藏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明代唐寅的《蜀官妓图》等大批稀世字画。
张伯驹化了多少代价呢?据我掌握的部分资料,《平复帖》花了4万大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月薪是8大洋,教授胡适的月薪约300大洋);《游春图》是先把公学胡同一所宅院(慈禧最宠之太监李莲英旧居)卖得美元换成220两黄金,再让夫人潘素(著名画家)卖掉首饰一件得20两黄金,凑足240两黄金从“玉池山秀”古董店老板手里买来的;《蜀官妓图》是20万大洋从袁世凯的庶务司长郭世五那里买下的。
那么,张伯驹这么多绝世珍品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呢?1956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一起将其毕生收藏的大批“国宝”,含《平复帖》.《游春图》.《道服赞》.《赠张好好诗》.《蜀官妓图》,以及宋人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元人赵孟復的《千字文》等,一併捐献给国家。国家给了他什么呢?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颁发的一纸奖状。
据说,张伯驹知道毛泽东酷爱书法,就把李白的〈上阳台帖〉送给了毛(据章伯钧对其次女章怡和透露,见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又一说,毛泽东大概觉得如此稀世国宝私藏在身,恐不妥当,欣赏多日之后,便转交故宫博物院。
1958年,身为"民盟"一员的张伯驹也因“鸣放言论”被划为“右派”。张晚年患白内障,极少出门。1982年2月,84岁的张伯驹得了感冒,几天不愈,夫人潘素欲送他进医院,张执意不肯,夫人边劝边哄,总算把他送进了位于后库的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张伯驹一看,是个共有八个病人的大病房,就闹着要回家。几个已住进的病人病情都比张伯驹严重。潘素好说歹说,才让张伯驹安顿下来。接着,潘素就向院方请求,能不能换个单人或双人病房让张伯驹住进。谁知北大医院的领导说:“张伯驹不够级别,不能换。”
两天后,同病房的一个人死了,张伯驹病情比来时更重,他情绪也坏,再次要回家。潘素再去跟医院的人请求换病房,又被拒绝,理由还是“级别不够”。过了两天,同病房的又死了一个。此时张伯驹已从感冒转成肺炎。1982年2月27日下午,一代文化大师(诗词大家,收藏大家)张伯驹去世。
几天后,有个知情者怒不可遏,跑去北大医院,站在大门口叫骂:“你们医院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是国宝!你们说他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呸!我告诉你们---张老捐给国家的收藏品种的任何一件,就足够买下你们这座医院!把那些住高干病房的人,都扒拉一遍,看看那个的贡献能赶上张伯驹!”